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建新 張鈞華(西安體育學院研究生部 陜西 西安 710068)
體育教育專業健美操專修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具備健美操教學能力的健美操教師。據有關研究表明,如果兩個人的知識基礎和智商相同時,誰參與實踐的機會越多,誰的實踐能力就越強。事實表明,目前我國體育教育專業畢業學生的實踐能力普遍不足,因此加強健美操專項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迫在眉睫。
研究方法:文獻資料法、專家訪談法、問卷調查法、實地調查法。
研究對象:河北省保定學院體育教育專業09級、10級健美操專修學生100名。
經調查,保定學院體育教育專業健美操專修課教學大綱中包含:理論知識、動作技能和能力培養,但幾乎大部分的教學時間都用于完成教學大綱所規定的教學任務——使學生接近或達到一、二級運動員的水平。教學模式幾乎是統一的單純教操、練操,幾乎沒有時間安排提高學生專業實踐能力的教學內容。在課外活動方面,學生們除了參與一些為數不多的小型比賽外,很少走出校園參與各種各樣的實踐活動。
對保定學院體育教育專業09、10級健美操專修的100名學生調查顯示,82%的學生認為擁有較好的健美操實踐能力是重要的,反映了學生對實踐能力的渴求。但當問及學生是否對自己的實踐能力滿意時,15.8%的學生對自己健美操實踐能力表示非常不滿意,43.3%的學生對自己實踐能力持不滿意態度,30.4%的學生持滿意態度,10.5%的學生表示非常滿意。表明學生的整體健美操專業實踐能力有待提高。
3.3.1 、課程結構配置上,打破以往的重學科輕實驗的教學模式,將實踐環節提上教學日程并監督實施。設置具有針對性的專門訓練健美操實踐能力的教學板塊。
3.3.2 、調整健美操教學內容,與時俱進,把握前沿。隨著社會發展的需要,把握健美操運動發展方向,開展多元素多風格的教學內容,同時促進學生的素材積累。
3.3.3 、針對教學方法單一、古板、缺乏創造性的情況,將以往填鴨式、注入式的教學方法加以豐富,注入俱樂部教學法,角色體驗法,雙語、手勢提示法,小團體合作法等多種教學方法,將其運用到不同的教學階段。
3.3.4 、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指標體系,將健美操專修學生課堂教學能力培養列入教學考核內容。及時準確的評價是檢驗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程度的有效辦法,也是教師把握教學方向,調整教學方法的有力依據。
4.1 、教學能力是學生從事健美操事業必備的首要能力。教師的教學能力包括教學設計能力、教學組織實施能力、教學評價能力和教學課程開發能力,而對于學生教學組織實施能力的要求則較高,加強培養糾正錯誤能力、組織調動學生能力、音樂理解與指導能力、教學方法綜合運用能力、審美表現能力、組織表演與比賽的能力和分析動作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提高教學能力的重要手段。
4.2 、創編能力是健美操教學效果的保證。健美操創編能力需要扎實的健美操技術動作、學習方法的體驗和感受、健美操理論知識、相關學科知識的領悟與實踐作素材鋪墊。首先,健美操單動作,作為成套動作的最小單位,抓住動作元素、思想完成單個動作的創編;其次,組合動作的創編應在掌握了解較多的單個動作的基礎上再進行,所以采用遞增法、插入法、改變排序法等進行組合動作的創編;最后,成套動作是有若干組合動作夠成,采用身體全面練習,強度遞增,風格、形勢多樣等原則進行成套組合的創編。
4.3 、組織競賽裁判能力是健美操評價的必要條件。在健美操專修課學習期間,首先,要讓學生明確健美操裁判員的基本要求,掌握基層健美操比賽的組織和裁判方法;其次,學校各有關部門應給學生創造參與校內及社會各級各類健美操競賽裁判實踐活動的機會,以此達到強化學生健美操競賽活動的組織與裁判實踐能力。積累經驗,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達到強化學生健美操教學及比賽的組織與裁判實踐工作能力。以適應大眾健美操比賽的組織與裁判工作需求。
5.1 、學生對健美操理論知識掌握不透,駕馭教材的能力不強,缺乏實踐經驗,導致實踐過程中安排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手段、組織教學上脫離教學規律與教學實際,以及組織比賽和裁判工作方面還有較大的難度。
5.2 、構建健美操實踐能力培養體系,從健美操專修課程結構配置、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四個方面進行完善。
5.3 、加強體育教育專業健美操專修學生教學能力、創編能力和組織裁判能力的培養,是促進健美操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和方法。
[1]鄧韻.體育教育本科專業實踐能力培養探析[D].湖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
[2]方志軍,天擎等.高等體育院校健美操專業生實踐能力培養的研究[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