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體育文化,是指存在于高校內部一種特定的體育文化氛圍,是與校外文化完全相區別的;是以在校學生為主體,以校內體育文化活動為主要內容,以高校的獨特精神氣質為主要特征的一種群體性文化。高校體育文化作為高校的一種獨特精神氣質特征,逐步形成于長期的體育教學、體育競技、體育科研和學校管理過程中,離不開所有高校師生的共同參與和努力。高校體育文化可以進一步深化理解為學生心理行為的復合顯現,是學生從步入高校前“自然人”向離開高校后“社會人”成功轉變的強大推動力;是高校精神,高校師生深層次群體意識、價值觀念、心理特征和行為方式等的集中體現。
學校是社會組織結構中的重要一員,構建和諧校園既是當前促進學生全面協調發展的需要,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和諧校園的涵義有三:第一,學校的和諧,即學校師資隊伍、運行方式和管理機制的和諧;第二,學生的和諧,即學生自身知識體系、道德體系、心理、人際關系的和諧;第三,交流的和諧,即學校施教過程與學生受教過程之間交流的和諧,同時還包括學校與社會之間交流的和諧,即學校寓于大社會之中,學校與社會之間相互影響過程的和諧。
高校體育文化是學校團體得以維系的重要精神力量之一,它在創建和諧校園、營造人文關懷氣息與氛圍中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高校的體育教學和群體競賽競技活動,基本都是在一定的體育競賽和管理規則下以集體參與方式進行,這有利于校師生及其它參與人員集體意識和集體主義觀念的形成,有利于培養學生自覺遵守社會規則和發展良好人際關系的意識;有利于培養學生團結協作、勇于進取的精神風貌,促進和諧校園的構建和學生的全面發展。
高校體育文化建設離不開廣大師生的共同參與,他們的積極性與創造性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建設的成功性。而和諧校園是以建設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的學生與校園環境為目標;和諧校園的構建過程,既是完善學校設施,合理學校布局,綠化、凈化、美化校園環境,營造知識化、教育化和人文化校園文化氛圍的過程;是師生關心、熱愛學校,遵守學校規章制度,為學校爭光爭榮譽的極力體現;教師的理解、尊重,學生的協作、友愛,進一步提高了師生參與高校體育文化建設過程的積極性。
高校體育文化意識是一種體育精神,更是一種體育觀念;它形成于日常事物、活動的潛移默化之中。首先,在實施高校體育文化整體環境建設同時,采用多種形式開展體育文化宣傳;其次,高校體育工作者、管理者通過靈活多樣的方式,舉辦體育文化教育活動、開展體育知識講座、專題報告等;第三,通過體育場館、健身房等建筑內裝飾,如張貼體育明星畫像、體育格言、擺放體育雕像等拓寬師生體育文化視野,陶冶體育文化情操,使學生樹立“體育文化”意識。
和諧校園的構建需要一定制度作保障,校園體育文化建設作為和諧校園構建的重要支撐平臺,有必要以制度形式促進和諧校園構建。高校體育文化制度的建設涉及學校各個方面,需要協調學校各部門制定、實施相應制度,以便于進行科學化管理。如:建立健全高校體育活動委員會、創造條件支持師生成立體育社團、落實學校已有各項體育規章制度等,促使高校體育文化工作走規范化、程序化道路,避免高校人力、物力、財力資源的浪費,促進高校體育文化建設健康發展。
高校校園內體育場地、設施器材的多少、質量的好壞等都影響著高校體育文化的傳承和傳播,這些有形物質是高校體育文化的載體,其承載、凝聚與展示著高校體育文化思想和內涵,體現著高校師生的情操、意志和價值觀念,對師生起著潛移默化的陶冶作用。因此,為發揮高校體育文化建設的作用,促進和諧校園構建,必須重視校園體育設施建設,在學校總體建設規劃框架內,建設好主要的體育文化活動場所,用良好的體育設施增加高校體育文化的親和力和感染力。
高校體育文化的建設不僅僅局限于體育課的開展,課堂以外同樣可以,可以探索建立一批師生喜愛的體育活動項目俱樂部。(本文為西藏民族學院青年項目,項目編號10MYQ04)
[1]王冰.論高職院校體育文化與和諧校園的構建[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1,(10).
[2]李曉玲.體育文化與和諧校園[J].體育文化導刊,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