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段陳濤(江西省景德鎮市游泳學校 江西 景德鎮 333000)
體育教育是教育的組成部分,是通過身體活動和其他一些輔助性手段進行的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教育過程?,F代教育制度形成以來,體育一直是學校教育的重要手段和學校課程體系的重要內容,其主要表現是“增強體質”和“技能傳授”逐漸成為學校體育的主要目的,在實踐中甚至成為唯一的目的。
啟發式教學與傳統的“填鴨式”教學相比,具有很大的優越性。而想要實施啟發式教學,關鍵在于創設一個學生喜歡的教學情境,這樣也會激發學生對體育的興趣。所謂的教學情境,指的就是根據學生的特點和興趣愛好,創設具有一定教學效果,而又是學生所能接受和理解的教學情境。小學生正處于智力和體力的上升階段,理解能力、思考能力和運動能力都不是太強,所以在小學的體育教學中,教師不能單純地以自己的體育知識去教給小學生太難、不能接受的體育知識。要有意識、有目的地創設一種符合小學生心理、身體特點的體育教學情境,可以以游戲的形式來呈現想要教學的內容,培養學生對體育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創造才能,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從而使學生能夠愛上體育這門功課,也促進教師的課堂教學。
只有通過合理的編排教學內容才能充分發揮體育課堂教學的最大效能。合理編排的標準就是要使教材達到結構化、一體化和多樣化。一般來說,小學生的好奇心和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都較強,而對已熟悉的反復事物也較容易產生厭倦。這就要求了小學體育教師要編排好靈活、多樣的教學內容,采用多種不同的運動和游戲來進行教學,避免學生對傳統的反復教學產生厭倦感,從而降低了對體育的學習興趣。合理編排的教學內容又是通過合理的教學程序得以體現、實施的,教學程序是使有效的教材發揮功效的最直接的環節。無論是哪一堂課的教學活動,先教什么、學什么,后教什么、學什么,處理好這種教學與學習的先后次序是非常必要的。
由于知識歸根到底是要通過學生頭腦的加工改造才能掌握,體育運動也是一樣。因此,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給學生做好規范的示范動作,還要努力激發學生積極參與體育活動的熱情和提供給學生多種練習的機會。無論是何種體育運動或體育游戲,在符合小學生身體要求的前提下,都要讓學生自己參與其中,改變傳統“老師演,學生看”的消極被動的直觀方式,這樣才能更好地提高學生主動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達到體育課的教學效果和提高學生的體育運動意識。
因材施教原則,是指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個別差異出發,有的放矢地進行有差別的教學,是每個學生都能揚長避短,獲得最佳的發展。我國古代孔子就善于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有針對地進行教育,以發揮他們的各自特長。宋代朱熹把孔子的這一經驗概括為“孔子施教,各因其才”。這就是“因材施教”的來源。因材施教不但是我國古代教學經驗的結晶,還是現代教學必須堅持的一條重要原則,它具有非常豐富的現代價值。實行因材施教,,對培養適應時代需要的創新型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由于每個學生的生活環境、興趣愛好和身體素質有差別,對體育教學的喜好程度和接受程度都會不一樣,這就要求小學體育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充分重視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性,根據學生的特點進行有區別的教學。了解學生個別特點是搞好因材施教的基礎。教師應當了解每個學生德智體發展的特點,有何興趣、愛好與擅長以及不足之處,然后有目的地因材施教。對反應遲鈍的學生,要激勵他們積極進行體育練習,勇于參與體育活動。對身體素質不是特備好的學生,要照顧他們做一些比較適合的運動;對于不同的學生要進行不同的輔導,不能每一個學生都用同一種。還有,要采取有效措施,使有體育才能的學生得帶充分的發展?,F行的班級上課注重面向全體,往往搞大家齊步走而難于照顧到學生的特點,使許多學生的才能發展受到局限。而現代科技的發展、國際上各個領域的競爭加強,都要求學校教學注意從小培養有特殊才能的人。教師在平時的體育教學中,如發現有體育才能的學生要及時對他們進行特殊的指導和培養,讓他們參加一些有關的課外小組和校外活動、有關的競賽,這樣才能不浪費這些學生優秀的體育才能和良好的體育天分。
體育課是學校幫助學生實現“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小學體育教師要充分重視體育課的重要性,為全面推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而做出最大的努力。
[1]宋帥.抓住小學體育教育特點提升小學體育教學水平[J].中華少年:教學版.2011,10.
[2]吳悅.淺談小學體育教學的激勵藝術[J].教師.20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