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傳玲(海安縣南莫中學 江蘇 226681)
我們有些體育教師在上課或訓練時經常會遇到這樣一些情況。學生所學的動作技術都很完美,但卻在實戰或練習的過程中就是跑不快、跳不高和投不遠。由江蘇省南通市牽頭研究的江蘇省第八期教學研究立項課題“中小學生補償性體能素質有效課堂教學設計案例研究”,為我們指明了前進的方向。其原因就是跟這些技術相應的體能沒有能跟上來,技術領先于學生的身體素質。所以說在課上構建學生專項補償性體能素質練習對學生動作技術的學習和掌握是非常重要的。在課上科學地運用補償性練習,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而且還可以極大地提高體育課堂的教學效率。下面就是本人對補償性體能練習的一些看法。
補償性體能:指體育課堂教學中為保障學生正確掌握運動技術,體育教師有效設計出的有益于促進學生順利地完成動作所需要的,以補充、完善和發展為目的的過程,對動作技能學練價值具有補償和延伸意義,對動作技能掌握起輔助和促進作用,對學生體質健康發展具有引領和變革意義。
體能:人體系統、器官和機能在肌肉活動或體育活動中表現出來的能力,包括基本活動能力與綜合活動能力,而決定因素是身體素質。體能是體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包括與健康有關的體能和與運動有關的體能。前者包括心肺耐力、柔韌性、肌肉力量、肌肉耐力、身體成份等,后者包括從事運動所需要的速度、力量、靈敏性、協調性、平衡、反應等。其中一些體能成份既是與健康相關的體能,又是提高運動技術水平所需要的體能。而補償性體能是與學生學練內容有關系,對動作技能學練價值具有補償和延伸意義、對學生正確掌握運動技術具有輔助和促進作用,能提高學生課堂的學習效率。補償性體能只是體能的一個方面。
補償性體能練習的時機在課堂上不是固定不變的,它可以安排在一節課的準備部分,作為學生做準備活動的一部分,如:體操的柔韌性、靈敏性和協調性等;或安排與運動技能相關的專門性或針對性的相似性動作練習。如:快速跑的跑的專門性練習;武術的基本功練習;球類有針對的球性練習;墊上技巧的柔韌姿態練習;支撐跳躍的輔助練習。也可以安排在一節課的基本部分,如投擲和跳躍項目的手臂和腿部力量的練習,可以在基本部分安排在游戲中來進行;或在學習技術動作時,對身體某部位動作的強化練習,如:快速跑擺臂技術的協調性練習,和擺臂快速有力的負重或阻力等練習。還可以安排在課的結束部分,如:一些協調性、靈敏性的放松性練習。另外,還可以以課外作業的形式布置學生利用課外時間來完成。總之,補償性體能練習的時間不是固定的、一層不變的,它是由老師根據教學內容、學生學習情況和場地器材布置等情況來進行科學合理的設計和安排得來的。
補償性體能指體育課堂教學中為保障學生正確掌握運動技術,體育教師有效設計出的有益于促進學生順利地完成動作所需要的,以補充、完善和發展為目的的學練過程,對動作技能學練價值具有補償和延伸意義,對動作技能掌握起輔助和促進作用。所以說我們在設計補償性體能練習時,一定要根據所學運動技術的特點來選擇設計補償的內容、方法及手段。通過一定的補償練習后,學生能夠熟練、快速地掌握所學運動技術動作,學習效率因此而得到極大的提高。否則的話我們就不能稱它為某項目的補償性體能練習。
每個學生個體之間不可能完全相同,他們之間的個別差異性是客觀存在的,要學好同一個技術動作,不同的學生在學習同一技術動作時可能會遇到不同的困難。如:原地雙手頭上拋擲實心球技術,有的學生可能是協調性不行;有的學生可能是腰腹力量比較差,有的學生可能是手臂力量比較差……因此,只有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采取與之適合的教育教學措施,因材施教,分類補償,互相激勵,才能取得最好的教育教學效果,從而極大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因此,補償性體能的補償要遵循差異性與針對性的原則。
學習興趣是基于自己的學習需要與學習目的而表現出來的一種認識傾向,它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征都決定了他們在做事往往從自己的需要、興趣和目的出發。所以說教師在設計補償性體能練習的內容、方法、方式的選擇上應特別注意練習內容的優化,以保持和提高學生的練習興趣。布魯納說過:“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所以說;我們要善于把學生的興趣、愛好與上課的教學目標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并把補償性體能的練習內容生動地呈現在學生面前,要讓學生在不知不覺的練習中體能得到提高。體能的提高又促進了學生技術動作的掌握,要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中掌握動作技術,同時也讓他們體驗到了成功的樂趣。所以說:補償內容的選擇要注意學生的興趣性。
總之,在補償性體能練習的設計過程中,我們一定要根據補償性體能的目的,有針對性地選擇學生感興趣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來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體能補償練習。只有這樣,學生的學習效率才會得到有效的提高,教師的教學才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