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靈海(云南省文山州丘北縣第一中學 云南 文山 663200)
體育教學作為高中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高中生德、智、體、美、勞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但是由于高中生在個人興趣愛好以及心理、生理上的差異,決定了高中體育教學必須打破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在尊重高中生身心發展規律的基礎上,按照“因材施教”原則,加強分層式教學方式在高中體育課堂上的應用,這是激發學學生學習熱情、提高高中生身心素質的重要手段和必然選擇。
分層式教學,指的是教師根據學生現有的學習基礎、學習偏好、學習習慣、學習潛力和學習能力等情況,結合課堂教學的實際將學生科學、合理的劃分為幾組水平相近的群體,并在教學過程中采取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從而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都能夠學有所獲、學有所長。與傳統、標準化的課堂教學模式相比,分層式教學能夠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性化差異,做到對學生個性化發展的充分尊重,是真正意義上的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傳統教學的弊端在于教學模式的單一性,忽略了學生的個體差異,而素質教育的理念強調的是實現全體學生的共同發展,使每位學生都能得到提高。分層式體育教學依據學生的不同個體發展特征,制定不同的教學模式和教學進度安排,這種教學模式采用“低起點、多層次”的方式教學,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體育課堂教學活動中,因此,學習的積極性能夠得以提高,教學效果自然明顯。滿足每個學生發展多樣化的分層式教學促進了不同發展水平的學生的共同發展與進步。
眾所周知,教學活動是師生互學互進的雙向性活動,教師是教學活動的引導者,而學生則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因此,在教學活動中要遵從學生的主體地位,符合學生認識與接受知識的發展規律,分層式體育教學充分滿足了學生的學習與發展需求,尊重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要進行積極正確的引導,從而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提高學生的體育能力。分層式教學有利于促進學生進行自主性學習,這是傳統教學模式無法比擬的優勢所在。
為了充分調動高中生在體育課堂上的興趣和熱情,提高學生參與體育運行的積極性,體育教師可以有針對性的將學生分為A、B、C三個層次,分別代表優等生、中等生和學困生,然后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在確保教學目標的前提下,要采取多樣化的教學形式和手段,盡可能的發揮學生的個人特長和主觀能動性。
高中體育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分層時,主要應當考慮學生的身體素質、興趣愛好和個人特長等因素,確保學生分層的科學性和合理性,這是確保分層式教學方式在高中體育課堂上獲得良好應用效果的基礎和前提。首先,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特長,將喜歡統一體育項目的學生盡量分在統一小組。
體育教師在對所有的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后,教師可以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特點制定不同的教學內容,采用差異化的教學策略和方法,讓體育課堂上的每個學生都能夠學有所獲,并充分感受到體育運動帶來的快樂。
體育教師在對學生劃分為A、B、C三個層次的基礎上,還要制定分層練習和分層鍛煉的教學方案,這是因為每個小組內的學生的差異還是比較明顯,體育教師需要根據教學內容對教學方案進行進一步的細化,采取不同的教學策略,盡量使每個學生都能夠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練習方式,通過自己喜歡的形式進行體育鍛煉。例如,教師針對女學生在體育運動中積極性不高的問題,簡單的把女學生按照身體素質分為A、B、C三個層次還是遠遠不夠的,還應當根據女生的興趣愛好進行進一步的分層,讓女學生在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等多個體育項目中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鍛煉的形式,從而培養了學生對體育的興趣。
體育教師要采用靈活多樣的方法對學生的運動技能進行多角度、多方面的綜合性評價,不能采用單一的評定指標來簡單的進行測評。因為學生存在著個體差異性,每位學生具有不同的興趣和特長,教師要據此進行綜合性評價,這樣才能使學生充分了解自己,不斷發掘自身的潛在優勢,從而在發展優勢的前提下做到全面發展。
總之,高中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高中體育教師要積極轉變教學觀念,充分認識到高中體育教學的重要性,并能夠正視學生之間的個性差異,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上都采取分層式的教學方法,增強體育課堂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不斷提高高中體育教學的質量和水平,促進高中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
[1]趙鵬.新課改下高中體育分層教學的實驗探究[J].新課程學習(基礎教育).2010.(07).
[2]顧立駿,崔斌.體育教學中的動態分層教學模式探索[J].教學與管理.2010.(24).
[3]喬仁波,陳立秋.關于普通高校體育課分層教學模式的探討[J].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2008,(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