梁維紅 陳衛平 林少琴 黃安合 梁雪婷
2010~2011年我院住院患者中檢出87例MDRO感染的患者,均未發生醫院感染暴發流行,現將MDRO感染的因素及預防控制措施報告如下。
1.1 對象 2010~2011年在我院住院通過微生物實驗室監測到的87例MDRO感染的病例。
1.2 方法 微生物實驗室采用標準的實驗方法確定目標微生物,把檢測到MDRO及時向感染管理科及臨床科報告,臨床科室落實隔離措施,院感科人員進行全程跟蹤并記錄。
1.3 診斷標準 感染的診斷標準為2011年衛生部頒發《MDRO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試行)》
2.1 發生的主要科室及部位 在87例MDRO中,以神經內科泌尿系感染發生率最高,共38例(43.68%),其次,手外傷科傷口13例(14.94%)。
2.2 神經內科38例泌尿系患者MDRO感染一般資料 均留置尿管;合并基礎疾病22例;社區感染12例,院內感染26例;年齡:<60歲6例,61~70歲10例,>71歲以上22例;女23例,男15例;一年內3次以上住院7例,2次住院10例;抗生素的使用:2~3聯聯合用藥9例,首次使用3、4代頭孢菌素13例,無使用7例。
2.3 感染MDRO的主要菌株 38例神經內科尿培養以產ESBLS的大腸埃希菌33株(86.84%),肺炎克雷伯菌為主5株(13.16%)。
3.1 MDRO感染發生情況分析 ①與感染部位有關MDRO感染以尿培養陽性為主,主要發生于泌尿系感染。②與年齡、并有基礎疾病和留置尿管的神經內科患者有關38例均留置尿管,年齡﹥61歲32例;合并基礎疾病22例;隨年齡的增長并有基礎疾病的留置尿管的患者MRDO感染發生的概率越高。③與性別的生理特點有關在神經內科38例MRDO患者中,女性23例,因老年女性患者尿道與膀胱黏膜防御功能減弱,尿道口、外陰分布的正常菌群失調,抑制病原菌的能力減弱,導致病原菌感染概率上升[1]。易誘發MDRO的發生。④與住院次數和時間有關在38例神經內科患者中,一年內住院3次以上7例,2次住院10例。住院時間越長,感染幾率越高。⑤與不規范使用抗菌藥物有關38例MDRO感染患者中9例發生感染前均聯用2~3種廣譜抗生素,13例使用3、4代頭孢菌素;產ESBLs菌株的產生主要是臨床大量使用頭孢類抗菌藥物,特別是頭孢三、四代所致[2]。
3.2 MDRO的預防與控制對策 ①嚴格執行隔離措施對攜帶或感染MDRO的患者置于單間或安置在同一病房。醫療用具如體溫表、血壓計等專用;設醫療廢物桶專用;診療操作執行在最后;床旁掛接觸隔離標識。提醒醫務人員及衛生員接觸患者要嚴格執行相關規定。②加強醫護人員的手衛生的依從性患者床尾放置快速手消毒劑,工作人員及家屬在接觸患者前后必須行手消毒或洗手,家屬手部有傷口時禁止接觸患者。③將監測目標前移。監測的重點為神經內科留置尿管合并基礎疾病、免疫力低下、住院時間長及使用廣譜、高檔抗菌藥物治療的患者。④執行耐藥菌監測報告制度微生物實驗室一旦檢出MDRO,應及時通知臨床科室及感染管理科。院感染科人員對MDRO病例相關資料進行記錄,分析易感因素,定期檢查措施的落實情況,直至解除隔離。發現存在可疑同源同種病例聚集現象時,及時對每個環節進行跟蹤處理。⑤微生物實驗室定期分析、發布細菌耐藥監測信息,建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預警機制,每季度對MRDO感染的病原菌進行統計分析,為臨床用藥提供參考。⑥縮短住院時間和盡量減少停留尿管侵襲性操作。對住院超過2周以上的老年、慢性病的患者減少以停留尿管代替護理方便的原則。⑦加強病區環境衛生的清潔。⑧加強科室內工作人員培訓。
[1] 胡玉紅,李淑珍.老年人尿路感染的診斷與治療.中華臨床醫藥雜志,2003,62(3):58.
[2] 李紅玉,潘昆貽,伍錫泉.惡性腫瘤患者醫院感染的病原菌的分布特征及耐藥性調查.中國醫藥導刊,2005,7(2):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