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銀忠(重慶市萬州第三中學 重慶 萬州 404100)
按照我國現有的行政區劃,將我國劃分為華北、東北、華東、中南、西南、西北六大區域。假定各區域在第10和11屆全運會獲得的獎牌與各區域經濟實力、人口數量、競技實力、在隊運動員實力、后備運動員實力、在職教練員實力、后備教練員實力等的因素相關。建立以下函數關系: Medals=f(GDP,POP,SPO,PLA,BPA,JOC,SPC)。
只有經濟發展了,才可能有更多的財力投入到發展體育事業當中。各區域的國內生產總值(GDP)是衡量一個地區經濟實力的重要指標,采用地區GDP占國內GDP的份額來衡量經濟實力,各區域GDP(2005年和2007年)都以人民幣為單位。
如果運動精英在國內分布的概率是穩定的,那么,人口數量越多的地區將越有可能挖掘更多高素質的運動員,進一步提高該地區的獎牌數。
參賽區域在全運會上的表現,一方面反映了該區域的體育實力,另一方面反映了該區域的體育傳統。
在隊運動員是區域競技體育的主力,是區域競技體育的核心組成部分。
體育運動學校運動員是各區域競技體育發展的后備力量,后備人才的儲備直接影響到區域競技體育的發展。
在職教練員是運動員培養的主力,是區域競技體育的核心組成部分。
體育運動學校的教練員是一線隊伍教練員的重要補充力量。采用區域體育運動學校教練員數量(2005年和2007年)占總量的份額作為衡量后備教練員實力的變量。
本文采取各項指標的相對值,而不是片面的使用絕對數字,對各個指標進行了變換處理,計算了每個區域各個指標的份額,即XSi=Xi/∑i=1,2,3…Xi×100%,i表示每一個指標。
GDP,POP,SPO,PLA,BPA,JOC,SPC分別代表區域經濟實力、人口數量、競技實力、在隊運動員實力、后備運動員實力、在職教練員實力、后備教練員實力?;诘?0屆和第11屆全運會的獎牌榜,以各個區域的當屆獎牌份額(MS)作為因變量,各個因素的各項指標作為變量,初步建立的線性模型如下:MS=α+β1X S1+β2XS2+β3XS3+β4XS4+β5X5+β6X6+β7X7。
本文主要應用SPSS17.0進行了數據的統計分析和處理,納入多元回歸分析的樣本為12個,當屆獎牌份額(MS)均值是16.67%,GDP份額均值16.67%,POP份額均值16.66%,SPO均值為16.66%,PLA均值為17.47%,BPA均值為16.67%,JOC均值為16.66%,SPC均值為16.67%。變量的相關分析中,在當屆獎牌份額MS與各個自變量的皮爾森相關檢驗都達到顯著性水平,其中,當屆獎牌份額與競技實力和在職教練員實力相關性最高。
利用向后篩選策略共經過三步完成了回歸方程的建立,從7個解釋變量中,篩選出了5個比較重要的解釋變量。最終模型R2是0.999,調整后擬合優度R2是0.998,F值為1012.20,對應的概率P值近似為0。多重共線性診斷方面,方差膨脹因子(VIF)最大為6.993,最小為1.174,各個自變量之間不存在嚴重的共線性。
最終的回歸方程是:當屆獎牌份額=1.601+1.159×競技實力+0.300×區域經濟份額+0.249×在隊運動員實力+0.189×后備運動員實力+0.181×在職教練員實力。即:MS=1.601+1.159×XS3+0.300×XS1+0.2497×XS4+0.189×XS5+0.181×XS6。這個模型意味著競技實力份額、GDP份額、在隊運動員份額、后備運動員份額以及在職教練員份額對獎牌份額存在顯著正向影響,相應變量份額的增加可以提高獎牌份額。
競技實力、經濟實力、在隊運動員、后備運動員以及在職教練員對一個區域競技體育發展表現有重大影響,經濟越發達,競技實力就越強,區域競技體育在全運會上就會有更好的表現。在本研究中區域人口因素被刪除,足以表明了并非人多競技體育就能辦好。
[1]鄧運龍.奧運會東道主效應分析及中國體育代表團參賽策略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07,43(1),3-6.
[2]王宇鵬,許健,張媛媛.奧運會獎牌榜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J].統計研究. 2008,5(10): 57.
[3]熊倩.奧運獎牌榜影響因素分析[J].統計研究.2009,26(6):4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