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國強
臨床上治療下肢骨折方法有很多,術后常會出現內固定物松動、斷裂,關節功能障礙或畸形愈合,骨折不愈合等不良情況。帶鎖髓內釘固定是一項新的治療技術,日益廣泛地應用于臨床治療四肢骨干骨折。該方法對骨折塊骨膜以及骨折端軟組織血運干擾小,避免了不必要的植骨,具有手術時間短、出血少、感染率低、對患者全身影響小的優點。不足之處為易出現骨折斷端向前成角畸形愈合及斷端愈合不穩,增加了復位固定的難度[1]。我院采用縮窄髓腔后行帶鎖髓內釘固定術治療脛骨多段骨折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療效,具體分析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脛骨多段骨折患者25例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給予帶鎖髓內釘固定術,觀察組13例采用縮窄髓腔后行帶鎖髓內釘固定,對照組12例采用傳統固定方式。
所有患者入院時經X線拍片檢查均為脛骨多段骨折。觀察組患者中開放性骨折10例,閉合性骨折3例。交通傷11例,重物砸傷2例;其中2例患者合并有胸腹臟器損傷,2例患者合并顱腦損傷。對照組患者中開放性骨折10例,閉合性骨折2例。交通傷9例,重物砸傷3例;其中1例患者合并有胸腹臟器損傷,2例患者合并顱腦損傷。
1.2 治療方法[2][3]
合并有胸腹臟器損傷及顱腦損傷的患者,經搶救病情穩定后方可再行手術治療骨折。開放性骨折患者,先行徹底清創傷口閉合后,行髓內釘固定術。根據術前經X線拍片檢查選擇長度、直徑適宜的髓內釘。患者經連續硬膜外麻醉或全麻,取仰臥位。脛骨分段小切口切開,直視下復位,對骨折端進行臨時固定。
觀察組患者采用調整進釘方式縮窄髓腔,于脛骨上端髓腔插入髓內釘,接近斷端時,向后用力壓髓內釘的尾部,同時在助手的協助下使患者保持屈膝的姿勢,使髓內釘前端貼緊髓腔前緣或達到髓腔中央,于脛骨近段距斷裂處2~3 cm處,緊貼髓內釘后緣在與脛骨骨干垂直的方向上鉆一小孔,于小孔內擰入螺釘,擰入螺釘時應注意確保螺釘位于脛骨的中軸線上,對骨折端進行復位及臨時固定后插入主釘控制骨折段,然后將髓內釘打人脛骨髓腔并進行鎖定。
對照組患者采用傳統的帶鎖髓內釘固定方式,對骨折端進行復位及臨時固定后,于骨折髓腔插入髓內針進行進一步固定。
1.3 術后處理 術后抬高患肢不采用外固定。使用抗生素治療4~5 d。術后48 h后進行膝、踝關節屈伸活動及功能鍛煉,術后6周后逐漸進行負重活動。
兩組患者手術治療后經6至12個月的隨訪,所有患者的膝、踝關節功能均得到恢復,且內固定裝置未出現斷裂或彎曲。觀察組患者術后骨折斷端愈合成角情況良好,未出現成角畸形、延遲愈合或骨不連等情況;對照組患者中7例術后骨折斷端愈合成角情況良好,3例出現延遲愈合,2例出現畸形愈合。
脛骨多段骨折[4]是指脛骨骨干有兩處或兩處以上的骨折,脛骨多段骨折多由高能量的暴力作用所造成,通常情況下伴有嚴重的局部軟組織損傷,以及明顯的骨折移位以及粉碎性骨折。由于中間斷裂的骨折塊多處于漂浮游離狀態,無法在骨折塊間進行加壓,使得治療脛骨骨折存在一定困難。中間漂浮游離的骨折塊只能依靠骨膜動脈維持必須的血運供應,加之脛骨多段骨折造成周圍軟組織嚴重損傷,脛骨外膜的血運遭到破壞,因此在手術過程中應注意保護脛骨骨膜的血運。我院采用經縮窄髓腔后行帶鎖髓內釘固定術治療脛骨多段骨折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療效,且骨折斷端愈合成角情況良好,未出現成角畸形、延遲愈合或骨不連等情況,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1] 趙華.帶鎖髓內釘治療下肢骨折47例的體會.中國實用醫藥,2010,5(24):80-81.
[2] 楊文華,曹懷明,趙繼紅.脛骨多段骨折用帶鎖髓釘固定體會.中國臨床醫藥研究雜志,2008,(195):21-22.
[3] 崔正禮.縮窄髓腔在帶鎖髓內釘固定術治療脛骨多段骨折中的應用.山東醫藥,2010,50(31):76-77.
[4] 衣英豪,王相如,杜道東,等.脛骨多段骨折內固定方法探討及療效觀察.山東醫藥,2011,51(10):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