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小娟 陳佳佳 劉合友(鄭州大學體育系 鄭州 450001)
2002年教育部印發《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指出:“要把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課外體育鍛煉,校外活動,運動訓練納入體育課程,形成課內外,校內外有機聯系的課程結構。”因此,對高校大學生課外體育鍛煉中是否有專業技能指導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本文調查對象為鄭州大學全日制非體育專業本科生,調查問卷采用現場發放,當面填寫的形式,采用抽樣調查方法,對鄭州大學在校四個年級的本科生進行各50份問卷發放,對各個年級的學生隨機進行問卷發放。本研究一共發放問卷200份,回收200份,回收率占100%。通過檢驗,有效問卷達190份,其有效率為95%。
大學生課外體育鍛煉活動的基本情況主要從大學生對課外體育活動的態度、參加頻率以及活動時間進行調查研究。通過調查發現:大學生對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態度,其中非常喜歡、經常參加和喜歡、時常參加的所占的比例最大,是全部調查者的89.47%,這表明絕大多數的大學生對課外體育鍛煉有著非常積極的態度。同時大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頻率上,一周參加兩次中的人數較多,占總人數的42.11%,總體運動量不夠。在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過程中鍛煉的時間上,在30-60min之間的最多,占44.21%,其次鍛煉時間在10-30min的人數較多,占36.32%,而鍛煉時間在一小時以上的僅僅只有10.53%,這表明大學生課外體育活動鍛煉的時間較短。
大學生對參加班級或學校組織的課外體育活動的態度總體上來說是積極主動的,從來不參加的比例僅僅只有8.42%,大多數的學生對于體育活動還是非常的喜歡,也愿意在課外體育活動上投入精力和時間,對自身身體鍛煉還是是非常重視的。
對于參加的體育項目,大學生了解的情況以及是否知道該如何進行鍛煉,本文進行了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對于所參加的課外體育活動運動項目,一點也不了解的竟然占23.68%,非常明確鍛煉的方法及技能的人數僅占6.84%,大部分的同學對于所參加的課外體育鍛煉活動以及鍛煉方法都是了解一部分,但不知道鍛煉的方法和技能占50.53%
通過調查研究得出,制約的大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幾個方面:學習繁重、沒有專人進行指導、沒有時間、沒有場地以及其他特殊因素。其中,沒有專人進行指導成為制約大學生參加課外體育鍛煉活動的主要因素,占55.79%,沒有時間和沒有場地分別占16.32%、17.74%,而學習繁重和其他制約因素分別只占9.47%和3.68%。
調查表明,愿意提升自己的運動技能的大學生占比例最大,大學生在對待課外體育鍛煉活動技能提升上是持比較積極的態度的,同時,對于是否希望老師或專業學生對其課外體育鍛煉進行指導和幫助,大部分的大學生是希望通過找專業人員進行指導與幫助的人數最多。
大學生在參與課外體育活動的過程中態度積極,有鍛煉意識,但由于沒有專人進行技術上的指導,使得大學生參與課外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制約。同時,通過調查研究表明,大學生在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過程中其主要專業技能的學習主要是通過在校體育課上學習到的技能,而在進行課外體育鍛煉的過程中,所接受的專業技能指導也非常的少,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課外體育活動的進行。而學生對于課外體育活動專業性的指導的渴望程度也較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說明課外體育活動專業技能指導的重要意義和價值。
鄭州大學體育管理部門應加強對課外體育活動的宣傳及組織工作,并且要充分利用鄭州大學體育系學生資源以及充分利用鄭州大學高水平運動隊的專業技能水平,為本校非體育專業學生的體育健身活動發揮積極指引作用,同時要從思想上端正大學生的體育健身態度,提高學生對體育健身價值的正確認識,在體育教學中要多渠道、多角度地教育培養學生的體育價值觀,促進學生自我鍛煉意識的提高。
[1]江栗.對上海市高校大學生課外體育鍛煉效果評價的實驗研究[J].華東師范大學,2009,5.
[2]王華倬等.我國大學生課余體育鍛煉現狀的調查分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2,25(1):89-91.
[3]程昕,江蘇省大學生體育生活現狀調查與分析研究[J].體育與科學.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