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耕宇(哈爾濱德強商務學院體育軍事教學部 黑龍江 哈爾濱 150025)
2002年6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頒布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綱要》中針對課程內容、教學方法以及課程建設和課程資源的開發都提出了明確的指導和建議。
在課程內容設置上健身性與文化性相結合。緊扣課程的主要目標,把“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作為確定課程內容的基本出發點,同時重視課程內容的體育文化含量;選擇性與實效性相結合,課程內容應力求豐富多彩,為學生提供較大的選擇空間;科學性和可接受性相結合,教學內容應與學科發展相適應,反映本學科的新進展、新成果。要以人為本,遵循大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興趣愛好,既要考慮主動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也要考慮主動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為學生所用,便于學生課外自學、自練。
2.1、改變了傳統教學中的單一、呆板的表現形式,能將抽象、生澀、陌生的知識直觀化、形象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其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2.2、使一些在普通條件下難以實現、觀察到的過程形象化地顯示出來。
2.3、增大信息量,有效擴展課時容量,提高教學效率。
2.4、活躍課堂氣氛,加深鞏固教學內容,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喜悅,寓學于樂。
3.1、利用豐富的動畫,視頻、音頻、圖片等素材演示,對照分析等手段,豐富課堂教學內容。
多媒體具有鮮艷和生動的圖像,動靜結合的畫面和智能性的啟發誘導功能,能使呈現的教學內容形象生動、富有感染力,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注意力、情感、興趣等心理因素保持良好狀態,認知心理能得到充分發展。教師可以很方便地根據教學需要把零散分布在不同影視、錄像、VCD以及網上有關的視頻、音頻、圖片等素材采集起來,再把它們合理加入到課件中去應用于體育教學中。
3.2、新的教學方法能夠更好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在體育教學中,學生接觸的是抽象的技術動作,僅憑教師的講解示范或輔助單調的手勢,教學枯燥無味,難以啟發學生的思維積極性和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利用多媒體教學,同樣的技術動作,通過動畫的形式表現出來,再配上優美的音樂,會使枯燥的學習變得輕松愉快,把學生的認識過程、情感過程、意志過程統一于教學之中,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內部學習動機,促使他們自覺積極地學習,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多媒體技術能夠使學生通過多種感官獲取知識,增強理解和記憶反饋,提高運動技能。
在體育教學中,有許多運動技術不僅結構復雜,需瞬間完成,且還是一些非常態動作。而教師的示范不可能“逐幀”慢動作來完成,因為現場示范時不可能讓動作靜止下來讓學生逐一分析、理解。但采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體育教學則可達到此目的,它可使學生觀看到各種不同難度、不同規格的技術示范和“逐幀”分散示范,便于學生領會技能的基本要求。教師可結合計算機的展示,邊演示邊講解,學生不明白的地方還可以反復觀察,詳細講解。這樣的教學動作準確、規范,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有趣。
4.1、多媒體教學不可以替代一切傳統的教學手段。體育學科有別于其它學科的教學過程。其它學科教學過程主要是通過思維活動,使學生掌握教師所傳授的內容;而體育教學主要是在寬敞的場、館、池等室外環境下進行教學。即體育教學以實踐課為主。在體育教學中運用恰當的傳統教學手段,如動作模型、掛圖、幻燈等,既方便又經濟。
4.2、多媒體教學能否適應千變萬化的課堂教學。
在實際教學中應充分考慮學生的生理、心理和個體差異。不能照搬套用別人的多媒體軟件設計。要不然就不能充分發揮教師本人的教育教學藝術,抑制了教師的主導作用,也抑制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4.3、多媒體技術在體育課程教學中應運用得當,教師應合理的安排教學內容,不能刻意的追求大信息、大容量,而不考慮大綱的要求,盲目壓縮課時,或把一課時的內容分成兩課時。這不僅違背了多媒體教學的原則,也影響了演示的可見度,還造成人力、物力、財力的浪費。
綜上所述,根據高校體育課程教學的具體特點,合理的將傳統教學模式與多媒體技術有機結合,才能是高校體育課程教學不斷進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為學生終身體育打下堅實基礎。
[1]《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2002年6月.
[2]張輝.多媒體與體育教學.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2年01期.
[3]朱春林.多媒體教學在中學體育教學中的運用.黑龍江科技信息.2008年26期.
[4]蘇奕忠.多媒體在體育教學中的優勢.廣東教育(教研版).2007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