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繁啟 王一郎(鞍山市軍事體育學校 遼寧 鞍山市 114000)
體育教學一方面承載著積極引導學生了解并掌握體育的相關知識,學會運用習得的衛生保健知識及體育技能的教學任務,另一方面有組織、有目的的培養學生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體能的教學任務。因此積極正確的教學心理與方法應用在體育教學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相當程度上制約著體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在體育教學中,要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使得學生既能掌握知識,又能鍛煉體魄,促進身心的和諧發展。所以,在體育教學中,大幅度提高教學質量的辦法就是掌握學生們的心理活動去組織教學,使教學活動有序進行的前提。
體育教學是指教練員與學生在相互的學習、溝通過程中,教練員采取適當的教學心理和教學方法引導學生了解并掌握體育的相關知識,學會運用習得的衛生保健知識及體育技能,有組織、有目的的培養學生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體能的教學過程。一方面承載著積極引導學生了解并掌握體育的相關知識,學會運用習得的衛生保健知識及體育技能的教學任務,另一方面有組織、有目的的培養學生高尚的思想品德、良好的體能的教學任務。
在課前的準備活動中,簡單的體育運動或訓練并不能提高教學質量,教師應密切注意學生的心理活動及變化,對不同心理素質的學生應利用不同的體育活動及訓練區別教學。教練員就應采用多樣、靈活的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運動情緒,才能促進學生的身心和諧發展。
當前,教育教學改革的重中之重就是素質教育,其特點就是協調學生的身心發展,激發學生的學習潛力,使學生的創新能力等等得到全面提高。在教學活動中,學生的身體素質、運動能力并不是決定教學質量和效果的唯一因素;學生的意志力、學習態度等心理素質也共同作用于教學質量和效果。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有效運用心理教學法,配合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運動情緒,促進學生的身心和諧發展。
總之,在體育教學活動中,運用心理教學法及相關的原理或規律,嚴格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幫助學生消除體育學習的障礙,努力做到讓學生主動學習,這樣才能有效促進學生的身心和諧發展,實現素質教育的偉大藍圖。
教練員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學生的不同的心理狀態“對癥下藥”,與學生進行溝通,找出使其產生排斥、恐懼心理的關鍵因素,在教學過程中,對其進行激勵、鼓舞,讓學生產生信心等;或是輔助學生完成高難度動作。如果在溝通過程中發現學生存在其他原因,教練員應指導學生如何提高應激能力及如何控制自我情緒,并對其進行針對性訓練,務必使學生身心和諧發展。
在教育心理學上,注意分為三種類別:有意注意、無意注意、有意后注意。使學生的有意注意轉化為有意后注意是教師教學的重中之重。在教學活動中,教練員組織教學要依據學生的愛好、興趣,靈活運用教學手段和教學途徑,與學生之間不斷互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之轉移到課堂活動中。久而久之,師生之間在教學互動中形成有意后注意,使學生能夠集中注意力,順利完成教學任務。
在教學活動中,教練員可以通過激勵、表揚等手段對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給予評價,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對學生出現的動作偏差或失誤應及時指出并加以改正,讓學生明確學習態度,必要時進行自我評價等。教學活動結束前,教練員應對學生強調加緊課后練習,同時預習下節課的主要內容,二者有機結合,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必要條件。
在體育教學中,要注重學生的身心有機結合、協調發展;及時處理教學過程中學生出現的問題或困難;總結、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同時對學生要循循善誘,使得學生既能掌握知識,又能鍛煉體魄,促進身心的和諧發展。
[1]鮮昭永.興趣與體育教學-教學心理瑣談[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82,(03).
[2]袁正剛,封小青.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及對體育教學心理的探索[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高等教育版),2006,(S2).
[3]陳英軍.淺談高校體育教學中對學生良好個性的培養[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8,(03).
[4]陳理偉.體育教學中的學生心理問題與應對[J].新課程學習(綜合),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