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 費美娟
現在醫生不被理解、不被尊重、甚至被傷害的例子真的是不勝枚舉。
2011年9月15日,一名就診男子沖進同仁醫院內,持刀將一名醫生連砍數刀后逃離。醫生隨后被送至手術室搶救。2012年3月23日,一個患者在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里頭,突然瘋狂地用刀子扎向了醫生,最后結果是一個醫生死亡、三個醫生受傷。2012年4月13日,在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和北京航天總醫院連發兩起暴力傷醫事件,兩名醫生受暴力傷害。2012年4月28日團林衛生院放射科醫生被患者家屬圍毆致傷……。
歸結起來,有如下原因:
1.1 輿論導向 社會對醫生的要求太過苛刻,有些疾病,不能快速治愈,是世界醫療水平問題,不是某個醫生的問題。
1.2 費用問題 有些人總想用最少的錢,得到最優質的醫療服務,而有些疾病,不做必要的檢查,是不能夠做出準確的診斷的。
1.3 病態就醫心里 認為我來看病,是付了錢的,是上帝,醫生就應該為我服務,小心為妙,不滿意就是醫生的問題。
1.4 懷疑心理 總認為醫院有問題,醫生有問題。做任何檢查,用任何藥,都認為醫生有利益嫌疑,繼而產生不滿情緒。
1.5 醫患比例失調 醫生太少,而服務的對象(患者)數量太多,醫生長時間應對,疲乏之時,難免會態度欠佳。
總而言之,長期以來,醫患之間缺少有效的溝通,才是重要的因素之一。
那么,如何才能做好這種溝通工作呢?患者就醫的主要目的是治病,所以,首先要有扎實的診療技術,還要有廣博的醫療知識,這是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的基礎。作為醫生,我們有責任研究醫學領域最前沿的知識,掌握醫學領域最尖端的醫學技術,這樣,我們在醫療決策中才能有層次、多選擇的治療好患者。并可根據患者的要求合理地實施醫療行為,從而使患者滿意度大大增強。
2.1 患者對治療前應有的知情權 患者在治療前,有權知道自己所患疾病的名稱、病因、相關的影響因素,以及就診醫院的資質,治療醫生的業務專長。治療醫生對自己所患疾病的治療方案、用藥名稱,服用方法及相關藥物的毒副作用等。
2.2 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知情權 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應該有權知道自己病情的好轉程度,化驗指標是否有所改善,藥物的毒副作用是否已經產生,對自己的身體有何不良影響,目前的治療是否適用自己,以及后續治療的相關時間、費用等。
2.3 患者對治療后的知情權 患者有權利知道,自己在疾病治療后的身體恢復狀況,如果已經是痊愈了,是否需要繼續復查及復查的時間,如果病情需要進一步的治療,則繼續治療采取何種方法,是繼續在本醫院治療還是轉到其他醫院院治療,患者本身疾病復發的可能性有多大,以及出院后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注意的事項,出院所帶藥品的服用方法等等。
我們強調“以患者為中心”,倡導人文醫學,醫生和患者之間原本是有著共同的目標的,那就是盡快把病治好,在這個前提之下,在尊重醫學事實的基礎上,醫生和患者之間只要充分地溝通、盡量多的交流,相互理解,相互支持,醫患關系就會和諧的發展。
醫患關系中,肢體語言的運用也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關懷的俯身,一次輕輕地攙扶,一個微笑的點頭,都會讓患者感到無比的溫暖、親切。
一個態度和藹親切的醫生,往往會大大減少患者的不安情緒。如果又有對患者疾病的高度同情心,和諧的醫患關系就已經初步建立,在進一步的治療中,醫生在對患者細致了解,說一句溫暖的話語,道一句細微的叮嚀,做一個合理的檢查,出一個正確的診斷,多一點笑容,多一點理解,憑著良好的醫德和高尚的情操,在潛移默化中讓患者自然地對醫生產生無限的信任和崇敬。醫患關系還愁什么?
衛生部發言人目前指出:“長期以來,廣大醫務人員奮戰在救死扶傷第一線,在廣大患者的支持配合下,醫患攜手共克疾病,為維護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做出了突出貢獻。實踐證明,我們的醫務人員隊伍是一支值得尊重,關鍵時刻沖的上去、能打勝仗的隊伍?!?/p>
因此,希望在未來的工作中,我們能夠把對患者的尊重、理解、和人文關懷體現在從患者入院到出院的整個醫療服務過程中,與患者建立一種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新型醫患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