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貝(包頭輕工職業技術學院 內蒙古 包頭 014000)
人格是人的性格、氣質、能力等特征的總和,是指一個人一定不變與他人相區別的特有品質。而構成現代人基本的健康人格的要素:崇尚民主法制,具有社會責任感,主動參與社會事務;重視精神生活,自覺地追求美;思維發散,具有創新精神;能自省,勇于自我解剖、自我批判、自我超越;不因循守舊、安于現狀,具有進取精神和競爭精神;眼界開闊,心靈開放,樂于接受新事物,不斷補充新知識;崇尚科學,實事求是,不迷信書本、懾服權威;具有道德約束力,富于愛心;具有環境生態意識,能造福后人;講求效率,重視技能,具有敬業精神和集體主義精神;重視生命價值,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平衡的心態。
2.1 、體育課程的社會性。由于高職院校體育課程存在于現代社會教育之中,具有特殊社會活動的自身規律性,構成一種特殊的體育課程教學系統,他更多地受制于內部自身規律的制約。所以,體育課堂也就成為相對獨立的社會活動,在這一社會活動過程中,通過各種手段與方式,使體育教育的主客體都受得到影響,是促使人現代化與社會化的一種教育的途徑,因此,其自身具有明顯的社會性。
2.2 、體育內容的運動性由于體育教育的內容大多數是通過競技運動的手段化來實現,因而具有競技的特點。競技是選擇、提煉體育手段的廣泛領域,通過競技充分發揮體育運動項目多,鍛煉方法豐富的特點,發展學生的體育能力實現以增強體質、增進健康為目的的教育過程。
2.3 、體育過程的群體性。體育教育無論是教學、訓練,還是游戲與運動競賽都是學生參與的一種具有社會性的群體活動,在其過程中,學生即要扮演一定的角色,承擔一定的義務,又要自覺遵守特定的規則與規范;即要相互支持、合作配合,又要競爭對抗、以求取勝。這種社會性的群體活動的環境與氣氛有利于鍛煉、培養學生的良好思想品德、個性心理和現代社會意識。
既然個體的人格是一定不變的特有品質,那么它是怎么形成的呢?奧地利心理學家阿德勒認為:人格形成有三個因素在起作用:一個是遺傳即肌體因素;一個是環境即社會因素;另一個是人的生活和實踐因素。在這三個因素中機體提供了可能性,社會因素提供了引誘力,而個體的實踐活動把兩者結合起來,使可能性變為現實性。過去,人們始終認為人格的形成與思想政治學科、德育學課有關與其他學科無關,至少關系不大。事實上,大學時期是人格的重要發展期,各學科的教育對大學生的人格形成必然產生深遠的影響。而人格的發展總是伴隨著人的社會化過程而實現。而人的社會化被認為是內化、角色學習和獲得價值的統一過程。
4.1 、系統作用健康人格的形成是一個系統工程。教師通過體育教育以及其他學科的教學活動,一方面,從各自的學科特點出發,培養學生的健康人格,也就是說,各個學科抓住自己的本學科的特點有側重的培養學生的健康人格;另一方面,由于學科之間的交叉、知識的交叉、教學方式的交叉,又必然導致學科教學活動在影響健康人格形成的過程中,起著一種系統的綜合作用。也正是這種綜合作用的合力才給予學科教學活動在健康人格形成中以積極的意義。體育教育最終的積極意義就在于此。
4.2 、直接作用與間接作用直接作用,就是指在體育教育中能直接培養學生的健康人格。這個直接作用是指在體育教學活動中,不管教師是自發的還是自覺的,都能夠直接培養健康人格的某些特質。
首先,體育教育作為高職院校教育的內容,雖說比之于教育的基礎學科,歷史沒有那么長,源流沒有那么深。但體育是針對人體運動這個復雜的系統,體格發展同動作的學習是密切聯系的,動作技巧的中樞機制同思維智力機制在神經網絡層次上是密切聯系著的。具有豐厚、復雜、又極為個體化的特點,其發育、發展既具有層次、程序性又具有整體性。因此,大學生健康人格的培養必須以體育教育的本質特征為基礎,即體育教育在于教育的整體性。其次,高職院校各類課程是以學科的內容為基礎而進行針對性選擇而組織起來的,把各個學科的知識按照內在地邏輯安排成教材呈出給學生,并且按照一定的分類形式出現,具有門類知識的中心特征。而高職院校體育雖與學校的其他學科同為教育的學科內容,但體育的知識內容絕不同于其他學科以認知性知識為主體的特點。
總之,大學生健康人格的培養不是那一類課程所決定的,它是一項系統工程。我們應緊緊把握住體育教育的本質特點和體育教育的學科特點,發揮體育教育的優勢,利用體育教育的條件,為培養大學生健康人格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