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永華(電子科技大學 成都 610054)
終身體育”又稱“生涯體育”,貼切而論應叫“終生體育”。終身體育是指人生從胚胎開始到死亡終結的全生程體育。包括體育教育,體育理論和體育實踐。其功用在于隨時隨地采取有效的體育措施,以保證人體正常的發育和發展。古今中外,出于各種動機一生接受體育教育,進行體育鍛煉的人到處可見,這就表明人類終身體育行為歷史存在,它是人類自身發展的規律反映。終身教育的產生,其概念的形成,要比終身體育行為晚得多,隨著教育的發展,六十年代產生了“終身教育”思想,隨之與教育相關的體育“終身體育”思想相應產生。
2.1、現代化體育,面向未來,面向社會。終身體育關系全人類、全社會、決定人體的現在和未來。終身體育教育是學校體育教育現代化發展的一個重要標志。
2.2、學校體育教育是終身體育的重要階段,學生的數量在人口總量上占相當大的比例,我國學生數占全國人口總數四分之一。在人生過程中,學生階段將占三分之一時間。可以說人人都有學生階段。抓住了學校體育教育就相當于抓住了全體國民體育的理論確有根據,抓住了學校體育也就相當于解決了終身體育重要階段。大學是學校教育的重要階段,也是終身體育教育的重要階段。而且大學體育又與社會體育緊密銜接,具有終身體育承上啟下的教育作用,不僅關系學生在校階段體育,同時直接影響學生畢業后走上社會工作崗位的后半生體育。
2.3、學校體育教育為終身體育奠定基礎,青少年兒童時期是人體形態、生理功能、心理狀態、身體素質、運動技能、體育興趣,運動愛好,運動習慣形成和發展的敏感時期。學生時期的體育狀況,體質水平對一生影響極大。對中醫藥大學的調查得到,大學生步入工作崗位,能堅持全日工作的以原學校體育運動代表隊隊員比例最大,學生畢業后仍堅持體育鍛煉者以原學校體育運動代表隊隊員者最多;在各種疾病發病率中,從原學校畢業的體育運動代表隊隊員發病率最低。這些都表明,終身從事體育鍛煉的基礎來自學校階段的體育教育。大學是人生步入社會的重要站口,大學的體育教育直接奠定后半生體育基礎。大學的終身體育教育極為重要。
終身體育思想有了較大發展,對學校體育教育的終身性認識深化,我國學者認為:“學校體育應是終身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薄皩W校體育應是奠定學生終身從事體育運動的基礎?!痹趯W校體育終身性教育觀念增強的基礎上,學校體育教學大綱寫有:“奠定學生終身體育運動的基礎“條目,把終身體育教育列為學校體育教育目標。開始注意總結學校終身體育教育經驗,重視學校終身體育教育的研究。盡管如此,學校體育教育仍未得到學生的足夠重視,有85%的大學生在校只求體育課考核及格,對掌握煉身方法沒有要求,大學高年級沒有體育課的學生用于體育鍛煉的時間普遍少于低年級學生,有的學生不出早操,不參加課外體育活動,致使體質下降,發病率上升。調查表明有75%以上的學生對早操、課外活動不感光趣。學生參加體育活動帶有很大的盲目性,任興趣,憑沖動,很少考慮鍛煉效果,更沒有把在校鍛煉與出校運用結合起來。對一些鍛煉價值大,可延性強,但比較艱苦的運動不感興趣,在六、七十年代畢業的大學生調查表明:以前在學校體育課中學過的那些運動,畢業后幾乎沒有用處。以上例子充分反映出學校終身體育教育存在著不少問題,有待解決。
4.1、終身體育的大眾性問題,這里主要指的是人們喜聞樂見、通俗易練的體育活動內容。在國家教委頒布的《普通高校體育教學大綱》中,它是以田徑、體操、游泳為主,球類、武術、攀爬、滑冰類等為輔。全國不同類型的學校以這些教材為依據,并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的興趣、愛好進行選擇,以適應學生的“大眾性”。據初步調查得知,球類、健身(健美)、游泳、滑冰等項目普遍受到廣大學生的喜愛,其中男生側重于足球、籃球、健身,女生側重于健美操、排球、乒乓球。由于個人情況不同,所以對選擇學習的內容就有所不同。因此,我們在制定教學計劃時,應考慮到兩個方面,即一方面要根據《大綱》所提供的教學內容進行教學,另一方面還要考慮學生所喜愛項目的“大眾性”。但是,不能一味追求學生喜愛的內容而脫離國家教委頒布的教學大綱,同樣,也不能不考慮本校的教學環境和學生的興趣愛好而教條的執行《大綱》的所有內容。
4.2、學校體育教學內容的選擇應考慮到終身體育的“二從性”
“二從性”即可行性和持久性。就可行性而言,是指學校體育教學一定要考慮到運動項目、外部條件、場地、設施、傳統等因素。因為我國學校體育設施,特別是高校的體育設施都是由國家和地方財政撥款興建配備的,所以,在普通高校中,一場、一館、一池和多個室外球場的教學條件基本上都是具備的。我們著眼于終身體育,考慮到學生畢業走上不同的工作崗位之后,還能夠利用在校時已掌握的終身體育內容與方法不間斷地進行身體鍛煉,將是極其重要的。對持久性而言,學生在校學習期間由于學習、生活被學校的紀律所約束,各方面相對穩定,因而在校期間進行體育鍛煉的持久性是能夠得到保證的。那么在學生畢業走出校門之后,由于各自工作單位的工作性質不同,工作時間長短,壓力不同等因素,給終身體育的持久性帶來了極大的影響。因此,我們在學校教學內容選擇上應充分考慮到上述因素,選擇不易受到外部因素影響的運動項目進行教學,決不能只考慮學生在校的情況,不考慮今后畢業走出校門的環境影響。
4.3、學校體育應重視體育理論的傳授
學校體育教育是極為短暫的,走出校門以至工作、退休后的生活道路則是漫長而遙遠的。在學校體育教育中,大學體育教育極其重要,它有別于小學以游戲為主的體育教育,及中學以身體練習為主的體育教育。在大學體育教育中,理論教學應占有一定的比重,應有系統的普通理論課講述,專項課理論和隨堂動作要領及練習方法的講述。有不少專家認為,大學時期的體育教育應把身體練習和理論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讓學生通過掌握體育理論這一武器,來指導自己的身體練習,利用理論指導實踐,制定計劃,解決鍛煉中所遇到的實際問題。此外,體育鍛煉的合理性、科學性、實效性是理論課必須解決的重要問題,這是大學時期體育教育的一大特色。人們不能盲目地從事鍛煉,更不能違反鍛煉原則,如果脫離了正確的體育理論指導,必將出現終身體育得不到終身受益的問題。由此可見,加強學校體育理論對學生身體練習的指導,為終身體育提供科學的理論依據尤為重要,應引起學校有關領導及體育教師的高度重視。
[1]胡振鐸.生活教育與終身體育[J].體育函授通訊,2002.
[2]粟元輝.高校體育應強化終身體育觀念的形成[J].體育函授通訊,2002.
[3]李革.論體育教學與素質教育[J].體育函授通訊,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