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戀 鞏子天胤 易新明(、中南大學體育學院 湖南 長沙 400 、湖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湖南 長沙 4008)
“高原現象”指在工作學習過程中成績的進步并非直線式的上升,有時在一定階段會出現暫時的工作學習效率停滯不前的情況。1977 年美國職業心理學家 T.P.菲倫斯(T.P.Ference)等將它引入職業生涯領域,用以描述個體由職業生涯發展的停滯所引發的諸如疏離感、低效能感、挫折感、失敗感等系列職業生涯認同危機。后來,J.F.費戈、D.C.菲爾德曼等先后又從晉升、流動和責任角度重新界定了職業生涯“高原現象”,進一步豐富了其內涵。
現代信息技術的日新月異,資源的網絡化和公共化,使得體育教師不再是學生唯一的信息來源,這也另體育教師的權威意識日漸失落。并且社會對體育教師的看法與教師的神圣職責越來越不成比例,據中國青年報一項研究表明,體育教師在所有的教師職業中聲望最低。體育教師勞動屬于一種復雜勞動,其勞動力的價值明顯高于簡單勞動的勞動力價值。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體育教師更需要收入與勞動價值的吻合,而由于體育教師的文化水平平均低于一般其他教師職業,職稱的評定工作對體育教師也是沉痛的打擊。因而,教育、教學工作對一些體育教師而言,已經無法滿足自身的效能感,產生高原現象也是行之必然。
學校的教學環境主要指的是整個學校的風氣,領導的水平以及學校文化氛圍等。首先,社會的發生了巨大的變遷,使得高校的環境變得更加復雜,“90后”學生問題也隨之復雜起來,如逆反心理、厭學、逃學、嬌慣、沉迷網絡等,一些學生背景復雜,這些都對高校的體育課不斷地施壓。高校體育教師如果無法駕馭一節體育課,就無法有效的轉化學生的行為,并有可能影響自己的教學質量,并“連鎖反應”到自己的聲譽、薪水等其他方面,體育教師也會因此承受沉重的壓力。其次,學校領導的水平也相當重要,一個優秀的領導便是一所好學校,有了一個好領導,重視教師的地位,并不斷培養教師積極向上的的氛圍,教師就會不斷鞭策自我,進行提高。
所謂角色沖突是指當個體面對兩種沖突情境而又被期待做出角色行為時所表現的一種矛盾的狀態。從學生到職業教師的突然轉變,高校體育教師要承受巨大的思想轉折,他們要不斷地成為社會的委托對象,為社會的未來棟梁培養一個強健的體魄,因此,決定了體育教師的必須有很強的責任心和社會責任感。因此,體育教師比較容易出現角色沖突的典型情景,如體育教師作為一個普通人的沖突,體育教師職業的自豪感沖突,社會對體育教師的價值觀沖突,職業聲望的矛盾等。
體育不同于一般的教學,技能相對有一種穩定的動作系統,其中每個動作成分是按一定的結構方式聯系到一起的,因此使人們有可能按照某種比較固定的方式去完成任務,在一定范圍內取得較好的工作效率,但是,由于技能的內部結構已經穩定下來,改組內部結構比較困難,因而會限制人們按照新的方式去組織動作成分,建立新的結構。在這種情況下,舊的技能結構限定了工作效率所能達到的水平,因而導致了高原現象的產生。從運動生理角度來看,長期體育教學應激會導致身體內發生大量的適應性變化,從而改善身體各部分機能,但是這種適應性變化如果發生記憶或固定在一個區域內,并在一段時間內穩定下來,體育教師就會產生“高原現象”。
2.1.1 、提高高校體育教師的社會地位
社會地位的低下使他們在與教師職業相比較而言諸如經濟待遇、職業聲望、社會權益等方面的出現失衡是導致“高原現象”的原因之一。因此,要改變這種現象,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改善體育教師的職稱設定、社會地位和經濟待遇,認可他們的各種勞動成果,加大教育政策法規以保證學校和體育教師的發展,宣傳體育的相關知識,最大限度的提高高校體育教師的工作熱情和滿意程度,從而最大限度的遏制高原現象的產生。
2.1.2 、優化的社會心理環境
社會心理學認為,一個人的發展方向,有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社會心理環境。為了形成良好的教師專業成長的社會心理環境,在全社會營造尊師重教的良好氛圍。同時,我們還應該呼吁整個社會給教師“減壓”、“減負”。
2.2.1 、加強體育教師的隊伍與培養
學校領導的遠見卓識是關鍵。建設一支高素質的體育教師隊伍是學校體育教育教學質量的決定因素。堅持科學發展觀,針對教育現代化進行有目標性的培養,如再深造,繼續教育等,提高整體的綜合素質和相關技能,優化人力資源,將有才能的人安置在適合的配置,發揮每一位體育教師的積極能動性,發揮體育教師的潛能和創新能力。
2.2.2 、學校建立完善的激勵機制
人本主義心理學家指出,人的潛力是巨大的,只要條件允許,每個人都會不斷追求,充分實現人生價值,學校應該為體師創造良好的激勵機制,實行民主的管理,激發教師的自我發展需求。作為學校,應賦予教師更多的自主權和自由度,給教師提供展示自我的平臺,改革教育、教學評價體系,激發教師的自我發展需求,解決教師專業成長中由于厭倦、自卑等因素造成的“高原現象”。只要學校從機制上提供保障,徹底打破舊式“大鍋飯”模式,優秀教師自己在主觀上也會不斷努力,增強工作責任感和緊迫感,就會很快走出高原期。
2.3.1 、矢志不移的敬業精神
高校體育教師,作為一種職業,其工作條件是艱苦的,不僅要有一般教師站著講課的精神,還要有帶著同學訓練的體力。操場或訓練場就是教學的課堂,夏天忍受日光酷暑,冬天冒著刺骨寒風,塵沙洗面,風吹雨打。因此,體育教師必須具有不畏艱苦、勤懇奮勉的執教精神,有強烈的事業心,矢志不移。因此,教師只有熱愛自己的工作,不斷體驗到教學的樂趣,才會在壓力與困難面前保持平和的心態去解決自己的高原現象。
2.3.2 、學習相關知識
活到老,學到老。高校體育教師要有追求卓越的強烈愿望和自我成長的自覺意識,面對著自己能力相關的不足,要正確認識自己的“高原現象”,要了解“高原現象”是一種規律性的現象,積極尋找產生問題的根本所在。造成教師產生“高原現象”的原因干差萬別,如有的是因為知識不足、知識結構不合理;有的是因為沒有付出足夠的努力;有的是因為缺乏敬業精神;還有的則是因為缺乏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反思等。通過學習新知識讓自己找到解決的突破口,積極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
“高原現象”是目前高校體育教師所面臨的現實問題,我們要正視這個現實問題,從根源深處找到自己衍生的原因,并尋求解決問題的有效辦法。從宏觀上優化社會心理環境,提高高校體育教師的社會地位;中觀上加強體育教師的隊伍與培養,完善學校的激勵機制;微觀上,提高自我敬業精神,努力學習相關知識。最終促進教學質量的進步,推動學校教育事業的發展。
[1]劉淑慧.體育心理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都達古拉.淺析運動員“高原現象”的生理原因[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