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敏燕
1.1 雙向轉診機制在社區衛生服務工作中難以實現,各級醫療衛生單位因受到各自經濟利益的驅使,導致轉往醫院的多,轉回社區的少[1],而且沒有與對口的上級醫院簽訂協議,轉診的患者很難管理,也不能及時得到患者的信息,上級醫院等患者需要康復工作的時候由于患者的主觀原因不愿轉入對應的服務站,居民對社區服務站認識不足和就醫習慣,加之政策缺乏導向,還有人民群眾對健康的高要求,以致很多患者無論大病、小病、急性病、慢性病都到大醫院就診,使雙向轉診不能很好地得以落實。
1.2 我區在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和社區衛生服務方面盡管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由于主客觀條件限制,仍存在一些影響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和影響居民群眾看病、治病的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仍然存在。雖然新區政府已對無城鎮職工醫保的居民實行農民合作醫療保障,但對于一些常年吃藥的慢性病老人、農村退休的居民,區區幾百元的醫療經費實在是杯水車薪。
1.3 社區衛生服務工作還存在薄弱環節。雖然居民有時很愿意進我們社區看病,畢竟比較方便,特別是對于一些孤寡老人,行動不方便的老人。但是由于服務設施、醫療設備、技術力量等方面限制,加之醫療保險等政策制度不完善,“小病在社區、大病進醫院”的就醫習慣和流程還未真正形成,目前進行了省配送藥物制度以后服務站還存在暫時的基本藥物短缺,出現短缺的藥品種類主要是用于特殊疾病的藥品和急救用藥[2]。以至于居民就診配藥很不方便。
1.4 非法游醫和非法個體診所干擾社區服務站的運營。因本服務站是離中心最遠的一個服務站,常住外地人口比較多,占據總人口的80%,文化水平又相對低,平時外地人員的慢病及衛生很難管理,非法個體診所很多,嚴重干擾了服務站的日常工作。
1.5 社區衛生服務信息系統是利用現代化技術,對社區衛生服務進行標準化、規范化、科學化管理,從而提高社區衛生服務管理水平的一種系統[3]。而新開發的針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慢病及醫療一體的“罡正系統”卻很不完善,系統穩定性差,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日常的健康檔案的建立、慢病的管理及醫療工作。
1.6 健康教育宣傳不深入,力度不夠,講座次數開展的不多。健康教育宣傳貫穿在疾病治療的全過程,由于我們有些醫務人員知識的匱乏,或者懶于宣教,沒有很好的把知識傳達給患者,中心到服務站舉辦的健康講座一年12次,基本上每個服務站每年一次,遠一點的服務站還達不到。
1.7 社區醫務人員學歷參差不齊,以低學歷為主,限制了服務站工作的最大發揮,社區衛生服務站依托的是基層醫療人員,以低學歷的鄉村醫生為主,人才隊伍建設不足,依靠少數中心下基層的專業技術人員,工作發揮有局限性。平且按規定一個服務站應配備6~7名家庭健康醫生,絕大部分服務站未達標,衛生人員的數量、質量、結構與分布,會影響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提供服務的質量以及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生存和發展[4]。
2.1 是強化宣傳,營造社區公共衛生服務氛圍。有關部門及社區衛生服務站要著力加大社區公共衛生服務宣傳力度,擴大社區公共衛生服務影響,同時,要搞好兩個培訓,即居民健康教育培訓、醫護人員業務素質培訓,通過強有力的培訓,擴大宣傳效果,建成服務好、醫療人員素質好、設備齊全、群眾可信度高的社區衛生服務站,使居民自愿到服務站來看病,從而達到醫療資源的合理運用。增加宣傳專欄的次數,內容通俗易懂,多辦慢性病的健康講座,增加居民的健康知識。衛生部門應積極提供各種健康資料[5]。公共衛生服務應積極播放各種健康資料音像和資料,這些資料包括各種VCD、錄像帶、DVD等影像傳播資料,并將這些音像資料放置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候診室、服務站候診室播放。
2.2 政府為了鼓勵小病進社區,大病進醫院,減少不必要的資源浪費,進行了國家衛生體制的改革,由國家統一配送藥物,基本做到了零差價,讓居民真正看得起病。
2.3 是用活政策,促進社區機構與轄區大醫院雙向轉診的合作關系,雙向轉診制度作為緩解“看病難、看病貴”的方法之一,它的有效推行與實施有利于醫療衛生資源合理化運用[6]。主管部門要切實把國家醫療政策用好、用活,并落實到實處,深入探索社區居民雙向轉診的新路子,充分引導社區衛生服務站把握政策尺度,堅持居民“小病在社區、大病上醫院”的原則,積極主動與大醫院協作互動,建立和穩定雙向轉診關系,我們應當合理利用醫院人力資源,適時派遣醫務小組、醫療專家組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為社區居民提供衛生服務,方便社區居民得到高質量的衛生服務[7]。同時勞動保障部門要將符合條件的社區衛生服務站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的范圍,降低首付比例,提高補償比例,引導參保人員在社區衛生服務站診治一般常見病、多發病和慢性病。
2.4 是完善機制,堅持建、管、用的原則。政府應將社區衛生服務站的建設納入政府統一規劃建設,在批準規模小區建設時,要審定規劃具有服務功能的衛生服務站的地點。進一步完善由街道、社區參與管理的聯運機制。同時,把社區衛生服務站工作考核考評納入監督機制,真正實現社區衛生服務站為民所辦、為民所用。
2.5 政府部門要嚴厲打擊及取締非法個體診所,保證服務站的正常工作。服務站醫務人員也要做好健康教育宣傳工作,改變外來人員的生活方式及行為、衛生習慣,保障外來人員的基本醫療,促進身心健康。
2.6 政府要加大資金的投入,建立穩定的信息化系統,在社區衛生服務信息系統的設計階段,要求軟件開發機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和衛生管理機構共同參與,以保證系統符合社區衛生服務信息化的發展,操作簡單易學,系統要隨著工作的拓展,能不斷的更新。加強急缺的全科醫護人員和衛生信息管理人員的培養,加強所有員工的計算機知識和技能的培訓,使各部門都能正確的操作系統。
[1] 張雪.社區衛生服務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分析.中國中醫藥咨訊,2011,3(20):448.
[2] 徐小紅,陳文華,申忠信,等.基礎社區衛生服務發展狀況及管理對策探討.江蘇衛生保健,2010,12(4):26-27.
[3] 閆婧,黃國偉,張競超.社區衛生服務信息系統建設中的主要問題和對策探討.中國全科醫學,2011,14(34):3908-3909.
[4] 余東遠.柳州市社區衛生服務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和對策.按摩與康復醫學(下旬刊),2011,2(10):242-243.
[5] 方萍.基層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中的問題與對策.中外健康文摘,2011,8(45):407-408.
[6] 潘萍,趙益平,楊志賢.雙向轉診運行過程中的問題及對策.中國美容醫學,2011,20(21):226-227.
[7] 石宏偉,高凌靜.提高社區衛生服務魅力質量的對策研究.中國全科醫學,2011,14(22):2492-2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