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韓苗苗(大慶市奧林學校 黑龍江 大慶 163000)
體育和德育即分屬不同的教育領域,又有很多互相補充、影響的地方。傳統的言教是不適用于體育教學中的德育的,活動教育則是德育的至優秀選擇,把德育遠離生活,無異于一無所獲。只有接近生活,生活化方可達到效果。中國古代的一些教育方式有值得借鑒的意義,《弟子規》就是珍貴的參考書籍。
爬行這項體育運動對于小學生來說比較有趣味性,而且易于接受,那么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這項運動,教學的方法特別重要。首先為同學們講解有關爬行的相關動作,然后讓同學們說出一種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并描述這種動物的行走特點,通過模仿行走來調動小學生的興趣。最后進行一個游戲,小動物勇闖勝利谷,將學生分成小組,看哪個組第一個通過終點獲勝。通過情境教學及多種游戲的變換,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和對體育課的興趣,訓練學生靈敏及協調能力,發揮團隊合作精神,同時也培養愛護動物的環保意識。雖然是一次小小的體育教學,但是要加強對小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擺脫刻板的課堂教育是刻不容緩的,小學生的學習已經是困在課堂里,進行枯燥無味的言教,如果將本來就乏味的德育繼續在課堂延伸,收效不大是必然的下場,動態的德育,才是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人的天性并不是學習,不是在課堂如工具般吸收知識,知識學過之后也許就無用了,在某種程度上,它僅僅是豐富人類的生活,人類缺乏知識,一樣可以生存。小學教育如果以貫穿知識教育為主,那么就是本末倒置。德育方為教學的根本,德育是衡量教育的重要指標。小學德育做好了,影響的是小學生的一輩子。我國著名教育學家的兒童教育思想中就提到了以德育為先,教育要順其自然,教師要以身作則,教育要為兒童營造良好的成長環境。
第一,加強小學體育課堂中的思想品德教育,首先得從體育課程的設置和教材的編排入手。國外的思想品德教育一般分為道德教育、社會教育、生活教育,在小學體育課堂中德育課程的設置上,以韓國和日本為典型。其教材的目的不是讓小學生背誦,然后通過考試去獲得思想品德認知,而是通過精心的思想品德案例設計,將德育融入到體育課堂中,以獨特的教案策劃來吸引小學生,不僅達到教學目的,還要潛移默化地影響他們的生活,這才是體育課堂中成功的思想品德教育。
第二,小學體育課堂中的德育應該回歸生活化,即學校在體育課堂中讓學生的品德回歸生活。最接近生活的事情才是人們最為熟悉的事情。一大套言教,理論教育,或者是一些難以理解的說法,如果用這些內容和形式展開體育課堂教育,既達不到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也不能夠充分突顯出體育課堂的特點。回歸生活的體育課堂德育才是上策。所謂的回歸生活,是指在體育課堂中把道德教育等通過生活的方式,教導小學生。比如說,想讓學生做到尊敬師長,在上課前則可以通過定向節奏的鼓掌來歡迎體育老師,或通過列隊等方式來教會學生尊敬師長。鑒于孩子的模仿能力是很強,這樣的身教好比一千句語言的訓話,這就是簡單的體育德育回歸生活化。
第三,加強小學生在體育課堂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培養他們良好的生活習慣是關鍵。俗話說,好的習慣難以形成,壞的習慣一旦形成,難以戒掉。習慣伴隨人的一輩子,習慣教育應該屬于思想品德教育的范疇。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的形成需要老師慢慢教導。
第四,教師,從來在孩子眼中就是形象偉大的,是他人無法取代的。體育課堂中的德育加強通過體育老師這個角色來傳遞,學生是很樂意接受的。故老師必須做好恰當的定位,體育老師既可以是學生的朋友,也可以是學生的“父母”。
第五,面對網絡文化的沖擊,小學體育德育從哪個方面入手,怎樣才能有效。小學生在網絡中瀏覽大量信息,經常和外面的世界進行交流,然而網上的信息可謂是千千萬萬,難以明辨是非的小學生一旦接受網絡的不良信息,容易產生心理矛盾,因為課堂的正面教育與之形成很大的發差,這樣學生很容易產生心理問題。關于這樣的問題,不能控制學生,不讓它們上網,更多的是指導它們上網,并根據學生平時的愛好通過相應的體育活動來分散學生對網絡的注意力。同時,在體育課堂中,還可以通過網絡資源來進行教學,如在課前可組織學生到電教室等配有多媒體系統的課室教導如何搜尋體育類視頻,讓學生在更為正面地面對網絡的同時更好地認知體育。
小學生的成長需要良好的環境,也需要良好的教育,只有這樣才能健康地成長。加強小學思想品德教育,是一個任重而漫長的的過程,不可輕視。
[1]肖慶慶.王守仁的兒童教育思想對小學德育改革的啟示[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2011,(01).)
[2]劉志山.道德教育貼近生活的發展路向[J].教育科學研究,2010(04).)
[3]楊貴仁.夯實健康基礎,促進中小學生健康成長[J].體育教學,20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