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康
(江西護理職業技術學院,江西 南昌 330029)
對網絡時代下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探究
劉 康
(江西護理職業技術學院,江西 南昌 330029)
網絡道德教育;校園文化;思想政治工作
網絡為學生認識世界提供了平臺,為學習科技知識提供了便捷的條件。但同時,一些消極的、不健康的信息也在影響著學生,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
網絡是一個開放、平等、自由的世界,其中包含著大量有益的信息,學生可以從中獲取更多的知識,同時網絡中也混雜著一些有害信息。大學生涉世未深,對不良信息的抵抗能力不強,面對大量不良觀念的沖擊,容易導致大學生群體理想信念模糊,道德觀念淡薄等問題,一些大學生甚至在不同程度上出現了人生觀、世界觀的變形和扭曲。部分大學生將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建立在虛幻之中,長期脫離現實生活,一旦回到現實社會當中,就會出現人際交往障礙,悲觀失望,容易造成人格和心理的異常。對這部分群體,思想政治工作者應該對其進行正確的引導。
1.1 網絡平臺建設落后,運用不合理
目前只有部分高校有自己的紅色主題網站且內容比較簡單。大部分高校網站普遍存在“重形式,輕內容”的問題[1]。一些紅色主題網站缺乏實質性內容,學生無法從網站上獲取知識。管理方式簡單,信息更新速度慢,內容單一,學生點擊率不高。多數校園網絡平臺缺乏統一的規劃實施方案,功能定位不明確,結構不嚴謹,主題不突出,內容缺乏吸引力,師生之間缺乏互動,教師不能及時了解學生的真實情況,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網絡平臺沒有充分體現其廣泛性、互動性、及時性和民主性等特點。
1.2 網絡管理制度不健全,分工不明確
網絡管理制度是網絡管理的基礎,一些高校在校園網絡制度的建設方面重視不夠,對網絡管理者的權責規定不明確。高校在建立好網絡平臺后,沒有及時劃分管理者的權責,導致監管部門之間溝通不暢通,分工不明確。另外,網絡管理者不能及時對各種輿論觀點和評論進行收集、分析和反饋,同時不能對非法信息的侵入進行嚴格的監控,難以保證網絡環境的純潔。
1.3 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的建設有待完善
目前多數高校還是以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為主,大部分高校的紅色網絡平臺管理者是從其他崗位臨時抽調的人員。高校中普遍存在懂思想政治工作的人不懂網絡,懂網絡技術的人缺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論和實踐經驗的問題,尚未建立一支專業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另外,一些高校相關工作者對網絡思想政治工作重視不夠,沒有開展深入細致的調查工作,不了解學生的心理動態,找不到工作方向。所以,建立一支高素質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是做好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關鍵。
2.1 加強大學生網絡道德教育,提高輿論引導水平
(1)結合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發揮網絡優勢,以人為本,達到最佳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一般有個別談心、集體討論等,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讓受教育者感同身受,有較強的交互性[2]。做好網絡思想教育工作必須繼承傳統教育方式的優點,全方位的立體關注學生,發揮網絡及時性、民主性、廣泛性的優勢。
(2)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提高大學生的網絡道德素質和法制意識。大學校園是大學生成長的主要環境,校園風氣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學生的網絡道德素質。一些大學生因為缺少高校網絡道德教育,在使用網絡過程中出現了違法犯罪等行為。高校師生應該共同努力,營造文明健康、活潑生動的信息化校園文化氛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應該注重培養大學生的網絡法制意識、辨別是非的能力以及自我保護能力,利用網絡廣泛、快捷的優勢,建立一個教書育人、文明友愛的和諧校園環境。
(3)以“疏”為主,“巧”字當先,牢牢把握輿論控制權,堅持正確的網絡輿論導向。網絡的開放性、自由性決定了網絡是一個信息豐富、魚龍混雜的世界。學生可能受到不良思想的侵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充分尊重學生的言論自由,允許不同觀點和意見的存在,同時要抓準時機,進行有效地疏導,減少有害信息對大學生的影響。針對突發事件,要及時公開信息,穩定人心,以實際行動贏得學生的信任,盡量做到校內事情校內了,預防有害信息的侵入。
2.2 加快高校思想政治網絡建設,增強紅色主題網站的新穎性
(1)構建師生交流平臺。要想利用網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必須建立一個良好的交流平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除了通過紅色主題網站進行黨性教育外,還可以利用校園BBS論壇、QQ及其他門戶網站與學生交流[2]。各種論壇及綜合門戶網站是大學生情感交流的主要場所,它能夠快速準確地反映大學生的思想狀況。教育工作者可以將社會熱點問題及與學生學習、生活、工作息息相關的事件,通過匯編整理后,提出自己的觀點,在網絡上潛移默化地進行思想政治教育。
(2)建設創新型思想政治網絡平臺,寓教于樂。在網絡信息化的大潮流下,各高校都涌現出許多黨性宣傳網站。如清華大學的“紅色網站”、北京大學的“紅旗在線”、北京師范大學的“學生黨建之窗”等,深受學生好評[3]。高校應抓住機遇,利用多媒體技術和手段,把思想政治學習內容通過聲、光、電等載體直接展現在學生面前,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另外還可以開發一批集知識性、趣味性、實用性為一體的游戲軟件,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2011年北京大學就首次在錄取通知書中附上了一盤關于虛擬大學生活的游戲光碟,為即將入學的新生指引今后大學生活和學習的方向,盡早做好自己的人生規劃,貼近生活、貼近實際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3 建立思想政治骨干隊伍,加強對學生的心理指導
(1)牢固掌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主動權,建立一支知識含量高,時代意識強的教師隊伍。面對網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難題,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有創新意識,不斷整合教學資源,拓寬教學渠道,形成一個集教育、管理、服務于一體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體系。首先,增強輔導員(班主任)的網絡意識,熟悉和掌握校園網絡的特點和規律,使教師參與校園論壇事務的管理[4]。其次,建立一支“覺悟高、黨性強”的學生隊伍,協助教師參與高校網絡言論的引導工作[4]。特別是針對一些重大、敏感事件,可以運用學生熟悉的方式,屏蔽有害信息,保證校園網絡文化的穩定和健康。
(2)高校除了開設各種心理輔導課程外,還應該在BBS論壇中開辟一塊區域,專門為有心理障礙的大學生進行心理指導,使他們在一個健康的網絡環境中生活和學習。
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及網絡的普及,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帶來了機遇與挑戰。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須認識到利用網絡這種新工具的必要性,深入研究網絡輿論引導體系,變被動為主動,整合資源,使傳統思想政治教育與創新性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優勢互補,弘揚社會主旋律,減少網絡的負面影響,為學生構建一個良好的學習成長環境,努力實現校園和諧。
[1]周宏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對網絡挑戰的對策[J].滄桑,2011(1):41~42.
[2]陳力丹.輿論學——輿論導向研究[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6.
[3]蔡華鋒.試論網絡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渝西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3):87~90.
[4]曹勇.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現代化的思考[J].渝西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1):108~112.
G640
A
1671-1246(2012)04-0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