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兵(江蘇省淮州中學 江蘇 淮安 223300)
隨著現代足球對抗激烈程度的增加,對運動員各方面的要求更加嚴格,競技水平的提高,使得各國把足球訓練的眼光放的更遠,立足在青少年足球訓練上,把青少年足球訓練作為各國交相競爭的焦點。一個優秀足球運動員的培養周期通常情況下都在8年以上,這一階段的最初任務就是在足球運動規律的正確引導下,培養中學生的足球興趣,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最終把優秀的中學生足球運動員培養成優秀的成年足球運動員,為國家隊和職業隊提供強有力的保障。世界足球強國非常明確,要想使競爭具備雄厚的基礎,必須抓好青少年足球訓練工作這個基礎環節,只有具備雄厚、強大的足球后備人才庫,才會有更多的機會去造就和培養優秀足球競技人才,這就為一個國家或者地區足球競技水平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足球運動有利于培養小學生從小形成強烈的競爭意識、交往能力、協作精神、堅強意志品質。初中足球運動員對集體的依賴性較強,集體榮譽感較為突出。主力運動員比替補運動員更滿意個人成績和集體成績。其中的原因可能是主力運動員由于技術水平高,受到教練的高度重視,出場比賽的機會多,在隊伍中的地位自然就高。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自然會對自己的技術精益求精;與此同時,集體成績對他們也十分重要,岡為足球是集體項目,集體成績好,才能更突現主力運動員在隊伍中的地位和貢獻。足球比賽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積極主動,拼搶兇狠,對抗激烈。足球比賽的過程是一個攻防不斷轉換的過程,比賽雙方始終在激烈的對抗中進行。運動員的身體要承受很大的負荷刺激,這些刺激既有來自生理方面的,也有來自心理方面的,因而導致身體在生理和心理上一系列超常態的變化,為了克服運動給人體帶來的一切不適應,需要參加者付出極大的意志努力,這有利于培養參加者意志的自覺性和頑強性。足球場上的體育道德是社會公德的重要組成部分。比賽中樹立的公正、民主、競爭、協作、團結、友誼、誠實等道德觀念,是社會精神文明不可缺少的規范文化。
學校開展足球運動的重要保障是足球師資力量,足球師資的缺少,會對高職院校足球運動的開展產生不利的影響。近幾年隨著各個高校在用人制度方面的改革,高職院校的師資情況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其中足球師資的趨勢也逐漸年輕化,擁有高學歷的專業教師也將越來越多。學校雖然引進了相應的體育人才,卻對學校的體育教學和訓練等工作不夠重視,學校安排的本專業再進修的機會也相對較少,這些因素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體育教師教學和訓練的積極性。
學生在進行課外的足球活動時多以足球比賽為主,這就需要學校和足球教師更多的組織正式比賽,教師積極地提升自身的專業素質,對足球比賽的裁判系統加深認識,更有效地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主要是由于學校缺乏專門的運動場地、比賽組織少、教師指導不足、怕受傷等原因未能或不能很好的參與足球運動。考慮自身技術問題或投入時間參與運動的人很少。這表明高職學校應有計劃的對學生實施管理組織和有效指導,并適當的增加場地可有助于更多的學生回到足球場上。因此,學校在實施體育教學、訓練等活動時需要配備體育場館設施與器材等必備條件。
初中足球運動隊的建設是衡量一所初級中學足球運動開展好壞程度的重要標準。組建過足球運動隊的學校,其足球代表隊成員組成與選拔方式主要依靠教師在教學過程的發掘和培養,以及球隊成員的推薦,沒有形成固定的標準和模式。因此相應的訓練機制也很不完善。主體性教育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通過主動學習促進其自身的主體性發展,進而加快學校教學思想和教學方式的改革。主體性教育旨在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體人格,培養、發展、挖掘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足球專業教師應加強自身專業素質的修養以及科研水平的增進,在實踐中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現代體育教育體系的特征,根據學生特點進行教學,讓更多的學生體驗足球的樂趣,讓更多的學生回到足球場上來,參與足球,體驗成功、經歷失敗,磨練意志,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讓學生正確對待和理解成功與失敗。
足球運動能有效的提高中學生的感知覺、觀察力、記憶力、想像力、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經常參加足球活動和比賽,能改善小學生的心理素質,長期參加足球運動還可以培養機智勇敢、頑強果斷、勝不驕敗不餒、堅忍不拔等優良的意志品質,以及團結協作、熱愛集體、勇于競爭、遵守紀律、光明磊落、文明禮貌等優良的道德品質。足球運動對于發展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具有獨特的作用,經常參與足球運動的學生,合作和競爭意識、交往能力、對集體和社會的關心程度都會得到提高。初中生在足球運動中所獲得的合作與交往等能力能遷移到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去。
[1]楊一民.關于我國青少年足球主要問題與對策的探討[J].中國體育科技.2007.
[2]孫華清.足球后備人才培養面臨的問題及對策思考[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9.
[5]韓勇.我國足球后備人才培養體系的研究[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4.
[4]孫志剛.吉林省高校高水平足球運動隊發展現狀的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