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峻齊 王文兵(西南大學 重慶 北碚 400715)
運動競賽最為一種形式引入學校體育以來,它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身體素質,培養了學生的自信心,更是讓學生在參與體育競賽過程中,更深層次的理解了競爭和公平的含義,有效的促進了學生的社會化,使參與到運動競賽中的同學得到全面發展。但是由于受傳統習慣及大型運動會形式的影響,學校體育競賽的組織形式始終沒有什么改變。大部分學校都是以一年一度的田徑運動會為主.通過對多所學校(大、中、?。┻\動會的人數統計,參加運動會的人數僅占在校人數的30%左右。學校運動會中大多數的學生作了類似服務及吶喊助威的工作,而沒有比賽項目。
體育課的主要任務是教會學生基本的運動技能和運動知識,而課外體育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參與到運動中,提高自己的運動技能,發展自己的運動興趣,兩者共同促進學校體育的發展,但是在當前體育課中由于缺乏競爭性、娛樂性等相應屬性的內容,造成學生在課上消極的學習,只能學到很少的內容,而在課外活動中又由于缺乏一定的技術指導,造成學生在經過多年的體育學習后仍舊不能掌握一門運動技能的現狀。本文將運動競賽引入課內外體育中,力圖改變目前學生的學習現狀,讓學生在學校體育中學到更多的內容。
2.1.1、分為不同類型的體育課
本文嘗試構建以技術學習為主導的課和以分組合作學習為主導的兩種體育課模式。前者是指采取合班同專項分組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一個較長的時間段里,不斷練習某種技術,體驗該項目的樂趣和文化,以期形成一定的運動傾向。后者是指不采用專項的學習方式,但是盡可能多的介紹幾種常見運動的運動技術,充分發揮該專項學生的骨干作用。
2.1.2、教學內容安排
在技術學習主導的課的教學中,教學內容的選取有基本技術到技戰術練習,內容逐漸加大難度,在課的中間穿插相關裁判、規則知識的介紹。由教師規定學習計劃,學生完成相應的技能后需進行相應的考核并以此來作為教學評價的依據。
在分組合作學習課的教學中,選取幾種常見運動項目的運動技術作為內容,一方面讓學生接觸更多的運動項目,讓其他同學開闊視野,學習更多的運動項目。另一方面讓在這方面有優勢的同學給其他的同學作指導,激發學生對現有專項的學習動力。
在該模式中,競賽作為學生獲得生活經驗的重要載體,讓不同愛好的學生、不同水平的學生參與到競賽中,就必須建立一種多元化的競賽模式,在學校中比賽的形式主要包括班級內的練習賽、班級的對抗賽、校外比賽等。班級內的練習賽主要見于平常教學中,大多數同學均有參與的機會。
在籃球運動項目的比賽規則的設置上,根據不同比賽的性質,分為選拔賽和正式比賽:在比賽時間和人數的限制上,將每個班比賽分為四節,每節20分鐘,但是每節必須更換不同的運動員參加,這樣就能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比賽中來。在比賽結果的評價上,增加獎項和錄取名次,重視過程評價,設立進步獎和表現獎。
教學評價采取過程性評價與結果性評價相結合方式,教學評價主要有四個方面:
第一,將自己在專項課上的學習進度和技能水平作為評分的主要依據。
第二,作為本專項學習者,在本班進行該項學習時所起的作用作為一定的參考依據
第三,根據在年級聯賽中,本班所取得的名次成績。
第四,個人學習經歷的文字總結。
在該評價量表中,技能水平作為個人在體育學習中的努力程度的重要指標在教學評價中占主要比例;在班級對抗賽將本班名次作為參考的主要意圖在于讓學生明白團隊的重要性,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在合作學習為主導的課中對同學的指導和個人學習經歷的總結,主要看學生是否從中學到更多的內容,是否在原來的基礎上身心得到了更大的發展,比如:對于學生的自信心,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等。
本文嘗試將運動競賽的模式引入到學校體育中,將課上體育和課余體育相結合,改變體育課上體育的形式,豐富課余體育的內容??朔n上體育和課余體育的弊端,更大程度上的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讓學生從體育課中收獲更多。
[1]梁國元.健康第一與學校體育競賽的思考.赤峰學院學報.2008(4):51-52.
[2]顧紅偉,章永健.關于開展學校群眾性競技體育的思考-探索學校競技體育的大眾化、校本化.科技創新導報.2008(9):228-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