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華祝 鄭瀾 周志宏 李毅 (、湖南體育職業學院社會體育系 湖南 長沙 4009 、湖南師范大學 湖南 長沙 4009)
人的一生有兩個突增期,即嬰兒期和青少年期。現在大部分青少年都是獨生子女,食物資源豐富,隨意攝入食物的現象普遍存在,女孩子為了減肥而盲目節食,導致現在的青少年大都存在著比較嚴重的健康問題。主要表現為某些營養素攝入不足引起的營養不良;某些營養素攝入過多造成的營養過剩。這些問題已影響到國民經濟的發展和國民素質的提高,應引起高度關注并采取相應措施逐步解決。
青少年營養不良可分兩類:一類是以“消瘦”為主要表現的現時性營養不良,原因是蛋白質攝入不足;另一類因自幼開始的長期性營養不良引起,主要表現為身高發育不足,也稱“生長發育遲滯”。
營養過剩主要是超重和肥胖。近15年,在我國城市青少年營養大幅度改善的同時,超重、肥胖開始大幅度上升。北京、上海等特大都市,目前超重檢出率達16%-20%,肥胖達10%-15%,接近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北京每5-6個男小學生中即有一名肥胖兒。在一般城市,營養分布的“雙峰現象”十分明顯,即:一方面繼續存在著較多的營養不良和貧血現象,另一方面超重、肥胖(目前主要為超重)也在迅速增長。因此,制定營養改善策略和措施要兩頭兼顧。
2.1.1 、家長的營養消費觀念不正確
隨著經濟條件的改善,大部分家長在吃的問題上存在錯誤的觀念,他們認為貴的就是好的,而不明白青少年生長發育必須依賴食物中的各種營養素,必須要平衡膳食、合理營養,而不是一味的吃好補好。
2.1.2 、青少年不良的行為習慣
隨著娛樂業的發展,很多中小學生陷入其中無法自拔,把餐費等拿去玩游戲上網,導致他們飲食不正常,營養攝入不均衡。
2.1.3 、學習壓力和考試壓力
對絕大多數的父母而言,都有“望子成龍”的想法,而“成龍”一般都是表現在學習成績上,所以在中國青少年的學習和考試壓力都非常大,這些壓力導致學生挑食、厭食、偏食。
2.2.1 、家長的錯誤認識
很多家長片面認為只有大魚大肉才是營養的,認為青少年長身體就需要經常提供這些食物。還有些家長認為小孩長得胖就是福氣就是健康。
2.2.2 、青少年的生活習慣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去學校也不需要步行多遠,直接坐車就行了;由于學習負擔重,在學校和在家里主要任務不是看書就是寫作業等等;早晚也缺乏正常的運動。
2.2.3 、被零食包圍
一些人食欲很強,除了一日三餐外,額外時間還喜歡用零食來打發。經常食用如:巧克力、薯條等能量密度高的零食會導致肥胖。
青少年時期生長發育相對較快,新陳代謝旺盛,能量、蛋白質、脂肪、鈣、鋅和鐵等需要量大。青少年時期能量處于正平衡狀態。能量來源分別為:碳水化合物占總能量的55%-65%,脂肪占總能量的25%-30%,蛋白質占總能量的10%-15%。
食物多樣,谷類為主,供應充足的能量。中小學生能量需求大,每天約需谷類400-500g;保證魚、禽、肉、蛋供給量為150-200g、豆制品50g、奶類不低于300mL;保證蔬菜水果供給;攝入充足的鈣,以滿足骨骼生長發育;注意補充富含血紅素鐵的動物瘦肉、動物肝、動物血、維生素C以促進鐵的吸收;含鋅多的海產品、瘦肉、堅果等可促進性發育和體格發育;時常吃些海產品以增加碘的攝入;根據年齡段和身體健康情況制定時間段營養食譜計劃。
注意飲食衛生,應自幼養成不挑食、不偏食、不多吃零食等習慣。固定吃飯時間,適量進食,不暴飲暴食,加強體育鍛煉,以避免肥胖。
校園和家長的營養理念逐步在提高,而青少年自身健康理念更有待加強。對于青少年,有針對性地設計營養知識專題,著重普及飲食指導,使青少年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達到合理營養促進其健康成長,從而最終達到盡快提升全民營養素質,強健全民體質的目的。
分析促進青少年生長的營養因素,并提出具體技術措施,通過營養干預政策和搭配不同營養食品、改變飲食方式來滿足青少年對營養素的需求,促進其正常的生長發育。體制,以促進和推動舉重初級競賽規模和參賽人數,加強龍頭和龍尾人才街接層次,來促進我省舉重事業的發展。
[1]體育院校教材編寫組.運動訓練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8.
[2]虞重干等.我國競技體育可持續發展的現狀與存在的問題[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