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利鋒 顏 麗 葛懷東 曹千里
(金陵科技學院 人文學院,江蘇 南京 210038)
現代社會,經濟迅速發展,社會不斷前進,科技日新月異,競爭日趨激烈,個人要生存,學校要發展。應用型本科院校不得不思考前途在何方,應用型本科院校的系部、專業,更不得不考慮人才的培養與發展的方向。
2003年12月,國家文化部辦公廳和教育部辦公廳聯合下發《關于開展培養古籍修復人才試點工作的通知》,指出:“建立一支結構合理的修復隊伍。培養古籍修復人才,可采取‘分層培養,長短結合’的原則,以培養技術熟練的操作人員為主(主要是高職層次),培養高級修復人才(主要為本科層次)?!苯鹆昕萍紝W院人文學院古典文獻(古籍修復)專業就是根據這一通知要求,響應國家政策,受江蘇省文化廳與教育廳的委托,與南京圖書館合作辦學、特色鮮明、影響較大的一個專業。這是國內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培養古籍修復人才的本科專業,多年以來一直秉持立足南京,服務社會,堅持政產學研結合的理念,堅持“地方性、應用性”的辦學方向,致力于應用型、復合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和創新,不斷探索古籍修復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理念與模式。面對新的歷史形勢,新的時代發展,新的社會需求,人才培養理念、教學模式和教育理念都在與時俱進、持續發展。無論軟件實力,還是硬件建設,都呈現出新的面貌,向縱深發展。
人才培養是一個系統工程,人才培養的對象是針對性情不同的復雜個體,傳授知識,培養能力,塑造情操和提升人格,是在本科教育階段高校教師不可推卸的責任。
面對發展如此迅速的社會形勢,針對復雜多樣的教育對象,必須在充分尊重個體多樣性和獨特性的基礎上,造就復合型人才,培養綜合能力,以適應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需求。對于培養應用型古籍修復專業人才,更是如此。培養古籍修復人才的綜合能力已提上了日程。結合社會發展情勢和專業建設的思考和經驗,我認為應用型古籍修復人才綜合能力的培養思路有以下幾方面。
1.轉變發展理念,更新教育模式。一個學校要發展,一個專業要發展,就必須緊跟時代的局勢和社會的需要。當今社會的發展迅速,其所需要的建設者,即我們所培養的專業人才,必須具有發展意識,具備綜合能力,一方面知識廣博,另一方面專業過硬,能綜合運用自己的知識能力,良好地運用到古籍修復的實踐中。只有如此,才能真正適應社會的前進和發展;只有如此,學校、專業培育的人才才有市場;只有如此,才能有效地推動古籍修復的事業的發展。要做到這些,就要轉變發展理念,更新教學思路。
2.開設新型課程,建設特色專業。社會需要綜合型人才,培養綜合型人才,這是社會賦予學校的歷史使命,也是學校發展和專業建設的歷史機遇。因為綜合型古籍修復人才的培育和產生,最終歸結于專業建設和專業教育,歸結于專業課程的建置和設計。所以專業建設必須把握時代的脈搏,緊跟時代的需求,不斷增加與更新課程的設置,增強專業建設的綜合型,增強學科建設的綜合性,不斷優化課程設置,完善課程體系,從而為古籍修復人才綜合能力的培養提供充分條件,為造就創新型、應用型、復合型人才奠定基礎。
3.更新教學思路,鼓勵教師開展綜合性教學。新的時代環境需要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思路,這既是對社會時代的適應,又是對教育對象的負責。新的社會環境需要綜合型人才,所以學校的專業教學思路必須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而展開,并不斷深入。專業教學當適應社會要求,調整師資隊伍,培育和推進專業教師的綜合性教學,調動一切積極性,全面展開綜合性教學的思考和實踐,這是培養學生綜合能力、實現學生綜合能力培養最直接、最關鍵的一步。只有展開綜合性的教學實踐,才能使學生接受綜合性的知識教育,為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奠定必不可少的前提條件。
4.變更學習套路,幫助學生建構綜合型知識框架。學生是教育對象,是學校課程教育的受眾。在當今社會需要復合型、綜合型人才的時代潮流中,學生自身應充分認識到成為綜合型人才的必要性,自覺地綜合學習各種學科的專業知識,有意識地建構自己綜合性地知識結構,自主培養、開發綜合能力。根據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發展運動的,事物的運動發展集合了內因和外因等多種條件和因素。其中事物的內因是決定事物前進發展的根本原因。具體到學校的專業教學、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其內因是學生個體本身,所以必須使學生具有自主學習綜合知識的愿望,樹立自覺培養自己綜合能力的意識,不斷調整學習方式和學習套路,真正接受、容納各種學科知識,建構綜合型的知識框架,從而為培養綜合能力和提供必要的知識做準備。
由于現代社會所培養的古籍修復人才與傳統意義上古籍修復的匠師培訓迥然不同,因此對于應用型古籍修復人才綜合能力的培養,要做到以下幾個融合。
1.“文、史、哲”相融合。應用型古籍修復人才的培養一般是由古典文獻(古籍修復)專業承擔的。古典文獻(古籍修復)專業本隸屬于一級學科中國語言文學,其學習研究的學科內容除了文學外,還涉及史學和哲學,三者密不可分,所以應用型古籍修復人才綜合能力的培養、教育和生成,必須做到傳統學術意義上“文、史、哲”知識的相互融合。如在古典文獻學文獻載體的學習中,文獻載體由最初的甲骨、金石、竹木、縑帛、紙張演變為今天的電子,這本身就是一種歷史,屬史學;對其中“甲骨”作為文獻載體的學習,就不得不涉及甲骨文,包括甲骨文產生存在的歷史環境,甲骨文中所體現的先人的哲學思想和理念,以及相關的文學因素,又屬于哲學和文學。當然,其中還會涉及考古學、古文字學和檔案學等方面的知識??傊?,應用型古籍修復人才要具有綜合能力,包括文、史、哲等多學科的知識。不僅如此,還要把這些知識綜合運用,體現在對古代典籍的研究和古籍修復的實踐中。
2.文理科知識相融合。古籍修復人才的培養,如上所述,雖然是由古典文獻(古籍修復)專業承擔的,但該專業不同于一般的古典文獻專業,培養的目標是古籍修復行業第一線的高級技術應用型本科人才。這樣的古籍修復人才不僅要有豐厚的文史知識,而且要有充足的理工科知識和技能。因為古籍修復需要諸如物理、化學、材料學、生物學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和實驗技能。如對古籍典藏環境溫度、濕度的分析與掌握,對紙張檢測、加工整理過程的了解和分析等,無不需要物理學、化學和材料學等相關知識?!肮偶迯褪且婚T技藝,更是一門學科,一門藝術,需要技能、技術,更需要中國書籍史、目錄學、版本學的基本知識,同時也需要有與古籍修復密切相關的生物學、化學、物理基礎,從而對紙張等建立分析,使古籍修復真正走上科學化、規范化的軌道?!保?]國家古籍保護中心辦公室主任陳紅彥如是說。所以應用型古籍修復人才綜合能力的培養,必須系統掌握古籍修復與保護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做到文科與理科的相關知識相互融通,真正實現古籍修復的技術水平與業務能力的提高和發展。
3.傳統手藝與現代科技相融合。古籍修復的對象是古代典籍。古籍的一切價值屬性都是由其實體延伸出來的,文物價值更直接附載于古籍實體之上。古籍實體具有不可再生性,一旦損毀就無可挽回。保護了古籍實體,也就保存了古籍的文物價值,保護了傳統的中國文化。因此,當前古籍保護的根本要求,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對古籍載體原生態的修復。古籍修復既是一門新興學科,又是一門傳統的工藝,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前人留下了豐富的古籍修復的實踐經驗。如針對卷軸裝、旋風裝、梵夾裝、經折裝、包背裝和線裝等不同的紙書形式,采用不同的修復技術;如通過簡單工具如針、筆、刀、剪,用水、漿、紙、線等簡單的材料,“對破損的圖書通過配紙、染紙、揭頁、去污、補洞、接補、溜口、托裱等修補工序,又經折頁、齊欄、配冊、鑲補、襯紙、包角、加封、訂捻、穿線、貼簽、配套等裝幀工序,使破損圖書面貌煥然一新”[2]。前人在齊欄、補洞、溜口、錘平、訂線等古籍修復的具體工序中,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因此,對于傳統古籍修復工藝中合理的科學的部分,我們要學習、繼承和發揚。當然,時代在發展,科技在進步,我們處于新的時代條件下,科學技術的發展,與往日不可同日而語,所以在繼承傳統工藝的同時,必然要結合和利用現代科學技術,使用新設備、新儀器,修復古籍。只有把二者有機結合起來,融會貫通,才能成為新時期的應用型古籍修復人才。這類人才的核心能力不僅能夠傳承傳統修復工藝的精髓,而且能夠利用現代技術及新興工藝修復古籍,根據在古籍保護過程中出現的情況,設定特殊的古籍修復和保護方案。
4.理論與實踐相融合。新時期培養出來的應用型古籍修復人才,是為全國各地圖書館、博物館、檔案館等古籍保護單位服務的。針對古籍保護事業的特殊性,專業辦學培養出來的古籍修復人才,最大的特點在于修復技能的掌握,這種技術技能的掌握一方面來源于專業知識的理論學習,另一方面來源于對古籍修復的真正實踐。應用型古籍修復人才是在這種理論學習與修復實踐中培養出來的結合體。一方面把古籍修復的知識理論應用于實踐,在實踐中運用、檢驗古籍修復的知識理論,另一方面在古籍修復的實踐中,不斷總結和發展古籍修復的經驗和理論。毛澤東同志在《實踐論》中提出:“馬克思主義者認為,只有人們的社會實踐,才是人們對于外界認識的真理性的標準……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把實踐提到第一的地位,認為人的認識一點也不能離開實踐,排斥一切否認實踐重要性、使認識離開實踐的理論?!保?]充分指出了人類在認識世界的過程中實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當然,具體到應用型古籍修復人才綜合能力的培養,也是如此。只有把學到的專業知識應用到具體古籍修復的社會實踐中,在實踐中運用理論、檢驗理論和發展理論,不斷加深對古籍修復實踐的認識,做到將理論與實踐結合、統一,才能增強本身古籍修復的綜合能力。
培養應用型古籍修復人才的綜合能力,是在時代大潮下學校專業建設與人才培養所必須面對和履行的歷史使命,是適應社會的發展,滿足社會的需求做出的必然選擇和調整。它要求我們與時俱進,不斷更新教育理念,轉變教學模式,開設新型學科,大力發展學科建設,開展綜合性教學,構建學生綜合型知識框架,實現文史哲、文理科、傳統工藝與現代科技、理論與實踐等多學科、多層次、多方面的融合。這樣才能培養應用型古籍修復人才的綜合能力,才能培養出新時期合格的應用型古籍修復人才。
[1]陳紅彥.國外古籍修復人才的科學培養對我們的啟示[J].國家圖書館學刊,2009,(4):75-80.
[2]王芹.肖曉梅.魏笑英.古籍修復人員應具備的素質——參加“全國古籍修復班”學習體會[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11,(1):128-145.
[3]毛澤東.毛澤東選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