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敬賓(向海蒙古族鄉四井子學校 吉林 通榆 137200)
受傳統習慣的影響,體育課中一般采用“四部分”的結構橫式:開始部分——準備部分——基本部分——結束部分。這種結構從形式和內容上過分突出了基本部分的作用,而忽視了其它部分的教育和培養作用。教師在實際操作中也被限制了手腳,一味追求時間在各個部分的合理分配,以達到整節課在結構上的平衡,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村學校的教學質量。新課改與以往的教學目標不同之處就在于它所倡導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強調以自主、合作、創新的學習方式為主要內容,具體做法是以教學目標統領教學內容,通過學生自己充當課堂主體的全新教學形式,使學生的學習由過去的被動學習轉變為以接受性自主學習為主、以記憶性主動模仿為主,這樣一來改變了過去的傳統教學模式,使煩燥的學習融于娛樂活動中,寓樂于教,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在一定的程度上得到了培養。
基于上述教學理念的轉變,結合本人在農村多年體育教學中的實踐經驗,認為體育教學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使全體學生們能夠在自主獲取和課堂主動合作方面以及學生的自由創新的符合新課標教學環境中的全新理念的教學模式與教學效果的全面提高。
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和具體情況進行組織相關的教學內容,使學生在課堂上能有目的、有計劃地開展體育課的教學。教師則要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權,進一步地發揮學生課堂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們能夠得到自主的鍛煉,從而減少教師無謂的干擾與約束。
1.1、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揮體育骨干學生的帶頭作用。實踐證明,體育課中的體育骨干如果其作用能得到充分發揮,這樣就不會只局限于讓學生簡單地協助教師去完成一些不必要的基本動作,讓體育學生的骨干分子參與教學內容的設計和管理,從而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從學生的角度去安排體育課堂教學的內容,這樣做的效果也增強了學生課堂中參與學習的氛圍,師生之間的關系也得到進一步的融合,教學目標和教學效果也同樣會事半功倍。
1.2、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在體育課堂上進行“開放式”教學。在上課時教師應根據需要和可能,把體育課教學按照新課標的要求,以達到實際效果為宗旨,讓學生在學習目標相關的指引下,根據學生們各自實際特點,有針對性的對此種情況進行加以練習,在體育課教學實踐中與學生實際的基礎上,提出適合學生實際的練習方式,真正能夠做到有的放矢,確定了學生們的學習目標,在學習的內容上就可以選擇貼近學生實際,迎合學生心理要求,而且具有一定實用性與趣味性相結合的健身體育節目、娛樂體育節目、鄉土體育節目、以及生活體育節目相關的內容。同時對體育場地的器械布置、在體育活動中一定要注意安全,以及相關的事項等教師要在事前給予充分的布置,以免造成課堂中出現混亂情況以及發生安全事故。
體育課堂教學是一個系統的、長期的教學過程,它是一個有目的的教學活動。在這一活動中,如果學生能明確學習目的,積極、有效地參與到教學的組織與管理,教師的教學就能收到好的效果。體育課的多種課型決定了學生參與體育課堂教學的多種途徑,教師運用不同形式和手段引導學生“參與”教學,通過學生自己去學,去體驗,去摸索,學生就能較快掌握所學內容,而不易感到疲勞。在組織、引導學生參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的教學觀念和素質起到了決定作用。為促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教學中來,具體應采用以下幾種方法:
首先,教師要能處理好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地位的關系。在教學中突出教師導的作用,確保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使之相輔相成,最終實現和諧統一。其次,我們要確保參與的有效性、力避為參與而參與的現象。在一些公開課上,許多教師使用教具五花八門,究其多少與教學有關,恐怕作用不大;而一些教師,在課中的語言,沒有一句不是表揚的,無論學生做得好壞、對錯,這恐怕有嘩眾取寵之意。這兩種現象我們在教學中都應避免,利用適當的辦法讓學生真正參與進來。再次,教師要善于營造良好參與教學的大環境。在大的氛圍中,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通過教師在教學中的引導,學生才能主動參與到教學中來。
如何激發學生上好體育課的興趣,是體育課能否得到效果的關鍵之一。從體育課教學效果的角度上看,如何讓學生通過模仿學習體育課中的動作遠遠沒有讓學生自己通過創造去學習的方法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所產生的效果也更好。在體育課的教學實踐中,我逐漸體會到體育教學必須支持這樣一個觀念,即學生是教學過程的主體,只有讓學生積極參與體育教學活動的全過程,讓他們真正地成為學習活動中的小主人,才能實現體育教學優質高效,才能促進學生自我鍛煉能力的提高,為今后的終身體育創造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