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慧芳
(江蘇省無錫汽車工程中等專業學校,江蘇 無錫 214153)
作業作為職業學校語文教學的重要環節之一,既是學生完成語文學科學習任務的重要內容和手段,又是學生對語文知識的鞏固、理解和應用的學習活動,是形成各種技能、提升語文能力的基本途經,是學生內化知識、外化素質的重要方式。在職業學校語文作業設計和布置過程中,應著眼于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著眼于學生的職業生涯發展、情感升華和終身學習。
但是,長期以來職業學校語文作業處于低效甚至無效狀態,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對于中等職業教育語文作業都不是很重視,教師設計作業時的隨意、單調、枯燥等,使得學生在完成作業時表現出厭倦、無趣、漠視的態度。
為了了解職業學校語文作業的現狀,掌握第一手資料,我于2010年4月至5月間,在無錫師范學校、無錫汽車工程學校等兩所學校進行了職業學校學生語文作業情況調查,在兩校各發放了10份教師問卷、100份學生問卷。所有試卷當即收回,共得問卷220份。目的是從調查問卷入手,了解目前職業學校語文作業存在的問題,并通過這些信息來探究造成問題的歸因,為更加有針對性地研究職業學校語文作業設計提供事實依據。
通過對問卷調查得知,當前職業學校語文作業存在的問題不少,具體來看,這些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四個方面。
職業學校語文作業的目標和職業學校語文教學的目標應該是一致的——“提高全面素質、綜合職業能力和適應職業變化的能力”。但現有的絕大多數職業學校語文作業在設計時沒有體現這一目標,尤其是不能體現提高學生能力這一目標。從調查結果來看,目前職業學校語文作業的目標不夠明確,或者可以說是沒有目標。
1.學生方面
對進入職業學校的學生來說,他們大多是應試教育的挫敗者,學習上的“無力感”、學業上的“挫敗感”、動機上的“懈怠感”使他們缺乏良好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在調查中 當問及 你認為完成語文作業的目的是什么?”這一問題時,96%的學生選擇了A“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在問及“你能及時完成語文作業嗎?”這一問題時,12%的學生“偶爾會不交”,8%的學生“極少能認真完成并按時交作業”;當問及“現在的語文作業多嗎?”這一問題時,86%的學生認為比起原來的初中,職業學校階段的語文作業量很少;當問及“如果教師沒有留作業,你是否自己找作業?”這一問題時,79%的學生不會找作業做。由此可見,學生對職業學校語文學習語文作業目的的重要性認識嚴重不足。
2.教師方面
不少職業學校語文教師在布置作業或者沿襲傳統的模式,或者參照普通高中的方式,或者應付考試的要求,或者根據自己的喜好,更多地注重知識目標的達成,忽視了能力目標的培養。在調查中,當問及“您認為語文作業的目的是什么?”這一問題時,有85%的教師認為作業的目的是鞏固課堂所學的知識,反映出目前教師對職業學校語文作業的目標不是很明確,尤其是在對作業與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關系這個問題上認識不夠充分。當問及“您平時布置作業的一般需要完成的時間是多少?”這一問題時,40%的教師布置的作業量在10分鐘以內,只有10%的教師布置的作業量會超過30分鐘,在實際教學中,甚至還有些教師不布置作業,作業量少得可憐。在這樣的情況下設計出來的職業學校語文作業既不可能凸顯職業學校語文教學特色,又與職業學校語文教學目標相去甚遠。
從調查來看,85%的教師選擇教材課后的練習題和配套的輔導教材,90%的教師從來沒有自己設計過作業,只有5%的教師在設計作業時會考慮到學生對知識的運用能力。由此得知,目前職業學校語文作業往往只局限于所學的知識,多數教師在布置語文作業時,只是翻開教材課后配套練習題或相應的練習冊,選擇其中的幾題或全選,然后布置下去就算完事。或者讓學生做一些東拼西湊、抄來抄去的語文練習資料,很少能將知識進行一定的拓展和延伸,缺乏廣度和深度,難以激發學生的興趣、積極性和創造性,更不能真正做到知識掌握和能力培養之間的融會貫通。
1.完成形式單調
不少語文教師將語文作業單純地理解為書面作業、紙質作業,而忽略了其他作業形式。以寫為主的書面作業一方面便于教師對學生語文學習的檢查,另一方面也符合大眾傳統觀念,作業就是書面作業,而口頭作業不能稱為作業 所以當問及平時作業布置形式這一問題時 85%的教師和90%的學生認為目前的語文作業形式都是抄抄背背、寫寫做做教輔習題一類的機械單一的重復作業。過多的書面作業,尤其是機械作業,只是片面地訓練寫的能力,而忽視聽說讀等其他能力,不利于學生思維的發展,從而影響了學生語文能力的提升。
2.布置形式單調
幾乎所有的語文作業都是由教師布置,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不能自主選擇作業。由教師布置的作業,對于學生完成來說也是統一的,這樣教師在批改時就比較省時省力,但學生的主體意識、自覺意識就這樣被剝奪了,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也不能得到體現。
3.完成主體單調
傳統的語文作業完成主體主要是學生個體,教師在布置作業的時候往往會強調:“要獨立完成。”在不少教師看來,作業就應該是獨立完成的,這是約定俗成的規矩。所以,當問及“是否會布置小組合作完成的作業?”這一問題時,只有6%的教師選擇了“經常”,這就是傳統作業觀片面強調獨立思考帶來的思維弊端,使得教師忽略了“合作型”作業的布置,忽視了“對話”的力量。
1.評價主體單一
目前作業評價主體基本上都是教師,學生及其作業是被評價的對象,75%的教師選擇自己批改作業,5%的教師選擇會讓學生互相批改作業,充分說明教師不放心、不放手,既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又忽視了學生在作業評價過程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2.評價方法單一。
對于作業的評價,92%的教師選擇等第或分數的方法。等第或分數固然能比較客觀地評價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但不能全面評價學生在作業過程中的個人感受和獨特體驗,表現出來的喜好、愛憎以及自己的是非準則等等,刻板教條,既缺乏感染力,也缺少鼓勵性,不能激發學生調動學生做作業時的積極性,難以發揮作業的真正作用。
縱觀職業學校語文教學現狀,不少教師重課堂教學,輕作業設計,沒有充分認識到作業及作業設計的重要作用,作業設計目的性不明,層次性不強,局限于本文之中,游離于課程目標之外。目前很多職業學校語文教師的頭腦中普高的教育理念是根深蒂固的,他們沒有充分認識到職業學校培養目標和培養對象的特殊性,沒有把職業學校語文課程與普高語文課程區別開來,沒有真正認識到語文教學的根本宗旨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另外,職業學校語文教學沒有太大的升學負擔,因而教師提高教學水平的壓力相對較小,學習現代職教理念的緊迫感相對較弱,對于職業學校語文教學目標、職業學校語文課程與專業課程的關系、社會對職校生語文能力的要求等缺乏明確的概念。教師職教理念滯后,必然導致行為的偏差,從而疏離了職業學校學生的生活實際,偏離了職業學校教育的能力本位。
職業學校以專業課教學為主,語文課是基礎課,或者干脆認為是副課,職業學校語文教學的要求常常被人為地降低,好像語文是可有可無的學科,當語文教學計劃同其他學科的教學計劃產生沖突的時候,語文課常常要讓位。這種錯誤的認識直接導致職業學校語文教學被置于從屬地位,投入的思考和研究嚴重不足,也就難以保障語文教學的效果。因為語文課在職業學校教學體系中的“從屬地位”,它理所當然地被從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體系中分離出去,在進行課程設置時,鮮少有學校將語文課納入專業能力課程培養體系中。導致的結果是,職業學校語文教學仍然沿襲普通高中的教學模式,無法顧及職業學校學生專業知識學習和職業能力發展的需要。語文作業設計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環節之一,自然也是與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相脫節的。
綜上所述,職業學校語文教師必須打破原有落后、陳舊的作業方式,還語文作業以新的活力,讓過去單調、平面的語文作業變得血肉豐滿起來,立體多維起來,使之以嶄新的面貌走進課堂,走進學生的心中,走進學生的學習生活,煥發其獨特的魅力,用作業革命帶領學生走出職業學校語文學習的困境,一同走進“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好新境界。
[1]王海紅.創新型語文作業設計的幾種方法[J].教育革新,2008,(8).
[2]鐘翠芳.淺談作業的設計與評價[J].新課程學習,2009,(10).
[3]周運海.溫故而知新:淺談語文作業的設計[J].珠海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9).
[4]黃初學.職業學校語文教學作業設計[J].廣東教育(職教版),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