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嬌
(萍鄉市衛生學校,江西 萍鄉 337000)
護理禮儀與人際溝通課程教學改革研究
徐 嬌
(萍鄉市衛生學校,江西 萍鄉 337000)
通過剖析護理禮儀與人際溝通課程特點及教學現狀,提出強化本課程教學的重要性和施教措施。
護理禮儀與人際溝通;教學方法;實踐教學
隨著醫學模式和人類健康觀念的轉變,醫學已從生物醫學領域向心理學、社會學領域擴展。而護理定義的重新界定,也使護理服務對象從“病人”擴大到“人”。護理工作者舉止得體、言談恰當等良好的禮儀行為,對服務對象的身心健康將起到非醫藥所能及的效果。從某種意義上說,護理人員掌握一定的禮儀知識和良好的溝通技巧,不但是我國衛生事業發展的需要,也是為人類健康事業做貢獻[1]。護理禮儀與人際溝通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我校在總結原有教學管理經驗的基礎上,變革求新,以適應現代社會的護理需求。
1.1 教學背景
當前,許多中、高職院校把職業教育簡單地等同于職業培訓,把對學生的培養目標過多地限定在掌握專業知識與操作技能上,造成學生人文素養過于薄弱,以至在人們印象中醫護人員缺乏必要的親和力。而一些醫學生臨床實習時,不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不能與病人進行有效溝通,甚至有些實習生做“啞巴操作”,導致病人不滿。
1.2 教學意義
在人才競爭日益激烈的知識經濟時代,具備良好的禮儀修養及溝通能力是優秀護理人才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的關鍵。護理學科是以醫學知識為基礎,與社會人文科學密切相關,是直接與人打交道的綜合性應用學科[2]。而護理禮儀與人際溝通課程具有鮮明的人文特點,其寓教于樂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是其他課程所不具備的,對培養學生護理禮儀和增強學生護理專業素質具有重要意義。
2.1 護理禮儀與人際溝通課程不被重視或邊緣化
護理禮儀與人際溝通課程教學起步較晚,加之受生物醫學模式和傳統教育理念影響,使我國現行護理人才培養模式存在不少弊端,將過多精力放在了專業知識與操作技能上,忽視了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而國家和醫學院校對在護生中開展護理禮儀與人際溝通課程缺少硬性要求,表現為不開課、少開課,或以演講與口才、求職與口才、護理導論來取代[3]。
2.2 護理禮儀與人際溝通課程的設置問題
(1)課程設置不夠靈活,理論講述過多,實踐動手能力相對不足,未能顧及學生興趣和個性化發展需求;(2)教學方法落后,多灌輸、少啟發,重講述、輕研討,沒有以學生為中心,學生學習過程中主動參與不夠;(3)教學考核體系不健全,考核方法重試題測試、輕情景測試,學生只能重知識、輕實踐。
2.3 護理禮儀與人際溝通課程的師資配置不足
一些中、高職院校對護理禮儀與人際溝通課程的師資配置不夠重視,大多院校一般讓改行的專業課教師、沒有課帶的教師或行政人員來任教。由于缺乏專業化師資,教學藝術也相對欠缺。
3.1 優化教學內容
實踐教學在護理禮儀與人際溝通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為此,將該課程學期授課計劃做了相應調整,在總課時不變的前提下,理論課學時由原來的28學時減少至21學時;實踐課由14學時增至21學時。改革后實踐課學時增加到總學時的50%。理論課與實踐課比例由原來的2∶1調整到1∶1。
3.2 改進教學方法
靈活應用多種教學方法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活躍教學氣氛,增進師生交流。本課題經常開展教學方法研究與師生交流,并在實際教學中不斷探索和實踐,逐步形成了課堂、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法。主要采用情景式實踐教學法、討論式教學法、操作訓練法等教學方法。多種教學方法靈活運用,活躍了課堂氣氛,有效調動學生積極思考,激發學生潛能。
3.2.1 情景式教學方法的運用 所謂情景式教學,指學生在模擬的工作情景中扮演一定的工作角色,從而掌握一定工作上的知識技能的一種實踐性教學活動[4]。情景式實踐教學法具有較強的生動性和形象性,學生樂意接受并能積極參與,還能解決一些書本上難以解決的實際問題。如在講授社交場合日常見面禮儀的正確運用時,教師先示范,然后要求學生演練,糾正不符合要求的姿勢和動作,還可將幾方面內容結合起來,設定情景,開展禮儀小品的表演,極大地調動學生參與的熱情。實踐訓練是學生掌握專業技能的一個重要環節。在情景式實踐教學中,實行“導入—示范—訓練—測評”的教學模式,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進行模擬“與手術病人溝通”的實訓活動時,教師先提出訓練內容,激發學生興趣;然后,教師進行簡單講解、演示,激發學生模仿興趣;再將學生分成小組,由學生自行設計情景進行演示;最后,由教師進行點評,總結經驗,指出不足并提出進一步的改善措施。此教學模式針對性強,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學習積極性高漲,在輕松氛圍中順利完成教學,達到教學目的。
3.2.2 討論式教學方法的運用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是主體,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很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采用討論式教學方法,能在課堂教學中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啟發他們思考。所謂討論式教學方法,就是在教學中由教師或學生提出一個或多個問題,通過充分探討形成共識,達到掌握的一種方法。如在講授護士與病人溝通的作用和方法時,教師可找一個護患溝通失敗的案例,讓學生在課堂上開展討論、辯論或演講,并提出自己的看法。采用討論式教學方法,容易激發學生興趣,增強記憶,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主體,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探索,最大限度實現教學互動。
3.2.3 護理禮儀訓練中操練法的運用 護士端莊穩重的儀容、和藹可親的態度、高雅大方和訓練有素的舉止,不但構成護士的外在美,而且還反映其內心境界與情趣[5]。為讓護生具有良好的職業形象,我們加強了禮儀訓練,具體安排為:(1)觀看錄像,了解要點;(2)教師示范,使學生有更直觀的感受;(3)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按口令進行操練;(4)考試,用于評估和檢驗學生練習效果。
3.2.4 課內活動向課外延伸 禮儀與溝通知識的學習,雖然可在課堂上完成,但若能向課外延伸,則既可培訓技能、檢驗效果,又可使教學內容更豐富、教學意義更深刻。教師可鼓勵學生積極參加課外活動和社會實踐,學以致用。如參加校團委發起的校園禮儀知識競賽、基本文明演講辯論大賽、學生風采展示大賽等校園文化活動;組織學生承擔校內外各項活動的禮儀服務工作,鍛煉他們參與社交活動的禮儀能力和自身禮儀形象設計能力等。這樣,學生就能不斷積累禮儀技巧與經驗,大膽表現自我,既有利于理論寓于實踐,又能將感性體驗升華為理性認識,發現不足,大大增強社會參與意識和應用能力,真正做到“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使學生今后走上工作崗位能很快適應各種場合,應付自如,表現出良好的禮儀修養。
3.3 改革考核辦法
護理禮儀與人際溝通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若沿用傳統考評方式,勢必會造成學生輕實踐應用、重書本理論,又走上“應試”的老路,無法達到課程教學目標。因此,有必要改革考核辦法。課程結束后,為更好、更全面地考查學生對護理禮儀知識和人際溝通技能的掌握情況,考試可采用筆試與面試相結合的方式。筆試側重考查學生對護理禮儀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面試側重考查學生對人際溝通實踐技能的掌握程度,可階段性地進行,與課堂實踐活動結合,循序漸進考查其基本技能掌握及實踐運用情況,如服飾禮儀可測護士服的正確穿戴法,儀態禮儀可測坐、立、行的正確姿態等。從而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同時全面檢驗和衡量學生的綜合禮儀素質。
3.4 提高教師素養
護理禮儀與人際溝通課程必須專業化、教師學者化。所謂專業化,不是要把禮儀與人際溝通課程變成專業課,而是教師要有專業水平,用專業眼光講述課程,深入淺出,領悟禮儀意蘊,學會與人相處;教師學者化,指從事護理禮儀與人際溝通課程教學的教師,應是禮儀與社交等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自身具有較深厚的人文素養,較高的知識水平。該課程要求教師掌握教學藝術,認真備課,并內化為心理品質,這樣課堂上才有激情、有感染力,引起學生興趣。此外,要求教師必須充分發揮示范作用,在講述的基礎上親自示范禮儀,將規范的禮儀展示給護生[3]。
隨著中、高職教育的進步與發展,為適應醫學模式的轉變,中、高職醫學類教育必需加強學生的人文修養教育。調整課程設置,加強課程建設,充分利用現有教學資源,開展禮儀與人際溝通課程教學,既滿足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也順應現代醫學教育發展的需要,對培養服務于醫療衛生事業的應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義。
[1]劉桂英.護理禮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王斌,秦東華.人際溝通[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高燕.《護理禮儀與人際溝通》課程的教學現狀與改革[J].護理研究,2009,23(7):1963~1964.
[4]周川.簡明高等教育學[M].南京:河海大學出版社,2002.
[5]潘顯芳.護生的護士專業禮儀與舉止的訓練與研究[J].護理研究,2004,8(1):71.
G423.07
B
1671-1246(2012)01-01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