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志明(安徽省銅陵縣第二中學 安徽 銅陵 244121)
美國著名的教育家杜威說:“教育的藝術就在于能夠創設恰當的情景。”情景教學法指的是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給予學生真實的態度體驗,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的應用方式中學習并掌握技能,教學過程中適當地運用情景教學,充分體現了教學的藝術。
短跑訓練是高中體育訓練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學過程中,高中體育教師往往慣用講解、示范,并要求學生聽看、練習的傳統教學模式,教學方法過于單調,而短跑訓練的強度較大,學生的心理和生理負荷比較重,而且動作單一、機械重復,容易使學生感到枯燥,加上教師單一的教學模式,很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不起學生的興趣,甚至使學生對短跑訓練望而卻步,產生速度障礙,難以實現教學目標。
情景教學是新課程所倡導的新型教學方法,強調了“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在高中體育短跑訓練中運用情景教學方法,使學生在教師創設的情景中進行訓練,同時有效結合自主與合作學習,為學生創造一個釋放個性,展示才華的舞臺,使學生得到多元化的教學體驗,促使其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潛移默化下練習技術,掌握技能,達到訓練的目的,提高教學的效果。高中體育短跑訓練中運用情景教學,不把對體育運動技術的掌握作為唯一的追求,而是讓學生在賦予情趣的情景活動之中進行體育訓練,掌握體育運動的技術,達到知其意、明其理、樂其趣的效果,使學生的認識、情感、意志幾方面的心理特征形成有機互動,從而發展學生的運動能力,增強學生的體質,有利于體育教學收到實際效果,
案例的實施:
首先,確定并準備場地器材:田徑場、起跑器19個,欄架4架,大墊子4個、小墊子4塊、書桌一張、小紅旗若干面、電腦一臺、錄音機。其次,體育教師進行情景導入,用多媒體展示四川汶川大地震的圖片,設立情景引發學生進入角色。災難來臨時,生命高于一切,要與死神賽跑才能贏得生命。教師引導學生做以5秒—5秒—8秒—5秒的時間組合擺臂練習,注重快慢結合,同時讓學生在口令的提示下慢跑成圈做游戲,進行距離為大約30~50米的由慢到快的折疊前抬送髖伸小腿的彈性跑,使學生體會自然、協調、放松跑的感覺,改進學生短跑的基本技術,提高跑的能力。接著設立大地震突然降臨的情景引導學生進入角色,使學生認識到要想在逃生中跑得更快,就要進行短跑快速跑的專項技能及技術訓練。引發學生合作學習蹲踞式起跑加速跑的興趣,教師再講解示范起跑器的安裝方法及蹲踞式起跑的技術要領,即雙手放在起跑線后,臀部稍高與肩,肩稍高與起跑線,第一步要小,身體前傾,積極登擺,注重動作的準確性,身體的前移,起動的突然性,通過各種口令、聲音的變化, 安排緊張氛圍,讓學生集中精神,自覺地進行注意力的培養,引發學生掌握蹲踞式起跑的需要,把學生分成小組,要求每個小組派出一名代表展示蹲踞式起跑加速跑技術要領,使各小組對同學示范動作的優缺點互相討論,共同探究、積極評定。最終能靈活運用的轉化為災難來臨時諸如座跑、站跑、臥跑、半蹲踞式、轉身式、行進間、蹲跑等各種情景跑。再次,教師又結合田徑短跑的教材,設置地震中自我逃生的情景,以及在平面或有障礙物時不同地形的情景,以提高學生快速應變障礙跑、救助跑的能力。地震來臨,學生要穿越各種障礙才能安全逃生,教師將學生分成人數相等的幾列縱隊,告知學生路線,即鉆過小山洞、跨越障礙物、繞過小紅旗、最后一名同學持紅旗,以最先拿到紅旗的小組為勝。
上述教學案例中,教師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根據短跑訓練的教學目標及教學內容,挖掘豐富的體育教學資源,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活動場景,將地震的情景切入教材教學,充滿趣味性,激發學生體育興趣,有助于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形成。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設置了各種包含著課堂教學目標中的動作技能的活動環節,保證了情景的教育性,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掌握了短跑的技術要領,訓練了學生的注意力,及應變能力,同時學生在情景教學中共同參與,進行合作探究學習,有效培養了學生團結合作探究的精神。
總之,高中體育快跑訓練中運用情景教學,是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改變傳統的講解、示范模式,以實現教學目標為方向,寓教于樂,使學生充分理解運動和自己的關系,深刻理解運動的內在本質,體驗從事體育運動的樂趣,養成體育的意識,強健自身的體魄,培養了學生的團結合作精神,以更好的姿態應對現代社會變化的要求。
[1]劉生杰,張軍霞.對短跑教學實驗的應用研究[J].體育學刊,2000.
[2]肖鴻飛,改革田徑教學適應新課程標準[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