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志龍(上海海洋大學體育部 上海 201306)
體育課程安排是我國從小學至大學不可缺少的課程之一,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路線一直延續并穩定發展,如果不能有效防范體育訓練中的意外傷害,體育訓練中的意外傷害率可能會近一步提升,因體育訓練而受傷的人可能會越來越多。首先,體育訓練的意外傷害是具有隱蔽性的,它潛伏在每一次的訓練過程中,如果稍有準備不當那么就會發生意外受傷,如果有效防范了就會有效防止意外發生,這表現出設置有效防范措施是有必要性的;其次,在體育訓練意外受傷具有突發性,它的發生不能被預測,在面對意外時做到積極準備的心態也是具有必要性的。
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發展壯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學生的素質越來越差,對安全的認知度也越來越差,學生在體育訓練中沒有相對應的參照和標準來執行,大多都是老師的動作作為指引和標準規范,在細節和技巧方面沒有掌握透徹,對運動器械和運動動作的理解膚淺,然后就直接參與訓練,由于學生安全意識不夠,身體素質又有好有壞,所以訓練中難免發生意外,學生自我對安全性的認識不能全局化和整體化,只是停留在對運動訓練的樂趣中,從自我認識安全性不足的角度分析,學生在防范風險時缺少正確的引導,安全性的構思不清晰,對訓練中的把握存在認識角度和認識透徹程度上的不清晰,我國體育課程的發展要培養多元化人才,在訓練前一定要加強學生們的安全性意識,加強他們的培訓。
體育訓練本來就是一件講究“粗中有細”的示范課程,如果老師自己對訓練本身的項目都不能透徹了解,老師做出來的示范又怎么可以引導學生呢?這對老師是一種考驗,也是一種合格老師的評判標準,針對體育訓練中的引導老師給與相應的專業知識培訓是必要的,我國目前發展中缺少對體育老師的專業知識培訓,大多只是停留在動作的模仿上,老師本身對訓練中的動作掌握也不到位,肌肉和關節的運動技巧也難以全部向學生講明白,沒有信息化的多媒體課件支持,光是靠嘴形容難以讓學生掌握運動的根本性和基礎性的知識。而且老師自身對安全性的意識較差,對安全性的估計不足,沒有對學生的安全性層級做區分,對訓練中的學生意外受傷風險理解存在偏差。
從全局角度來講,最關鍵的部分是學校,校方如果投入更多的精力改革與重新建設,獲得的效果將最好。首先是在制度上進行完善,建立健全學校內部的安全掛歷制度和機制,加強安全性的防范需要以安全管理的對象作為參照和標準,對學校內部的安全管理對象進行分析,制定出相應的安全管理制度,學校是安全管理的主要控制者,可以指定比較規范性的文件來限制學校內部體育訓練的安全性尺度,通過安全制度的設立加強人性化管理,提高安全性保障的力度,加強責任管理,懲處各種掩蓋、虛報、瞞報現象,全面提高高校和政府對體育安全事故的處理能力。
我國對安全防范的基礎工作應該針對學生自我,因為學生是訓練中的參與主體,需要更多的提高他們的安全意識才可以保證他們對訓練中的安全性的認知,日常中安全性培訓的課程增加會強調學生們心中對安全性體育訓練的認識,可以通過加強安全培訓的方式來增強安全性意識,幫助每一個訓練主體在自我安全意識上作出自我的標準評判,通過將自我與他人的身體素質區分進行訓練時的層次把握,要一改以往學生的心態:學生總是認為體育課程是放松和娛樂的項目,對體育課程訓練中隱藏的風險認識程度不夠,沒有認真對待訓練中的各項風險,要通過綜合化的方式增強學生安全性意識,比如信息化,多媒體化,活動化等方式增強學生對體育訓練的認識,增強自我對日常安排訓練活動的清晰化,了解風險,提高自我保護和預防的能力,加強自救能力端正訓練態度。
我國體育事業發展強勁有力,全民健身的精神一直延續,體育教學管理工作要經常進行安全教育指導,教師在教案中應加強預防事故發生的措施設置,指導學生進行安全防范的體育運動鍛煉和學習方法。教師的安全意識和正確引導學生訓練的培訓需要加強,在校內要對體育教師嚴格要求,要掌握多媒體的簡單操作,加強對多媒體的了解和認識,通過多媒體幫助學生了解運動和訓練的細節問題,掌握運動的動作標準和細則,培訓老師的正確引導訓練過程,每個體育老師的教學方法需要變革,從以前的簡單示范變成現在的全部活動負責人,實行教師安全標準考核,上課前先由固定的檢查組進行規范性和標準性的檢查,提高老師對安全性的防范,降低訓練時意外發生的幾率。
[1]周英華.大學生體育意外傷害的預防與處理.世紀橋.2008年7月.18頁.
[2]錢燦爛.對學校體育課意外傷害事故的思考.觀察思考.2010年8月.98頁.
[3]李赫.高校公共體育課安全事故的預防.教育戰線.2009年7月.59-6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