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理工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盛志君
東北師范大學城市與環境科學學院 梁振民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 谷雨
口岸經濟在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擴大對外開放和增加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渠道,更助推我國出口貿易實現市場多元化。滿洲里是中俄邊境線上的口岸城市,也是我國最大的陸路口岸城市,承擔著中俄貿易70%以上的陸路運輸任務。為進一步促進滿洲里口岸經濟轉型升級,本文在分析滿洲里口岸外向型經濟發展態勢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制定發展戰略,為滿洲里口岸外向型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提供理論與實踐支持。
新中國成立以后,滿洲里發揮了共和國的對外貿易節點城市作用,有力地支持了新中國的經濟建設。20世紀90年代,隨著我國改革開放進程的深入,1992年滿洲里被國務院批準為首批沿邊開放城市,成為自治區計劃單列市。同年,國務院批準滿洲里設立唯一跨國界的國家級開發區——中俄互市貿易區和邊境經濟合作區,滿洲里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實現了歷史性跨越。進入新世紀以后,蒙東地區已經被納入到《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規劃》的地域范疇之內,加強了滿洲里地區與東北經濟區的經濟聯系,為實現寬領域、高層次的經濟合作,資源有效利用與整合提供了千載乃逢的機會。近年來中俄總理定期會晤,為兩國口岸運輸、航空口岸客貨營運、跨境橋梁建設等事項創造了良機。
從區位上看,滿洲里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在國內位于內蒙古東部,背靠我國東北三省,與環渤海地區相貫通,是我國東北經濟區的重要增長極。從國際角度看,滿洲里市位于“亞歐第一大陸橋”的要沖,與俄羅斯、蒙古國接壤,具有中俄蒙三國地緣優勢。滿洲里鐵路向西延伸可以連接俄羅斯西伯利亞大鐵路,貨物可以經過莫斯科、圣彼得堡,最后到達荷蘭鹿特丹港,遠銷到歐洲。鐵路向東延伸到俄羅斯遠東地區,鐵路沿線是俄羅斯石油、煤炭、木材資源豐富地區,最后到達符拉迪沃斯托克,經過海上運輸,可以到達日本新瀉,韓國和北美洲等國家。
滿洲里資源富集,下轄扎賚諾爾礦區蘊藏百億噸的優質褐煤、石灰石、硅石等礦藏。中蒙相連的呼倫湖,盛產魚蝦,更有呼倫貝爾大草原的豐繞乳肉資源,成為滿洲里經濟發展重要不可缺少的資源。隨著第五代國門的建成,滿洲里可以利用在革命年代作為聯系共產國際的重要地點的紅色旅游景點發展旅游業,如俄羅斯套娃廣場、歐式旅游觀光婚禮宮等。借助毗鄰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的優勢,經滿洲里口岸可進口俄羅斯的石油、有色金屬、木材等資源,進而促進口岸礦產加工業的發展。
1901年,隨著中東鐵路修建,開通滿洲里鐵路口岸,現有寬準軌到發編組線、換裝線、專用線等線路140余條,換裝倉儲基地20余個,口岸日均接俄重車20列,年綜合換裝能力3000萬噸,通過能力1.2億噸。滿洲里公路口岸于1998年投入使用,是我國規模較大,唯一實行24小時通關制度的國際公路口岸,日均進出境車輛1300多輛,出入境人員達10000人。滿洲里公路口岸同時可以集通關、監管、查驗、倉儲運輸、生活服務于一體,極大地方便了客戶和出入境人員一次性報關和稅費征繳等業務。2004年滿洲里機場投入使用,機場標準4D級,機場吞吐能力達100萬人次。2008年,滿洲里又開工建設新國際貨場,占地13平方公里,總投資100億元,主要包括鐵路物流中心、煤炭散裝貨場、汽車專業貨場和化學危險品等專業貨場,投入使用后,鐵路口岸站場布局、資源配置將更趨合理,預計滿洲里口岸綜合換運能力將達到7000萬噸。
滿洲里是我國最大的陸路口岸,1992年口岸過貨量294萬噸,呈現逐年增長態勢。2010年,滿洲里口岸過貨量達到2611萬噸,較1992年增長了10倍。1992年經滿洲里口岸進口的貨物量僅為135萬噸,到2010年達到2425萬噸。出口到俄羅斯的貨物始終在200萬噸左右。通過以上分析可見,經滿洲里口岸入境貨物逐年增加,中俄兩國經貿進出口貨物呈現出逐年增長的勢頭。
自1992年滿洲里成為自治區計劃單列市以來,滿洲里邊境旅游、國內游穩步發展,邊境旅游呈現快速發展勢頭,邊境旅游在1993年邊境旅游僅為7萬人,經滿洲里口岸入境4萬人,出境3萬人,經過17年的發展,2010年全年邊境旅游人數達62.2萬人,中方出境9.9萬人,俄羅斯入境52.3萬人,滿洲里國內旅游人數427萬人次,旅游總收入37.1億元(含一日游),旅游創匯2.4億美元。由于受到俄羅斯口岸通關制度的限制,相比進境游客,我國游客經滿洲里出境游的游客相對偏少,因此滿洲里部分旅行社積極開發俄羅斯博爾賈一日游、赤塔五日游等旅游線路,我國出境游客也在逐年增多。
面對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滿洲里口岸積極調整各項政策,克服種種困難,口岸外貿進出口總額始終保持增長勢頭。隨著中俄兩國貿易發展的逐年深化,2010年口岸外貿進出口總值達到96.7億美元,相比同期增長46.3%,相比“十五”期間口岸外貿總值增長125%,年均增長25%。2010年滿洲里口岸對俄一般貿易方式進出口總值達66.9億美元,占全部進出口總值的69.2%;以邊境小額貿易方式進出口值28.5億美元,占進出口總值的29.5%,其余貨值主要以旅游貿易和加工貿易等方式進出口為主。
滿洲里口岸經濟在發展過程中也面臨諸多困難,有利于加速口岸建設的自治區授予的各項部分支持政策沒有落實到位,口岸建設用地緊張,建設資金極度缺乏,新興產業包括現代服務業、物流業、會展業、大型經貿洽談會等產業剛剛起步,力量比較薄弱。近年來國際金融危機導致俄羅斯經濟復蘇緩慢,持續疲軟。面對國內外諸多不利因素,滿洲里口岸經濟在發展和經濟轉型過程中,必須抓住有利時機,確定發展戰略。
首先,在滿洲里口岸經濟發展過程中,應向國家和內蒙古自治區政府爭取更大的政策支持,為建立中俄自由經濟區、發展新興產業爭取更多政策支持,增強口岸發展的競爭力。其次,爭取將滿洲里口岸經濟發展戰略提升到國家級對外開放“先行先試區”戰略高度。在發展口岸經濟過程中,運輸裝備能力是關鍵要素之一,滿洲里口岸應該向鐵道部、交通運輸部、國家民航總局等各部委,增加鐵路、公路、民航運輸計劃。最后,就是應積極促進商務部和中國人民銀行加緊啟動邊境地區人民幣結算試點工作,最大程度地降低外貿企業結算成本和外匯風險,為外貿企業獲得更多利益。
滿洲里口岸在發展過程中,最關鍵的是加強口岸通道建設,加強疏運能力,確保進出境貨物順利通關,確保在全國最大陸路口岸地位不動搖,將滿洲里打造成東北地區乃至全國向俄羅斯開放的重要平臺。其次,滿洲里與哈爾濱鐵路局協作,加快滿洲里新國際貨場、煤炭進口加工、化學危險品、集裝箱專辦站等專業貨場建設進度。與海南航空集團合作,逐步完善國際航空港配套設施,發展國際客貨航班運營,力促海航集團啟動國際航線和東北亞航空中轉基地建設。完成公路口岸新旅檢通關大樓建設,確保盡快投入使用;啟動公路口岸查驗設施建設和擴能工程,提高公路口岸通過能力,爭取設立口岸綜合保稅區。
面對俄羅斯強大市場,做大做強外向型加工產業,從進口俄羅斯原材料,進行精深加工,提高產業科技含量。在未來發展過程中,著力培育優勢特色產業體系,提高產業發展水平。以工業園區為平臺,加快外向型產業轉型升級。在進口資源加工業方面,重點做大做強龍頭企業,培育優勢主導產品,打造區域品牌,全面推動木材加工業向精細化發展。在出口加工業方面,力促出口加工區基礎設施續建工程、出口加工區綜合服務中心工程項目。最后,推動外向型企業集群化發展。根據俄羅斯產品需求狀況,鼓勵企業向出口產業集聚區集中,實現規模經濟。
口岸城市是一個國家對外服務的窗口,現代服務業是口岸城市的核心產業。滿洲里圍繞以“建設輻射全國、鏈接俄蒙的重要國際商貿中心城市”目標,本著突出特色原則發展外向型服務業,在進一步提升傳統服務業的同時培育新型服務業。在交通和通信等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的條件下,優先發展具有比較優勢的物流業、金融、會展和信息服務等現代服務業。重點建設機械電子、農副產品、化工建材、服裝、進口原料五大專業市場,圍繞以上五大專業市場進行專門招商引資,給予特殊優惠政策,完善商貿市場體系和現代的專業化物流服務體系。
進入新世紀以來,滿洲里將旅游業與對外貿易并列為“立市產業”,未來應進一步做好旅游業發展規劃,在各方重視情況下,實行多元籌資,加快建設通往旅游景點基礎設施,不斷豐富旅游產品內容,將草原旅游、俄羅斯風情游、紅色旅游有機結合起來,提升到中、俄、蒙三國文化旅游層面上。同時,還應開發高端旅游客源市場,利用國內外兩個市場資源,吸引國內外游客來滿洲里觀光,并通過旅游業的發展進而帶動金融業、餐飲服務業等相關產業共同發展。積極與國內大型會展企業合作,利用滿洲里國際旅游節、冰雪節、中俄蒙大型商品博覽會、中俄高新技術展覽會,組織承辦國內外高層次展覽會,培育具有民族特色的會展業,從而帶動滿洲里口岸外向型經濟快速發展。
[1]郭來喜.中國對外開放口岸布局研究[J].地理學報,1994(5).
[2]郭承民.滿洲里發展口岸外向型經濟探析[EB/OL]. http://www.hlbrdaily.com.2009-06-11.
[3]梁振民.內蒙古滿洲里口岸經濟發展態勢分析[J].邊疆經濟與文化,2009(2).
[4]滿洲里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R].滿洲里市政府,2010.
[5]滿洲里2010統計年鑒[Z].滿洲里市政府,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