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志,向太平,李 輝,代明真,王 靜,鐘冬民
(河源市衛生學校,廣東 河源 517300)
衛生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一對一”構建模式及交流崗位執業合法性的研究
張 志,向太平,李 輝,代明真,王 靜,鐘冬民
(河源市衛生學校,廣東 河源 517300)
近年來,衛生職業教育在我國蓬勃發展,原有的師資隊伍在數量和質量上都不能滿足教學的需要,因此,國家大力提倡發展“雙師型”專業教師以提高教學質量。通過收集全國人大、國務院、衛生部、教育部等機構歷年來頒布的與衛生職業教育有關的規章資料,參考專家學者關于“雙師型”專業教師概念與內涵的界定,對衛生職業學校教師到醫療衛生機構執業的合法性、兼職教師的概念與聘用的合法性及從醫療衛生機構聘請兼職教師到學校執教的合法性等問題進行研究,并邀請河源市教育局、衛生局、人事局、課題合作醫院領導及法律界人士開會研討,進行理論論證研究,提出修改建議和意見。
“雙師型”教師;一對一構建模式;交流執業;合法性
對于衛生職業教育教師隊伍的建設,國家高度重視,出臺了相關的政策文件,如《教育部關于“十一五”期間加強中等職業學校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指出,到2010年,全國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規模達到130萬人,其中專業課教師和實習指導教師中持有相關專業技術資格的人數要在50%以上[1]。《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和實訓基地建設,提升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立健全技能型人才到職業學校從教的制度。為了實現大幅度提高“雙師型”教師數量的目標,我們提出“一對一”構建模式。
為了探討“一對一”構建模式是否符合現有法律,我們搜集整理了歷年來與衛生職業教育有關的法律、行政法規、行政規章、地方性法規、地方性規章和規范性文件,對“一對一”構建模式的概念與意義、“雙師型”教師概念與內涵的界定、衛生職業學校教師到醫療衛生機構執業的合法性、兼職教師概念與聘用的合法性、從醫療衛生機構聘請醫務人員到學校執教的合法性問題進行研究,梳理其內在的聯系,為“一對一”構建模式的開展提供法律依據。
(1)“一對一”構建模式即衛生職業學校的一位專業教師與醫療衛生機構同一專業的技術人員結成對子,共同完成學校的教學任務和醫療衛生機構的工作任務。“一對一”構建模式分為3個階段:第一階段,一位專業教師與一位衛生專業技術人員結成“一對一”;第二階段,一位專業教師與一個科室全體專業技術人員結成“一對一”;第三階段,一個專業教研室全體教師與一個科室全體專業技術人員結成“一對一”。
(2)“一對一”構建模式的意義:使專業課教師在醫療衛生機構第一線專業技術人員的指導下參與臨床實踐,獲得實踐技能;學校教師對衛生機構一線專業技術人員進行教育教學方式方法的指導,促進醫療衛生機構兼職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最終目標是使學生的理論和實踐技能都得到更好的發展;培養一大批符合“雙師型”教師要求的專、兼職教師,解決現階段衛生職業學校師資短缺的問題;解決學生理論與實踐、學校教育與醫療機構實習之間的銜接問題,使學生更好地適應臨床實際;“一對一”構建模式如能長期堅持,可以有效地解決“雙師型”教師退化的問題[2]。
2.1 “雙師型”教師的概念
教育部指出,“雙師型”教師是同時具備教師資格和相關技術資格,從事職業教育工作的教師。“雙師型”教師是教育教學能力和工作經驗兼備的復合型人才,對提高職業教育教學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2.2 “雙師型”教師的發展歷史
最早提出“雙師型”教師概念的是王義澄先生[3]。1997年國家教育委員會指出,中等職業學校的專業課教師及實習指導教師,不僅可以評聘教師職務,同時,也可以申請評定相應專業(工種)的技術資格,各地方和行業的有關評審組織應接受職業學校教師申報評定相應專業(工種)的技術資格[4]。這是教育部門對“雙師型”教師的首次認可。此后出現了“雙師型”教師研究的熱潮,研究者對“雙師型”教師的內涵和界定標準有不同的理解,綜合起來有以下6種代表性觀點:一是“雙證”說;二是“雙能(雙素質)”說;三是“疊加”說;四是“雙職稱”說[5];五是“雙層次”說[6];六是“特定”說。
2.3 “雙師型”教師的內涵
教育部辦公廳在《關于全面開展高職高專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的通知》的附件——《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方案(試行)》中對“雙師型”教師的內涵再次做了明確闡述:“雙師”素質教師是指具有講師(或以上)教師職稱,又具備下列條件之一的專任教師[7~8]:⑴有本專業實際工作的中級(或以上)技術職稱(含行業特許的資格證書,有專業資格或專業技能考評員資格者);⑵近五年中有兩年以上(可累計計算)在企業第一線本專業實際工作經歷,或參加教育部組織的教師專業技能培訓獲得合格證書,能全面指導學生專業實踐實訓活動。
2.4 “雙師型”教師與“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區別
潘若龍認為“雙師型”教師隊伍是指以“雙師型”教師為主,以專業實踐教師等為輔的具有“雙師”結構的教師隊伍。一支優秀的“雙師型”專業教師隊伍要求其中的“雙師型”教師、實踐指導教師和專業理論教師等在整個隊伍中所占的比例恰當,教師學科結構、知識結構、職務結構、年齡結構、學歷結構、素質結構等合理搭配,以最小的人力資本投入獲得職業教育教學效果的最大化,培養出適應經濟發展和時代要求的人才[9]。如同社區衛生服務以全科醫生為主體,衛生職業教育教師隊伍也應以“雙師型”教師為主體,但不可能也不必要所有的教師都成為“雙師型”教師。當前的主要矛盾是“雙師型”教師數量相對不足,所以首要任務是大力培養“雙師型”教師。
3.1 衛生職業學校教師在醫療衛生機構執業的可能途徑
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要明確專業教師要到何種醫療衛生機構執業。高職、中職專業目錄一般包括臨床醫學類、護理類、藥學類、醫學技術類、衛生管理類等大的類別,專業教師屬于上述類別之一,對應執業的醫療衛生機構就是醫療機構、衛生防疫機構、婦幼保健機構、生物制品與醫療衛生器材生產供應機構、衛生信息管理機構。
3.2 衛生職業學校教師要具備何種條件才可以在醫療衛生機構執業
《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規定:未經醫師注冊取得執業證書,不得從事醫師執業活動[10]。其他類型專業技術人員也實行資格準入制度,在此不一一贅述。
3.3 已經獲得資格證書且未注冊者可將執業地點注冊在合作醫院
《醫師執業注冊暫行辦法》[11]規定:“申請醫師執業注冊,應當提交下列材料:(一)醫師執業注冊申請審核表;(二)二寸免冠正面半身照片兩張;(三)《醫師資格證書》;(四)注冊主管部門指定的醫療機構出具的申請人6個月內的健康體檢表;(五)申請人身份證明;(六)醫療、預防、保健機構的擬聘用證明;(七)省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的其他材料。”其中的難點是醫療、預防、保健機構的擬聘用證明,牽涉到勞動合同和責權利分擔的問題,可以通過學校與醫療衛生機構協商解決。護士執業注冊管理辦法和執業藥師注冊管理暫行辦法規定的注冊條件與醫師注冊基本相同,
3.4 衛生職業學校教師可多點執業
《衛生部關于醫師多點執業有關問題的通知》[12]規定:“一、醫師多點執業是指醫師在兩個以上醫療機構從事診療活動,不包括醫師外出會診。二、醫師多點執業實行分類管理:醫師受聘在兩個以上醫療機構執業的,應當向衛生行政部門申請增加注冊的執業地點。”據此通知精神,學校教師具有醫師職稱的可以向衛生行政部門申請增加合作醫院為執業地點。
3.5 衛生職業學校教師去醫療機構執業的意義
未來社會對衛生職業教育專業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懂理論教學,又要懂實踐教學;既要有教師資格,還要有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資格;既要參加教育理論學習,還需跟上醫學知識飛速發展的步伐。“雙師型”教師必將發揮更大的作用,對“雙師型”教師的培養形式也將發生改變,“一對一”構建模式就是一次有益的探索。“一對一”構建模式中有執業資格證書的教師到醫療衛生機構執業符合現有法律規定,但除了個人自覺的職業發展,單位的重視與培養,更重要的是在國家在制度層面提供支撐,才能更好地促進“雙師型”教師的培養與發展。
《國務院關于〈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的實施意見》提出,學校應積極聘任企業工程技術、管理人員和能工巧匠任兼職教師。職業學校專業技能教師可實行教師職稱和專業技術職稱雙職稱制[13]。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提出,職業學校和職業培訓機構可以聘請專業技術人員、有特殊技能的人員和其他教育機構的教師擔任教師。有關部門和單位應當提供方便[14]。
從以上規章可以看出,在我國衛生職業學校聘用臨床醫務人員作為教師進行教學是合法的。
4.1 醫務人員任職教師的合法性探討
(1)《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實施中等職業學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的意見》指出,學校所聘人員原則上應具有中級以上專業技術職務或高級工以上技術等級資格,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專業素養和較高的技能水平,要能勝任教育教學工作[15]。
(2)《中等職業學校緊缺專業特聘兼職教師資助項目實施辦法》特聘兼職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專業素養和較高的技能水平,具有中級以上專業技術職務或高級工以上職業資格,或者是在相關行業領域享有較高聲譽、具有豐富實踐經驗和特殊技能的能工巧匠,品行端正,身心健康,能夠勝任相應的教學工作[16]。
(3)《廣東省中等職業學校教學管理工作規程》指出,具備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或具有中級及以上專業技能資格證書或在本行業的專業領域中有較高專業技術水平和豐富經驗,具有特殊專業技能的人員,經專業科(組)和教務管理部門考核合格后,方可聘任衛生職業學校教師[17]。
4.2 教師專業化相關法律法規匯編
以上規章的共同之處是要求學歷,專業職稱,教師資格和教學、實踐能力相結合。現實的情況是一般醫務人員有本科以上學歷或者中級以上職稱,但他們中大多數人都沒有教師資格。隨著教師專業化發展進程的加快,我們認為:此類教師也是教師的一種基本類型,需要符合教師最基本的要求,才能跟上時代的要求。以下探討教師的基本要求,對教師所要具備的能力素養予以介紹。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指出國家實行教師資格、職務聘任制度,通過考核、獎勵、培養和培訓,提高教師素質,加強教師隊伍建設[18]。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指出國家實行教師資格制度。中國公民凡遵守憲法和法律,熱愛教育事業,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備本法規定的學歷或者經國家教師資格考試合格,有教育教學能力,經認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師資格[19]。
(3)《教師資格條例》指出取得教師資格應當具備的相應學歷,依照教師法第十一條的規定執行。不具備教師法規定的教師資格學歷的公民,申請獲得教師資格,應當通過國家舉辦的或者認可的教師資格考試。具備教師法規定的學歷或者經教師資格考試合格的公民,可以依照本條例的規定申請認定其教師資格[20]。
(4)《〈教師資格條例〉實施辦法》指出中國公民在各級各類學校和其他教育機構中專門從事教育教學工作,應當具備教師資格[21]。
(5)《教育部關于印發〈教師資格證書管理規定〉的通知》指出,教師資格證書是持證人具有國家認定的教師資格的法定憑證。在各級各類學校和其他教育機構中從事教師工作的人員,必須依法取得教師資格,并持有相應的教師資格證書[22]。
此通知要求所有從事教師工作的人員都要具有教師資格,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教師資格條例和教師資格條例實施辦法中只要求專門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教師要具有教師資格證書有抵觸。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八十三條規定[23],同一機關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特別規定與一般規定不一致的,適用特別規定;新的規定與舊的規定不一致的,適用新的規定。所以應以《教師資格證書管理規定》為準,包括兼職教師在內的所有教師均需具有教師資格和證書。
4.3 教師素養的基本要求
合格的教師所具有的基本素養包括:高尚的師德;寬厚的文化素養;專門的教育素養;健康的心理素質[24]。
(1)《關于醫務人員業余服務和兼職工作管理的規定》指出:在保質保量地完成本職工作、不影響醫務人員業務提高和身體健康的前提下,縣(區)級以上醫療單位可以有組織有領導地開展業余業務,并允許一些技術骨干經過批準應聘在其他單位兼職。醫務人員業余業務指利用業余時間從事門診、查房、手術、體檢、教學、咨詢等業務活動;兼職指中級以上技術職務的醫務人員應聘到外單位兼任相應的技術職務,從事醫療、教學、科研等有償業務[25]。
(2)《關于深化衛生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指出醫療機構可根據工作需要采取專職與兼職相結合的方式,聘用部分兼職技術骨干[26]。
(3)《關于衛生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配套文件的通知》指出: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在保證完成本職工作、不損害本單位經濟利益和不違反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前提下,經本單位批準并簽訂協議后,可以兼任其他工作,取得相應的合理報酬[27]。
上述3個條例說明學校聘用醫務人員進行教學工作是可行的。現通過對“一對一”構建模式的概念與意義、“雙師型”教師概念與內涵的界定、衛生職業學校教師到醫療衛生機構執業合法性以及從醫療衛生機構聘請醫務人員到學校執教的合法性問題進行研究,明確了“雙師型”教師的概念,從法律層面確認了衛生職業學校教師到醫療衛生機構執業和從醫療衛生機構聘請教師到學校執教都是合乎規定的,這些必將為“一對一”構建模式的順利運行打下良好的基礎。
[1]教育部辦公廳.教育部關于“十一五”期間加強中等職業學校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S].2007-04-13.
[2]肖玲君.雙師型教師理論研究的誤區[D].長沙:中南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2008.
[3]王義澄.建設雙師型專科教師隊伍[N].中國教育報,1990-12-05(3).
[4]國家教委.國家教委關于加強中等職業學校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S].1997-09-24.
[5]盧雙盈.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解析及其師資隊伍建設[J].職業技術教育,2002(23):40-43.
[6]姚貴平.解讀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2(6):12-16.
[7]教育部.雙師型教師[EB/OL].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level3.jsp?tablename=1267342373750173&infoid=1267343192463183,2010-02-28.
[8]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全面開展高職高專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的通知[S].2004-04-12.
[9]潘若龍.長春市職業學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2009.
[10]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S].1998-06-26.
[11]衛生部.醫師執業注冊暫行辦法[S].1999-07-16.
[12]衛生部.衛生部關于醫師多點執業有關問題的通知[S].2009-09-11.
[13]國務院.國務院關于《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的實施意見[S].1994-07-03.
[14]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S].1996-05-15.
[15]教育部財政部.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實施中等職業學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的意見[S].2006-12-26.
[16]教育部辦公廳、財政部辦公廳.中等職業學校緊缺專業特聘兼職教師資助項目實施辦法[S].2007-08-29.
[17]廣東省職業技術教育協會.廣東省中等職業學校教學管理工作規程[S].2004-03-16.
[18]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S].1995-03-18.
[19]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S].1993-10-31.
[20]國務院.教師資格條例[S].1995-12-12.
[21]教育部.《教師資格條例》實施辦法[S].2000-09-23.
[22]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印發《教師資格證書管理規定》的通知[S].2001-08-08.
[23]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S].2000-03-15.
[24]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25]衛生部.關于醫務人員業余服務和兼職工作管理的規定[S].1989-04-13.
[26]中共中央組織部、人事部、衛生部.關于深化衛生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S].2000-03-30.
[27]衛生部.關于衛生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配套文件的通知[S].2002-12-27.
G630
A
1671-1246(2012)10-0021-03
衛生部科學研究基金項目(09-YB24)子課題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