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達(鐵嶺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遼寧 鐵嶺 112000)
競技體育產業在我國發展迅速,并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被稱為“朝陽產業”。但競技體育產業發展中存在著種種信任危機,制約著競技體育產業化進程,嚴重影響和打擊了競技體育產業市場的良性有序發展。信任是一個制度問題,目前現有體育經濟的相關法律制度不完善、體育產權不清晰、政府執法公正性影響競技體育產業經濟主體構建制度信任,是導致信任危機形成的制度方面的重要原因。
競技體育產業可持續發展信任危機是指在競技體育產業發展中,信任行為的價值觀念及其規范要求不能對競技體育產業發揮正常的調節作用,缺少有效性或失去了應有的功能,從而表現為競技體育產業信任行為的混亂與危機。
競技體育產業的發展主要是以獲取最大的商業價值為目的,是為了滿足競技體育消費者的消費需求,而競技體育的實質是服務,其價值或商業價值只有滿足消費需求的基礎才能談發展。由于體制的缺陷、體育道德的不斷滑坡等導致了競技體育產品的品牌形象低下,從而以致市場低迷,消費者大量流失。
1.2.1、足球產業中的信任危機。在所有競技體育產業中,信任缺失現象最為明顯、也最嚴重的是足球產業。類似賭球、假球、黑哨、罷訓、罷賽等傳聞更是此起彼伏,足球職業聯賽的信譽下降了,觀眾人數更是急劇減少。聯賽觀眾人數自1998年開始持續降低,場均人數到2004年已降至接近萬人,甚至不足千人觀眾的場次。足球聯賽陷入信任危機的表現還有:觀眾的大量流失,聯賽逐漸失去市場,聯賽贊助的大幅減少,贊助商的紛紛撤離、退出等等。如2004年9月贊助商佳能電器剩余的90萬美元的贊助款停止支付,2005年1月主贊助商西門子公司停止冠名,以致2005年中超聯賽出現無冠名商的尷尬局面。足球聯賽由一個價值億元的品牌逐漸失去了其應有的價值。
1.2.2、體育彩票市場中的信任危機。信任缺失問題在體育彩票市場同樣存在,彩票事業是信用事業的一部分,彩民是因為他們信任彩票發行機構,進而支持彩票業,如果他們發覺被愚弄,必然對彩票失去信任,就會放棄購買彩票,因為市場經濟是信用經濟。據有關報道,“西安體彩案”后,西安彩民約60%已不再購買任何彩票。這完全是由中超中甲的低質量運作,黑哨、假球不斷等一系列信任缺失所致。
1.2.3、項目協會的體制問題及俱樂部與協會間矛盾激化問題存在,俱樂部由于拖欠薪酬,罷訓、罷練現象;裁判員信任缺失,導致罷賽、毆打裁判現象;再加上國家隊在國際賽場上的成績不盡如人意,一系列問題的出現,使競技體育觀眾逐步離開賽場,市場逐漸萎縮,從而導致我國競技體育俱樂部發展舉步維艱。競技體育產業發展中的種種信任危機的出現,打擊了競技體育產業市場,嚴重影響了競技體育產業化進程。
1.3.1、體育經濟相關制度不穩定
當前我國體育經濟處于轉型期,政府要建立的市場經濟體制下的體育經濟發展模式沒有經驗可循,在相應立法和司法能力方面是有限的,在轉型的每一過程中都需要進行大幅度的制度更新、制度條文的增訂修訂,這使得制度的有效性受到削弱。如在中國足球職業化十幾年的時間里,就不斷修改和重新診釋關于賽制、裁判、轉會等問題,尤其是賽制,當有國際大賽任務時,聯賽往往要中斷為大賽讓路,聯賽被肢解得七零八落;其次是升降級制度的制定,常出現任意取消升降級情況,既影響到聯賽的精彩程度和企業對聯賽的投入,也影響企業對聯賽的制度環境產生的穩定預期。這些都反映我國的體育經濟制度缺乏長期性和穩定性。另一方面,制度是建構相互信任的關鍵,而制度是否穩定又是影響制度發揮建構信任作用的重要因素。我國當前體育經濟制度的不穩定,既破壞了制度的有效性,又不利于制度發揮規范經濟行為的作用。
1.3.2、產權制度權責不明
當前,體育企業仍普遍存在產權制度權責不明的現象,是因為一些代理者獲得了允許其他人改變所有制安排的權利,從而常常使權利變得不明確,出現了殘缺,造成所有權不明的根源是國家的管制和干預。如體育企業在其經營活動投入巨大的物力和財力,由于政府介入,收益不完全歸屬企業,則由企業和政府共同享有。俱樂部是聯賽的投資者,卻沒有擁有所有的收益權,這使俱樂部的投入與其收益不成比例,體育產權主體追逐利益的積極性被無形的打擊,使其沒有耐心為長遠利益建立一個好的信譽。
1.3.3、政府管制過多和管制的低效率
市場是由“看不見的手”來調節的。體育企業生存與發展之本是講信譽、重合同,由于我國處在社會轉型之中,競技體育產業經營發展中存在著政府大量介入的現象。由于傳統思維影響,人們希望政府加強管制,以規范市場秩序,然而政府管制過多,就有可能出現不按市場規律行事,行政色彩過濃,使市場交易中出現了許多不穩定、不和諧的因素。當前競技體育產業中出現的諸多新問題,并不是單純加強政府管制就可以達到目的的,政府管制過多或管制無效率會帶來更多的問題,最重要的問題是影響經濟主體建立信譽的積極性。因此,促進競技體育產業經濟主體建立信譽,必須對政府行為進行規制,提高管制效率,使其有所為有所不為。
首先,信任可以創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古人云“人無信不立、商無信不盛、市無信不興”。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要想營造一個良好的投資環境,只有以信任建立為前提,這樣才能增強經濟競爭力,促進經濟的有效運行。其次,信任是競技體育產業市場主體贏得良好的市場形象的重要標志。只有擁有誠信,企業才能贏得市場的信任,進而得到企業員工的信任,其知名度才能不斷提高,其凝聚力才會不斷增強。
首先,信任具有約束作用。信任文化是用一種無形的文化上的約束力量,形成制約員工的一種行為規范,從而使企業形成上下統一、和諧的氛圍。第二,凝聚作用。信任文化是一種極強的凝聚力量,與企業同甘苦、共命運,對企業產生一種向心力和凝聚力。
競技體育產業參與者“存在于所有合作關系中的易變性和不確定性”可以通過良好的信任來克服。如構建起和諧的賽場氣氛,建立起裁判、運動員、觀眾之間的相互信任可以降低賽場暴力和觀眾騷亂的發生概率;運動員、教練員、俱樂部的互信有助于提高員工的忠誠度和滿意度,增加俱樂部的凝聚力,是俱樂部克服困難取得好成績的有效保證因素之一,是俱樂部成功的關鍵因素。
一要建立起以憲法為指導,以體育法、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地方性法規為基礎,結構合理、層次銜接有序的體育經濟法規體系和執法監督及法律服務體系。二要建立起適應市場經濟需要、符合現代體育經濟發展要求的法律法規體系。如體育市場管理、體育稅收法體、體育資產管理和開發、體育投資等;和與群眾體育、競技運動等有關的競技體育產業經營的法規。三要要注意體育經濟法律體系中權利立法與權力立法、授權立法與職權立法、管理性立法與監督性立法等不同功能、不同性質法規的均衡搭配。
體育經濟主體的制度信任建構依賴于穩定清晰的體育產權制度,它也為提供建構信譽信任創造了條件。體育產權制度建設應該從以下著手:一是在調整所有制結構的基礎上,實行行政權與所有權分離,重塑所有權主體,堅持“誰投資,誰所有,誰受益”的原則,鼓勵個體、私營、外資創辦各類體育企業,形成體育投資主體多元化的發展格局。二是建立現代法人資產制度,實現體育企業產權獨立化。三是規范委托代理關系,提高委托代理效率。四是在理順產權關系的基礎上,注重和規范體育產權的保護和流轉。五是在完善體育產權制度立法的基礎上,實現現代體育產權制度的法律保障。
競技體育產業信任的構建,需要限制政府權力,建立有限政府。一是政府必須帶頭維護體育經濟相關法律的權威,依法行政,嚴格依照法律規定的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自覺受法律的制約和監督。二是在處理與市場的關系時,必須是市場處于第一位,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建立一個統一、開放、競爭的體育市場環境。
構建轉型期競技體育產業信任依賴誠信教育,要提高體育經濟主體的誠信素質,一是加強對競技體育產業行政管理人員的誠信教育。通過誠信教育,使體育行政管理人員認識到,能否優化政府形象,改善干群關系,提高經濟管理效率,關鍵在于自己能否樹立誠信威望。二是加強對競技體育產業經濟主體特別是體育企業家的誠信教育。要把誠信作為企業基本價值觀和員工守則的重要內容;要開展企業誠信培訓,用事實與實踐來影響員工;要把誠信文化觀念滲透到管理過程中,變成員工的自覺意識和行動。
綜上所述,本文從競技體育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出發,探討信任對競技體育產業發展意義,揭示競技體育產業發展中的信任危機,并提出競技體育產業信任重構,為我國競技體育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理論參考和借鑒。
[1]張亞榮,張劍杰,胡愛勇.我國競技體育可持續發展分析[J].體育文化導刊,2010,05.
[2]葉永球.我國競技體育可持續發展的影響因素與對策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