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玉燕(南通大學體育科學學院 江蘇 南通 226007)
胡錦濤總書記在清華大學百年校慶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不斷提高質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線。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體育院校的碩士研究生招生規模也迅速擴大,但培養質量下滑、社會適應度不高等問題的出現,使體育碩士研究生培養質量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
目前體育碩士研究生培養的主要是學術型碩士,但對于體育碩士研究生來說,畢業后真正能去從事科研工作或者考博繼續學術研究之路的研究生非常少。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國家經濟轉型時期對應用型和專業型碩士需求大。這種單一的培養目標已經不能適應社會需求,并與大部分體育碩士研究生的個人發展意向不一致。
課程內容不合理。課程內容陳舊,甚至與本科生通用教材,脫離了社會實際。學科前沿性的內容少,不能充分體現學科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反映不出當前學科存在的熱點、難點、重點等,對于研究生理論聯系實踐、進行創新型科學研究等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課程結構不科學。體育碩士研究生課程分為學位課程、非學位課程和選修課程三類。其中由于受師資力量的限制,選修課程數量有限,同時受教學管理制度的限制,跨專業選修課基本沒有,交叉學科和邊緣學科聯系不緊密,不能促進研究生的全面發展,不利于未來就業過程中的社會競爭。
教學方式單一。研究生課程教學本科化,仍然采用灌輸式教學,沒有探究式、開放式、批判式的交流過程,無法啟迪研究生的思維,影響了他們的主觀能動性的發揮以及創新能力的培養。缺少學術訓練環節,學術報告、講座等前沿性內容、創新性研究方法的交流機會不多,社會實踐也沒有完整的評價體系,導致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實踐能力難以提高。
我國研究生實行導師負責制,在研究生培養過程中,導師隊伍素質直接影響了研究生的培養質量。隨著導師遴選數量的增加,年輕導師人數多,缺乏培養研究生經驗。有些導師不能嚴格治教,對研究生放松管理,任憑研究生自由發展,養成了他們的惰性。有些導師身兼多職,導致指研究生缺乏有效的指導。
根據社會發展的需求,借鑒國外先進的研究生培養制度,以及根據研究生自身發展的意向,調整研究生培養目標。逐漸淡化學術、研究型培養,將培養目標轉向應用型和專業型人才,以滿足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調整課程設置。成立學科專家組,根據培養目標,深入調研廣泛研究,科學合理設置研究生課程,完善研究生課程體系??紤]到研究生的綜合素質培養,拓寬培養口徑,增加交叉學科和邊緣學科的選修課程,擴大學習視野、豐富學科背景。增設音樂、美術、心理輔導、就業指導等課程,幫助研究生提高藝術修養,增強心理健康、就業導向等,以促進研究生的全面發展。
開設專題、學術前沿等課程。這些課程面向前沿,具有先進的教學理念,讓研究生對整個學科知識體系有全面的把握,初步形成具有前沿性、國際性、前瞻性的課程內容。同時擴大研究生的學術視野,培養了研究生的創新意識。利用科研合作單位等渠道,建立體育科研領先的研究生實踐培養基地、研究生工作站等。
改革教學模式。將傳授知識與培養探究知識相結合,采用探究式、開放式、批判式等具有研究特點的教學方式,訓練研究生建立理性質疑的精神,激發他們的專業興趣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定期開展學科報告會、學術論壇、學術講座等,為研究生創造條件,促進研究生的學術交流能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學術氛圍。
根據《遴選碩士研究生指導教師工作的暫行條例》,按照導師遴選的基本條件,嚴格遴選制度。以“堅持標準、保證質量、按需設崗、寧缺毋濫”的原則,對照《碩士研究生指導教師上崗招生的實施辦法》,建立競爭上崗機制,對導師實行動態管理,定期聘任、堅持考核評估,能者上、庸者下,取消導師終身制。積極引進人才,對于新任導師進行崗前培訓,強化業務素質和崗位職責,充分發揮導師在研究生培養過程中的指導作用。加強老-中-青相結合的導師學術梯隊建設,建立年齡結構、層次結構以及學科結構合理的高水平導師隊伍。對于科研經費充足、學術成果豐富的導師要作為培養研究生的主體,只有業務精良、勇于創新的導師才能培養好研究生。
規范質量管理。為了提高培養管理水平,實現培養質量管理的科學化和規范化,建立完善的研究生管理與培養制度。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激發研究生參加學術研究活動的主動性。遵循學術規范,堅持學術誠信,以求實的科學態度和嚴謹的科學研究作風投入學位論文撰寫過程。
嚴格監控督導和信息反饋機制。對研究生培養過程的各環節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評估、監督。著重從研究生培養過程各環節入手,建立并規范考核制度,同時成立督導小組,全面督導,及時反饋意見和建議,促進研究生培養工作的改進。必須建立一個全面的科學合理的信息反饋體系,如:學生評教、教學檢查、研究生質量跟蹤調查等,是確保研究生培養質量的有效途徑。需要建立學位論文雙盲抽查評審以及利用計算機對學術論文進行學術不端檢測信息反饋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