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照偉(佛山市順德區杏壇中學 廣東 佛山 528325)
青少年時期是體育鍛煉習慣的養成,終身體育觀形成的一個重要階段。因此,中學體育課程肩負著眾多的使命。如何在中學體育課堂的教學中關注學生差異,采取多樣的教學形式、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從根本上調動學生積極性、主動性,確保每一個學生受益,從而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是當前體育工作者們關注的重要課題。而分層教學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教學模式,分層教學在許多學科的教學中都有著廣泛的應用
當前中學體育教學中還存在的一些比較突出問題是:男女不分班,用同一種方法和手段進行教學,忽視了性別差異;課前未對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學習興趣進行測評,同一教學目標適用所有的學生,忽視了區別對待,使“吃不飽”和“吃不了”的矛盾日趨尖銳;應試教育依然存在考試什么教什么,忽視對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的培養;學生主體地位不明顯,仍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
《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明確提出基礎教育要“貫徹健康第一的思想,切實提高學生體質水平”,并對整體課程的改革提出了明確的目標。2001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也為學校體育課程改革提出了要求。各門課程都具有客觀存在的普遍規律,我們的教學只有遵循規律,才能富有成效。在體育新課標中關于課程基本理念涉及到四個方面:一、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二、激發運動興趣,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三、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四、關注個體差異與不同需求,確保每一個學生受益。從標準中可以看出,關注個體差異、激發運動興趣被列為體育課程改革理念的重要兩條,這也對體育教學進行分層教學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內在要求。
早在我國春秋時期,孔子開辦私學,提出“有教無類”,門下弟子達三千多人。但是這么多學生必然情況千差萬別,孔子創造性的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提出,為分層次教學理念的創立提供了基本依據。
目前,在國內已有很多有關體育分層教學研究方面,在體育分層教學的類型方面,有學者提出了以下幾種類型:學生分層、目標分層、課堂上教學分層、考核分層。其中學生分層是最為核心的分層,其他幾類分層方式必須建立在學生分層的基礎之上。也有學者通過教學實驗證實了運用分層教學所取得的教學效果,認為體育課通過分層教學,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自身的基礎上得到了充分的發展,一些原先體育成績較好的學生得到了更快的提高,而一些較差的學生也能比較明顯地看到自己能力的提升,從體育課中得到了鍛煉,增強了自信心,發現了自己存在的問題、敢于糾正并積極參與到體育實踐中去。
分層教學對中學體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具體分層管理、分層指導和成績考核等各個方面都比傳統教學工作量大,難度高,因此中學體育教師要有高度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在繁重的教學任務下重視培養學生體育學習的興趣,使每位學生在體育課中受益。
在對學生進行分層之前,教師要做好思想動員和宣傳工作,講清分層次教學的目的、意義,明確各層次學生今后的學習目標。防止學生對分層教學產生誤解,形成“小集團”不與其他層次的學生交流以及低層次學生產生自卑情緒等情況。在整個教學的實施過程中,對學生中出現的反常現象要認真分析原因,及時做思想工作,從而保證體育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采取體育教學環節實現分層次動態管理,應明確升降級的嚴格標準,并以激勵為主,使學生在體育知識和技能過程中有緊迫感,有努力的方向,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體育知識和技能積極性。
中學體育課中運用分層教學響應了國家對體育課程改革的要求,解決了當前中學體育課教學過程中諸多的不合理現象,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的體育鍛煉需求,提高了中學體育課的教學效果,是一種值得廣大中學體育教育工作者們研究和探討的一種教學模式。
[1]陳韶群.分層次教學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商丘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4期.
[2]仲崇兵.初中體育課分層教學的實踐與探索[J].蘇州大學碩士專業學位論文,2009.3.
[3]陳韶群.分層次教學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商丘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4期.
[4]曲宗湖,楊文軒.學校體育教學探索[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13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