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兆臣(齊齊哈爾高等師范專科學校 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02)
滿族作為一個歷史悠久、源遠流長的民族,到如今已經有了兩千多年的歷史。滿族人最初以打魚捕獵為生,而該民族傳統的生產勞動之一則是采珍珠,而珍珠球這項傳統體育項目也是以此為背景所產生和發展起來的。珍珠球這項運動在發展之初是模仿采珠人的勞動而進行的,由于這項運動貼近于人們的日常生活,因此深受滿族人民的喜愛,參與人數眾多。據相關的文獻資料記載,滿族人在漁獵時期所發明創造的采珍珠運動,在最初并沒有相應的競賽規則,對于比賽的場地、參賽的人數等都沒有進行限制。這項運動在開始之初,只要雙方人數相等,雙方各有一個手持網兜,為接珍珠人,該人站在“威呼”上(漢譯為船),另有二人手持蛤蚌進行阻擋,伴做河神阻擋人們把其珍珠撈走。其他人爭相搶獸皮做成的口袋擲向接珍珠人,接多者為勝。這種活動沒有場地比賽時間人數的限制玩到好處即停止。
隨著滿族人的內遷,在北京、內蒙、河北和新疆等地區,這項運動也慢慢的有了喜愛者和參與者,這項運動最初的勞動特色也慢慢的消失,體育色彩漸濃。現代珍珠球場地和30米,寬15米,中線兩側劃3 條線,依次分為水區、限制區、封鎖區和得分區。比賽分為兩隊,每隊6人或7人。以1為“珍珠”,每隊有1人執“漁網”,手持網兜于得分區的內接球,另各出2人為“蚌”,手持蚌形球拍攔截對方投向“漁網”的球,余者為“采珠人”,在中場(水區)爭奪“珍珠”,獲球后設法避開對方堵截,將球投入本隊網中即可得分,得分多者為勝。目前,全國的滿族自治縣、鄉大都組建了代表隊,珍珠比賽已被列入全國少數民族運動會的正式比賽項目。
珍珠球運動對于場地的要求比較低,在籃球場地內即可開展,因此,近些年的普及度越來越高。另外,珍珠球運動對于器械的要求也較低,在街頭空地、公園和草地上都能進行。因此,珍珠球是一項較為簡單的運動。
珍珠球這項運動與籃球、足球等同場競技的運動項目不同,雖然從技戰術特征到規則上看他們都存在一大部分相似之處,只要稍有一些籃球運動經驗的人都可以很快適應到這項活動中,參加這項運動的人群可以是大學生、初中生、小學生、中年人、老年人等。珍珠球這項運動無論是男女老少、親朋好友、中小學生,只要有一片空地就可以進行,所以它具有大眾性。
珍珠球運動的競賽規則在很大程度上是參照了籃球和手球運動來制定了,比賽的區域和籃、排、足這三大運動極為相似,因此,珍珠球運動具備了很多籃球、足球和排球運動的特點,有很大的觀賞性。而且,珍珠球這項運動也屬于同場競技對抗項目,在比賽中,內場需要進行激烈的四對四的較量,在場外,各支隊伍的拍手和網手也需要各司其職、斗智斗勇,這就使得比賽自身更加的激烈,富有戲劇性和觀賞性。
近幾年,珍珠球運動在發展中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趨勢,不僅保留了該項運動之前的特點,也將很多的體育運動特點融入到這項運動中。其訓練理論、戰術體系都已經開始成為學者所研究的對象,其內容是涉及多項學科專項理論基礎。如體育學、教育學、心理學、訓練學、選材學、保健學等。所以珍珠球運動在內容結構不僅具有原有的民族特色,而且更趨向科學化、獨特化。
趣味性是珍珠球這項運動最大的特點之一,進攻得分的方式滿足了人們對于成功的渴望;另外,珍珠球這項運動的持球隊員有著極大的活動空間,運動員可以更好的控球和支配球,得分要比籃球運動更容易,從而更能滿足和實現參賽選手的自我表現欲望。所以可以認為珍珠球運動是一項具有趣味性的運動項目
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很大程度上與其所學內容的特點有關,所學內容豐富、有吸引力,學生才能夠有更大的學習動力,對于該項運動的愛好和參與熱情也才會慢慢的增長。珍珠球這項運動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參與者對于運動的激情和體育的樂趣的追捧,從而使參與者在學習的同時享受運動的樂趣,也在學習這項運動的同時慢慢喜歡這項運動,對于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形成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珍珠球運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調動參與者的各個身體關節的機能,能夠促進參與者的身體和心理發展,不僅能夠培養參與者的團隊協作意識,也能夠增強參與者的腿部力量、關節靈活性和少年身體的平衡能力。因此,這項運動不僅能夠豐富參與者的課余生活,還可改善運動系統的機能狀態,有效地促進參與者的生長發育,提高體能,在健身的同時使參與者的心理得到健康發展.
近幾年,無論是中小學還是高校,對于課程改革的力度在不斷地加大,因此,將珍珠球運動引入到體育教學中,一方面,能夠豐富學校體育教學的內容,提高體育教學的質量和吸引力;另一方面,也能從本質上推動課程改革的進行,提高新課程改革對于體育教學的重要意義。
珍珠球運動的開展雖然時間較長,但其自身缺乏較為系統的理論體系,因此,要加大對于這項運動的理論研究,完善其教學大綱和基本的教學內容,使其能夠更加科學的、完善的在體育教學當中推廣開來。這就需要相關的研究者從教育學、心理學、運動學等多個學科入手,尋求該運動在不同學科之間的切入點和結合點,真正的使其能夠符合當代人們的生理和心理的需求,通過科學的教學、完善的教學體系來推動其在日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
相對于籃球、足球等運動,珍珠球運動的專業人才數量還比較少,這就需要相關的部門加大對于專業人才的培養力度。首先,各個師范院校體育系增設相關的課程,使這項運動能夠有更多的專業人員參與其中;第二,將該項運動列入社會體育指導員必會項目,通過社會體育指導員的推廣,將該項目從校園引入社會,使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其中,使學校和社會形成合力,推動該項目的發展。
以政府為主導、學校為引導的模式,以各個學校為參與單位,開展豐富多彩的珍珠球競賽活動,通過比賽帶動教學的模式來推動整個項目在學校之間的發展。另外,在條件允許的地域可以開展形式多樣的表演活動,將這項運動引入到未開展的地區和沒有開展的學校,以此來尋求該運動在各個地區的平衡發展。
少數民族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社會各界應該加大保護的力度。首先,以學校為單位加大珍珠球自身文化的宣傳力度,提高人們對于這項運動的認知度,從而使更多的人們能夠接受他;另外,尋求滿族體育運動文化和競技體育文化的結合點,以此來使更多的傳統體育進入到體育教學中來。(2012-2014年度體育文化研究基地科研課題立項自籌經費項目;項目編號2012-2014TYWHZ050)
珍珠球運動作為滿族體育運動中極具代表性的一個,對于我國體育教學內容的豐富是一個極大的推動和促進,只有做到傳統體育和競技體育相互促進,共同發展才能夠真正的將其融入到我國的體育教學中來。這就需要各級主管部門形成合力,使其能夠健康、有序的發展。
[1]張霖,易燦輝.珍珠球運動的起源與特點及其發展狀況的研究[J].體育科學研究,2006年03期.
[2]邢震宇.民運會珍珠球比賽規則探析[J].嘉興學院學報,2004年06期.
[3]左坤,閆燕,徐再飛.關于高校珍珠球運動開展之研究[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S2期.
[4]董磊,孫培全,趙亞洪.健康教育在學校體育教學中發展的研究[J].考試周刊,2011年4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