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志偉(河南工業大學 河南 鄭州 450001)
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增長,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大眾人口文化逐年提高,人們擺脫了繁重的體力勞動,余暇時間日趨增多,從健康的角度出發,人們需要休閑、娛樂,需要體育,體育鍛煉已成為21世紀人們生活中促進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體育是體育社會化的轉折點和學與用的銜接,是推行全民健身形成良好健身意識、終身健身習慣和體育能力的關鍵環節。體育鍛煉的特殊意義就在于增強體質,提高健康水平。
終身體育即“終生體育”,是指在終身教育的思潮影響下形成的新的體育理念,是指“人在生命運動的過程中,所進行的體育鍛煉體育教育的總和”。高校體育教育應該向大學生們輸入體育教育的觀念,使大學生們明白高等體育教育的重要性,自覺的在日常生活中進行體育鍛煉,而不是隨著高校體育課程的結束而結束體育鍛煉。
近年來,隨著我國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人民生活節奏的加快,我國公民的體育鍛煉時間越來越少,公民體質逐年呈現下滑趨勢。產生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在眾多的原因中,但在眾多原因中健康與體育意識淡漠是最主要的。致使大眾們對健康與體育意識淡漠的原因還是高校體育教育中沒有做到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高校體育教育對大學生們形成符合時代要求的終身體育意識和行為能力還不到位,這也正好說明了現今高校體育教學中終身體育教育存在的不足,所以革新大學體育教育方法,培養大學生終身體育意識,使他們能夠自覺養成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是目前高校體育教學深化改革的主要問題之一。
培養高校大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要改變大學生的傳統意識,使之建立正確的認識、意志力,主動自覺的提高自他們我鍛煉意識,才能實現終身體育的終極目標。
首先,老師們要加強體育理論教育。有了正確的科學的理論的指導,就能使廣大大學生們明確終身體育對人的生命活動的重要價值,這樣學生們就能自發的進行體育鍛煉,從而使大學生們在時代就打下樹立終身教育的牢固基礎。其次,高校對體育教材的選擇要適合大學生的學習規律。體育教材是學生們學習體育課程的向導,所以科學的、合理的體育教材對大學生們來說至關重要。高校在選用體育教材的時候,要找那些能夠向學生們傳授科學、合理的鍛煉原則和基礎的體育教育理論的教材。教材的內容要廣博,難度要適中,要有基本的體育訓練,還要有運動救治的基本常識以及體育課外的知識。
高校教師在對大學生進行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過程中,首先要從教育引導入手,逐步地激發大學生們對學習體育的興趣,使得大學生們能自己主動的去學習,去鉆研,去鍛煉。要改變過去學生們學習方式,使學生們由“要我學”轉為“我要學”,使得體育鍛煉的觀念深入大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有效地在體育鍛煉過程中逐步形成體育意識和終身鍛煉的能力。
體育文化氛圍能有效地調動起學生學習體育的積極性。高校應善于營造體育文化氛圍,經常組織一些較大型的體育比賽或者運動會,也可以邀請一些專家學者前來開展體育健身知識講座及體育文化周等活動,講座的形式要多種多樣,寓教育樂,講座的內容要豐富,對學生的體育基礎知識、鍛煉的方法及體育保健衛生等知識都應涉及。通過體育活動的舉行來帶動高校校園體育文化的氛圍,使得體育健身成為一種人人參與的時尚運動。通過體育活動的開展,學生可以很好的掌握一些身體力行、因地適宜、形式多樣的健身鍛煉方法,而且還很容易的使得那些想鍛煉但沒有勇氣學生很堅定的加入進來。
高校體育教育對大學生們的終身體育意識的牢固樹立有一過程,這一個過程中主要包含了高校教師們對學生體育興趣和體育技能的教授預計學生們對教師們教授技能的掌握程度。但是,要使學生們真正潔收終身體育教育的意識,并在日后的生活中身體力行,學校還需要加強對學生們終身體育觀念的教育和培養。把參與體育鍛煉和各種體育娛樂活動作為生活方式的一個組成部分,既是現代社會文明的象征,又是現代人素質的體現。
為了達到高校體育教育的目標,使大學生們自覺養成終身體育的觀念,高校體育教師必須更新觀念,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轉變教學方式,革新教學方法,調動大學生學習高校體育課程的積極性,使廣大學生們從心里喜歡上高校體育課程。
[1]李曉武.關于高校體育教育對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重要性探索,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2,16(2),30-31.
[2]王愛丹.大學生體育動機、態度與高校體育改革,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2,25(1),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