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玉凈,劉 林,王 艷
(煙臺護士學校,山東 煙臺 264000)
淺談真人注射課中出現不良現象的原因及解決策略
邵玉凈,劉 林,王 艷
(煙臺護士學校,山東 煙臺 264000)
基礎護理學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對護生基本操作技能的培養是造就實用型人才的重要措施。分析護生在真人注射練習課中常出現的不和諧現象,并提出合理化建議與對策,讓實踐教學發揮應有作用。
真人注射練習;不良現象;實踐教學
真人注射課是護理學基礎授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提高護生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能力,使護生更好地掌握注射方法,并能在操作過程中親身體驗病人的感受,以便在日后的護理生涯中加強愛傷觀念,理解、同情病人,促進護患溝通。但是在真人注射課中往往會出現一些不良現象,干擾了正常的實踐教學秩序,影響了教學質量,嚴重的可能會引起護生的恐慌和不自信,導致護生在臨床實習時產生心理障礙。
1.1 儀容儀表不整
護生對無菌操作前自身的準備缺乏重視和理解,著裝與儀容儀表不符合臨床護士要求。如:衣領反折于護士服外;指甲過長甚至涂指甲油;對于頭發整潔的概念模糊,兩側鬢角過長,前額留海遮眉的現象比較普遍。
1.2 痛哭流涕
護生在練習過程中,擔任病人角色的護生常有膽怯哭泣、高聲尖叫甚至拒絕別人為自己注射的現象。也有擔任護士角色的護生因緊張、害怕而無法進針并哭泣的情況。出現這些現象不僅不利于教師對課堂秩序的掌控,在很大程度上也會對其他護生造成潛意識的緊張、恐懼和自信心上的打擊。
1.3 嬉笑打鬧
在真人注射課上,有的護生為了緩解緊張情緒,有意識地大聲說話,高聲談笑。如臀大肌注射定位時,皮膚稍有觸碰即嬉笑不止。嚴重影響了課堂紀律,分散了教師和其他護生的精力和注意力。
1.4 無菌觀念差
護生在這方面主要表現為操作時不戴口罩,消毒不徹底,污染無菌物品后不主動更換,反復跨越無菌區而不自知,用手按壓進針處等。
1.5 操作技能不熟練
護生對知識點死記硬背,注射時常因緊張而導致頭腦空白,動作不冷靜,如針頭進入皮膚后,突然松開雙手不知所措;皮內注射進針過猛;在肌肉注射時將自己的手指扎破。
2.1 生源素質的分析
近年來,中職衛生學校生源素質普遍不高,護生中獨生子女偏多,他們入校時文化基礎較差,多數護生是在不自愿卻又無其他志愿的情況下被家長送入中職衛生學校學習的[1]。因此,部分護生動手能力較差,學習方法不當,對突發情況缺乏應對措施,對練習操作技能無積極性可言。
2.2 對教學設計的分析
以住對于注射法的課堂設計是理論講授—教師演示—學生實驗,造成護生對知識接受、理解得倉促,對注射器使用不熟練,不理解注射操作要點,注射部位定位不準,這也加深了護生的緊張心理。
2.3 對護生心理的分析
大多數護生在幼時有被注射的經歷,往往留有害怕的心理。由于是護生間互相注射,大都擔心因個人的技術問題造成其他護生的痛苦,因此緊張感非常明顯。另外,護生容易因為對注射用物的不熟悉,擔心意外發生,如顧慮注射部位選錯、針梗斷在肌內、注射部位感染等,進而產生焦慮感。
3.1 加強對護生儀表著裝的要求,教師嚴格把關
在護生初學護理學基礎時即強化儀容儀表在技能操作中尤其是在無菌操作中的重要性。教師應在每次操作課前進行抽查,對于儀表不合格的護生要求其當即改正。教師還應在真人注射課前反復強調注意要點,同時還要發揮課代表的帶頭表率和監督作用,在模擬病房門前逐個檢查,發現問題馬上改正,儀容儀表不整者不得進入操作間。
3.2 關注護生的心理教育,循循善誘
教師應反思護生的心理,針對不同的原因予以解釋分析。教師應在真人注射課開始前有意識地與護生交談,盡量使用輕松的語言解答護生對操作的好奇與困惑,消除其對操作的恐懼,打消疑慮,使護生在潛意識中放松。
3.3 改變原有教學設計,熟練基本操作
在注射法理論課講授后,加入一次模擬實驗課,在示教人身上練習,模擬課堂應嚴格要求且與真人注射課同步,讓護生初次就適應并接受各種規則,使護生熟練掌握持針姿勢、排氣與進針手法和定位要求。
3.4 強化無菌觀念,使之成為習慣
教師在無菌技術課之后的各種操作中,應強調無菌觀念并反復強化,把違反無菌原則作為操作考核的扣分重點。可以在真人注射課之前對無菌原則進行抽考,使護生把無菌操作當成習慣。
3.5 針對不良現象,嚴格量化管理
以往,護生在練習課中如出現不良現象,教師主要采取當堂制止及批評教育的方式,但這種方法無法引起護生的重視。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在考核中增加了操作態度考評,將護生真人注射時的態度及違紀情況作為操作考試的一項,并記錄下來,結合護生實習前的操作考核成績,從側面決定護生是否適合下臨床實習。這一措施有效保證了護生真人注射的練習效果,護生在進行真人注射操作時態度有了明顯改善,能嚴肅認真地對待真人注射操作練習,課上的不良現象顯著減少。
真人注射練習是護生成長為合格護士的重要一課,是成為護士隊伍中優秀一員的進步之課。筆者針對護生在真人注射課中常見的不良現象做了初步分析,從改變教學設計,采用激勵機制,與護生進行面對面的溝通等方面著手,以減少護生不良行為的發生,最大限度地保證實踐教學質量。
[1]王雪萍,張業芳,趙純紅.護生操作能力影響因素分析[J].衛生職業教育,2011,29(1):79-81.
G420
A
1671-1246(2012)10-006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