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云亮
(徐州市中等專業學校,江蘇 徐州 221111)
《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大綱》指出:“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各專業學生必修的基礎課,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職業道德和職業指導教育、創業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等的主陣地?!钡掠n在對中職學校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然而中職學校德育課教學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教育質量令人擔憂。
如何調動中職學生學習德育課的積極性,增強德育課教學的實效性,真正實現德育課的育人功能,是擺在德育課教師面前的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課題。一位教師參加全國中學政治學科的教學比賽,選用當地剛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土樓作為教學資源,被評為高中組一等獎,專家評價這堂課之所以在眾多的政治課中脫穎而出其原因是“教師課堂的例子選用的恰到好處,圍繞著土樓分析傳統文化的特征、利弊等,本土文化與教材緊密結合,凸顯地域性、實效性”。這節課的成功之處在于讓我們再一次認識到挖掘地域性資源的教育功能,把地域性資源與學校德育課教學相融合的重要性。
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是德育課的重要內容,選取素材讓學生獲得共鳴,十分重要。徐州擁有6000多年的悠久歷史。劉邦從徐州發跡成就一代霸業,建立西漢王朝后封其弟為楚王,楚王定都徐州,延傳了十八代,長達數百年之久,數百年的兩漢盛世造就了博大精深的兩漢文化。其中漢代三絕——漢墓群、漢兵馬俑、漢畫像石,更是中華文化之瑰寶。以徐州為主戰場的淮海戰役則是三大戰役中殲敵數量最多、政治影響最大、戰爭樣式最復雜的戰役。在教學中,我利用兩漢文化、淮海戰役,通過大量的史實、鮮活的數據、珍貴的文物,讓學生感受到家鄉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所留下的光輝一頁,激發起學生對家鄉和祖國的熱愛之情。
大綱明確指出,德育課是對學生進行職業道德教育的主陣地。在《職業道德與就業創業指導》的教學中,教材和教學參考資料中有許多事例,但是這些事例有些給學生的感覺就是太高、太遠,學生很難產生共鳴,這樣一來教學效果就可想而知。
面對這樣的問題,我在教學中選取徐州本地的事例。比如韓玉亭這個堅強的女性,對徐州人來說家喻戶曉、有口皆碑。再如承擔著徐州市西部城區26平方千米范圍內32條主次干道附設的10萬米下水道和5000多座窨井的疏浚、清挖、維護管理及防汛任務的“下水道四班”,30多年來人員換了一茬又一茬,四班這個集體的先進本色卻一直保持著。十七大期間,胡錦濤總書記在與江蘇代表團討論時,殷切希望四班繼續弘揚“寧可臟一人、服務千萬家”的優良傳統,把工作做得更好。這些身邊的人、身邊的事,令學生倍感親切、真實,學生很容易接納,更容易引起共鳴,達到滿意的教學效果。
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對學生進行創業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一些學生對當前就業、創業的形式缺乏正確的認識,甚至一些學生由于缺乏正確的勞動觀念,往往出現不愿就業、害怕就業創業等一些錯誤的想法。
在旅游服務專業的班級講課時,我給學生介紹了徐州正在和準備修建的五星級酒店的相關情況,使學生了解當前徐州五星級酒店雖然很少,但是在三兩年內徐州將會有“世茂”、“蘇寧廣場”、“中央百大”等一批五星、超五星級酒店建成并投入使用,隨著這些酒店的開業,必將會需要一大批專業的服務和管理人員,學生的就業前景樂觀。我還向學生介紹了一些以前的優秀畢業生,他們有的是大型賓館、旅行社的經理,有的已成為酒店、旅行社的老板。學生聽了后備受鼓舞,非常激動,就業創業的熱情被慢慢點燃。
部分學生法制觀念淡薄,自我保護意識差。進行法制教育,僅僅通過法律的宣傳講解是不夠的,教學效果也不理想。教師要幫助學生走出課堂、邁入社會,通過“旁聽法庭審判、參加法律援助、觀摩執法過程”等社會實踐活動,增加學生接受直觀法律教育的機會,培養學生遷移、整合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一次我帶學生到我市某監獄參觀,參觀過程中這一群在路上還嬉笑打鬧的孩子變得十分安靜,兩位犯人在發言中講述了自己改造的情況,表達了對受害者、對家人的深深懺悔。真誠的懺悔、后悔的眼淚、啜泣的聲音,使得聽者無不為之動容。在進行參觀心得交流時,一位同學說:“高高的圍墻使我覺得神秘,高懸的國徽使我感到莊嚴,荷槍實彈的武警使我感到緊張,犯人的發言使我感到心酸,他們的話又像是警鐘在我耳邊敲響。”學生的心靈受到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洗禮。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曾說:“興趣是認識事物和探求知識的心理傾向,是求知的先導,有了興趣,學生的注意力就會相對集中。”職高學生在初中階段文化課基礎比較弱,到職高后,絕大部分學生有一種自卑感,對個人前途信心不足,缺乏奮斗目標,于是便在學校得過且過混日子。針對這些情況,德育教師應注意點燃學生學習興趣的火種。
我在教學中發現學生往往對與自己專業相關的例子比較感興趣,比如教授職業道德相關知識時,在面點專業班級授課,就以本地的“德利坊”、“紅跑車”、“蘭桂坊”等一些比較大的幾家中西面點加工企業為例,介紹這些企業在發展和經營中發生的一些真實事例,讓學生從這些事例中體會職業道德在個人成長和發展,以及企業經營中的重要作用。講到這些事例時,我發現一些不認真聽課的學生主動進入了角色,他們往往會積極發言或是參加討論,有時他們對自己了解的一些事例表現得很興奮,有的迫不及待地講給周圍的同學聽或是站起來講給全班同學聽。這樣的教學,對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比較有效。
挖掘地域性資源,靈活運用于教學活動中,這是貫徹“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這“三貼近”原則的過程。在使課堂教學本土化、生活化、社會化的同時,讓學生接觸到了家鄉的人文景觀、感受到了家鄉的歷史文化,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這樣做學生不但增長了見識、豐富了知識,而且獲得了積極的情感體驗,思想認識也發生了質的轉變,增強了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1]陳航.因地制宜挖掘地域人文資源豐富職教德育課教學內容[J].現代企業教育,2010,(2).
[2]賈艷.地域文化在設計教學中的必要性——以吐魯番傳統民居聚落文化為例[J].大眾文藝,2011,(13).
[3]楊紅星.地域文化與課堂教學整合的探究[J].語文周刊·初中教研版,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