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波
(黑龍江護理高等專科學校,黑龍江 哈爾濱 150036)
高職教育創新型人才培養與實踐教學改革
朱 波
(黑龍江護理高等專科學校,黑龍江 哈爾濱 150036)
建設創新型國家需要創新型人才,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但傳統實踐教學的許多方面與創新教育不相符,必須加強和規范實踐教學,為培養創新型人才提供有效途徑。
高職教育;創新型人才;實踐教學
當前,我國經濟社會已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的發布,標志著建設創新型國家這一戰略目標已進入執行階段。高等院校是貫徹國家自主創新戰略、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力量,在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過程中擔負著培養人才的重大責任,而占據了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等職業教育在高等教育結構調整的戰略意圖中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進一步加強創新教育研究,改革人才培養模式,積極探索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徑,盡快建立起與之相適應的創新型人才培養體系,既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客觀要求,也是以培養應用型技能人才為主的高職院校謀求自身發展的必由之路。
創新型人才的特征主要體現在3個方面,即創新能力、創新意識和創新人格。創新能力主要表現在:創造性思維、敏銳的問題意識、創造性想象和合理的知識結構幾方面;創新意識主要表現在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創新的興趣、動機等方面;創新人格主要表現在強烈的成就動機、優秀的合作精神、良好的調控能力、冷靜的態度等方面。
高等職業教育是“堅持培養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實踐能力強、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的高素質高技能創新型人才”。將創新型人才的培養納入高等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將會培養出具有豐富的知識、信息、經驗,并將其融合運用到實際中,能夠對行動目標有效地進行整理、判斷、創新的人才。他們能夠對某一情境中存在的問題,設法尋求新的解決途徑,而且能夠在看似平淡無奇的事物中覺察到一些奇特的、不同尋常的現象并展開思考;在相同的環境條件下,在同樣時間內形成較多的觀點或想法并擺脫慣性思維,擺脫原有的思維定勢,根據不同的信息修正自己對問題的認識,具有極強的適應性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要培養創新型人才只靠學習與專業直接相關的基礎學科是遠遠不夠的,因為創新理念的產生往往依靠實踐知識和專業知識的結合。教師在課堂上所傳授的知識在學生頭腦中只是一種理論,要想轉化為實際應用能力還必須經過一個轉換環節,而實踐教學環節正是起到了將知識轉化成能力的作用。所以在保證理論教學的基礎上,需進一步加強實踐教學,目前的知識經濟時代也迫切需要一批能將科學技術轉換成生產力的人才,這批人不僅要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同時也要具有創新思想和創新能力,而實踐教學環節在培養學生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上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實踐性教學環節的設置也為學生將來的就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加強實踐教學,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將所學的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中,而且學生還能自主發揮、自主創新,因此,在實踐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至關重要。
長期以來在傳統觀念和辦學條件的影響下,在教學各個環節中,不同程度地存在輕視實踐教學的傾向,表現為壓縮實踐教學學時、實踐教學環節考核容易通過等,有的教師認為只要學生在校期間扎實掌握基礎理論知識,實踐能力的培養將來在工作中也可以完成,忽視了在校期間學生理論聯系實際能力和基本實踐能力的培養。在實驗教學方法上也多是參照課堂理論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主體,詳細講解實驗的原理、方法、步驟及注意事項,總怕學生不會做或損壞儀器。長此以往,學生便形成了依賴性,實驗中按照教師預先設計好的實驗報告表格,根據實驗指導書要求逐項填寫,無需進行認真思考就可以順利完成任務,有的學生甚至抄襲他人的實驗報告,教師評定成績時只憑書面報告很難區分好壞。這樣,一方面會挫傷學生對實驗課的興趣和實驗積極性,同時由于大部分學生沒有經過自己的思考,談不上創新思維,使得創新能力的培養也無從談起。
因此,實踐教學方法的改革已迫在眉睫,應采用“做中學”的課程教學模式,按照職業化要求優化課程教學內容和考核方式。在設置課程時應該沿著“精專業、重實踐”的思路,采用“專業課程+實踐活動”的課程模式。專業課程設置應以職業為導向,強調內容的實用性和難度的適中。實踐活動強調基本技能訓練和綜合實踐訓練,改“教師”為“導師”,實驗前必須要求學生認真預習,讓其帶著問題有針對性地參加實驗,指導教師實驗前只需簡要地布置實驗任務、要求和注意事項,主要精力用在觀察學生的操作方法,解答學生提出的疑問上,多給學生鼓勵與引導。在實驗中不要怕學生犯錯誤和實驗失敗,真實的實驗結果、親手操作和對結果地深入剖析更有意義。因為這樣的實驗學生確實動了腦筋,經過了認真的思考,創新能力就可能得到提高,甚至發生質的飛躍。
筆者作為一名藥理學課程的專職教師,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深刻地認識到,實驗教學是高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傳授知識與訓練技能相結合的過程,在人才培養中具有理論教學和其他教學環節不可替代的作用。藥理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實驗教學占有很大的比例。通過實驗可以驗證某些理論,促進學生對藥理學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培養學生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實事求是的科學作風,團隊合作的科學精神,提高觀察、比較、分析、綜合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近幾年,藥理學實驗教學不斷完善,但目前我校開設的實驗課程,驗證性實驗多而機能實驗、反映新進展的實驗少,方法簡單、手段落后,有些實驗已經和理論、工作實際脫節。加之傳統的實驗教學模式是教師先講,學生按部就班地做,運用的教學手段僅僅是示教與講解結合,教師對實驗教學的要求也僅限于實驗數據和實驗報告的完成。種種弊端制約了學生的行為,限制了學生思維的發展,妨礙了學生對事物本質的認識,扼殺了學生的創造性。
藥理學實驗教學的改革首先應優化實驗教學內容,必須在傳統實驗教學的基礎上,大膽剔除陳舊的內容,增加科技含量高、實驗性強的項目,壓縮驗證性實驗內容,增加綜合性和設計性實驗;其次,鼓勵學生開展自創、探索性實驗,此類實驗不一定是最前沿的,但一定要有獨創性和趣味性;再次,實施開放性實驗教學,要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方法,代之以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相互學習、相互切磋、相互啟發和相互激勵,構建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以學生自主學習活動為基礎的開放式實驗教學模式,為學生天賦和潛能的充分開發創造寬松的環境。使被動、沉悶、局限于學生知識的灌輸和單項技術掌握的高職教學模式變為主動、活潑,既有“必需、夠用”的理論知識,又有較強實踐能力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對具體問題進行思考、探索和操作,發現并熟練掌握知識與技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自主性和創新性,可以使內容紛繁復雜,涉及多學科的藥理學教學變得有趣、形象、生動且易于掌握、便于應用。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會出自訂目標、自我探索、自我評價的快樂,在親切、和諧、民主、寬松的教學環境中開發潛能,提高了創新能力,為畢業后具備第一崗位的任職能力和一定的發展潛力奠定了基礎。
修改、完善高職教育的實踐教學是一項系統工程,它貫穿于教學活動的全過程,需要學校領導轉變觀念,與教學管理者、教學研究者、一線教師一起在構建專業實踐教學內容體系、專業實踐教學方向體系、構建專業實踐教學形式體系、專業實踐教學測評體系中做實、做準、做透,從而培養出具有創新能力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G640
A
1671-1246(2012)02-0007-02
注:本文系全國第三屆“人衛社杯”衛生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征文獲獎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