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衛紅
(江西省宜春實驗中學,江西 宜春 336000)
在寫人記事類文章中,人物是全篇的靈魂,要想真正寫好一篇寫人的文章,務必要讓文中的人物“有血有肉”立體化,個性鮮明“活”起來。可是,僅憑在行文時貼標簽,寫上諸如“這是一個冷漠的人”、“那是一位熱情的人”等語句是行不通的,應該對人物進行細節描寫(此處不僅限于動作細節),讓人物本身“說話”,使形象豐滿起來。也就是說,對人物的外貌、神態、語言、動作等進行具體而細致的描寫,刻畫出人物的個性特點,展示出人物的思想感情,才能塑造出一個個真實的、有感情的“人”。
在作文教學中,怎樣才能有效地指導學生了解并掌握細節描寫呢?和許多語文教師一樣,我一直在苦苦尋找最實用的方法。影視劇中常用的特寫鏡頭給了我很多啟示。特寫鏡頭是影視作品中視距最近的鏡頭,可使表現對象從周圍環境中凸顯出來,形成清晰的視聽感受,取得強調的效果。特寫鏡頭能表現人物細微的情緒變化,揭示人物心靈瞬間的動向,使觀眾在視覺和心理上受到強烈的感染。
這樣看來,細節描寫與特寫鏡頭有不少相同之處:一是都有鮮明的目標人物,所表現的人物是創作者根據特寫目的早已選定的;二是都會選取能表現人物思想性格的最突出的方面進行刻畫,或者外貌、或者神態、或者動作,也可能是幾方面相結合;三是效果相同,都能給觀眾或讀者留下深刻印象。二者關系不可分,影視作品中的特定鏡頭可以轉換成生動傳神的細節描寫,細節描寫也可以拍攝成精彩傳神的特寫鏡頭。如果在作文教學中能夠運用多媒體技術,恰當而巧妙地展示影視作品中的特寫鏡頭,無疑就會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有效促進學生細節描寫水平的提高。
在平時的作文批改中,我發現,學生在塑造形象上容易出現的問題是:細節嚴重缺乏,形象蒼白無力。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喚醒和鼓舞。”為讓學生駕輕就熟地塑造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我嘗試在作文教學中,巧妙借助特寫鏡頭進行了三個階段的訓練,培養學生用心細致觀察的習慣,掌握并運用細節描寫的方法。現闡述如下,以拋磚引玉。
第一階段,借助特寫鏡頭,進行文本細讀,了解細節描寫。
要想引導學生學會細節描寫,首先必須讓學生了解細節描寫的方法,領會細節描寫的妙處。如果學生在學習之初能自己發現細節描寫的方法,深刻領悟細節描寫之精妙,將為其掌握描寫技巧奠定堅實的基礎。如果在文本細讀的同時,適當穿插展示相關的特寫鏡頭,將會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讓他們對人物的音容笑貌、舉止言談有更直觀更深切的感受,相信學生對細節描寫方法的認識會更加深刻。
例如小說《孔乙己》中的細節:“孔乙己喝過半碗酒,漲紅的臉色漸漸復了原。旁人便又問道,‘孔乙己,你當真認真認識字么?’孔乙己看著問他的人,顯出不屑置辯的神氣。他們便接著說道,‘你怎的連半個秀才也撈不到呢?’孔乙己立刻顯出頹唐不安模樣,臉上籠上了一層灰色,嘴里說些話;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類,一些不懂了。”這里對孔乙己的神態進行了極其細致的描繪,“不屑置辯的神氣”是孔乙己自命清高的真實畫像,而“頹唐不安”與“臉上籠上了一層灰色”則是把孔乙己這個窮困潦倒的迂腐封建社會知識分子連僅存的“驕傲”都被人肆意嘲諷時的可憐情態放大了給人看的。越劇電影《孔乙己》中此情景被演員演繹得可謂淋漓盡致,播放視頻能讓學生對描寫人物神態有更加直觀的認識,在教師適機指導之下,會很快發現神態描寫應該重點抓住細微的變化。同樣,電影《孔乙己》也細致表現了孔乙己語言的特現鏡頭——分茴香豆,能深化學生對孔乙己形象的把握程度,其中頗具江浙韻味的“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入耳即覺迂腐可笑,伴隨著畫面,一股十足的酸味撲面而來。笑過之余,學生已領悟符合人物思想性格特點的語言是如此真實。
根據實際需要,教學時可以選擇先展示特寫鏡頭再細讀文本,也可以先細讀文本再展示特寫鏡頭,或邊細讀文本邊展示特寫鏡頭。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第一階段中,展示特寫鏡頭是為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直接感受細節描寫的妙處,更增加作文教學的魅力。
第二階段,借助特寫鏡頭,進行片段訓練,學用細節描寫。
在了解歸納細節描寫方法的基礎上,應及時進行第二階段的訓練。要借助影視作品特寫鏡頭,有目標有步驟地進行描寫片段訓練,引導學生掌握方法,對人物進行細節刻畫。為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教師可以搜集學生熟悉和關注的公眾人物,如體育明星、演藝名人的影像資料中的特寫鏡頭,利用多媒體適時展示,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嘗試讓學生自己進行細節描寫。
學生熟悉喜愛的籃球明星姚明,外貌有突出特點,我播放視頻特寫,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姚明的面容,發現其眼睛的獨特之處。下面是學生的習作:“一襲白衣由遠而近,終于看清了一一濃密粗長的雙眉下,雙眼透著堅毅睿智的光芒,微抿的唇角向右翹起,露出的笑容里分明寫滿堅定。”好一個樂觀堅毅的姚明形象。汶川地震救災小英雄林浩出現在公眾面前時,神情語言稚氣可愛,觀看這個特寫鏡頭,學生立即抓住林浩的神態變化和語言,寫了下面的文字:“他黝黑的小臉上霎時綻開一朵燦爛的太陽花,露出潔白的小牙齒,調皮的小酒窩里盛滿誘人的快樂。他大聲對鞠萍姐姐說:‘我要快點長出頭發,我要回到學校讀書!’”下面是學生觀看魔術師劉謙表演時對他神態的描寫:“看似單薄瘦弱的身體里卻蘊藏著無窮的能量,清澈的雙眸迸射著機智的光芒,右嘴角夸張似的向上一揚,對,就是他的招牌微笑!”觀看郭晶晶跳水的特寫鏡頭,學生寫下了:“她凝神屏氣,繃直身體,似是紋絲不動,接著,雙臂緩緩向上畫個半圓后穩穩定住,懸于頭頂。忽然,雙膝微微一曲,身子朝前稍稍一傾,腳尖輕輕一點,腳跟迅速提起,身體輕盈地彈向空中,緊接一個利索的270度直體旋轉,再折身敏捷地插入水中,猶如身姿輕巧的海豚霎時融入碧水,只泛起一圈圈漣漪……”
借助影像中的特寫鏡頭指導學生進行寫作片段訓練,可以引導學生仔細觀察鏡頭中人物的頭部、眼睛、手部、身體上或服飾上的特殊標志、手持的特殊物件及細微的神態動作變化,聽清人物有個性的語言,然后對其進行細節刻畫,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學生們在觀察特寫鏡頭與片段訓練相結合的教學活動中逐漸學會了細節描寫。
第三階段,借助“特寫鏡頭”,描摹人物形象,享受細節描寫。
第三階段里所說的“特寫鏡頭”,并非前兩個階段訓練中提及的影視作品的特寫鏡頭,而是特指學生作文中,那些為刻畫人物形象從筆端汩汩流淌的生動活潑、細膩傳神的文字。因為,引導學生學會細節描寫的最佳教學效果是引導學生意識到:自己的眼睛是細致觀察生活的“攝像頭”,自己手中的筆是展示感人場景的“播放器”,自己作文中的細節描寫就是描摹人物面貌、突出人物特性的“特寫鏡頭”。
在這個階段的訓練中,我預先拍攝了學生們的日常學習、生活場景,選擇其中特點突出、個性鮮明的人物特寫利用多媒體加以展示。為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我還發動學生自主拍攝加以展示。待學生們細致觀察這些表現自己身邊人物的特寫鏡頭后,再讓學生進行細節描寫。接著,引導學生跳出“攝影鏡頭”的框框,學習運用自己的眼睛這個特殊的“攝像頭”,特別關注某個人物,仔細觀察其外貌、神態、動作等。最后,選用準確的詞語,運用巧妙的修辭,整合多樣的句式對人物的外貌、神態、動作、語言進行具體描繪和摹寫,描繪成別具一格的“特寫鏡頭”,讓人物自己“站起來”,自己“說話”,使讀者如見其人、如聞其聲。
事實證明,到了第三個階段,學生的細節描寫水平有很大提高,能運用自己的眼睛等感覺器官,用心觀察生活中的人物,熟練運用各種方法對人物進行細節描寫。看著自己作文中的人物形象因為細節描寫而逐漸變得有血有肉,個性鮮明起來,學生們在寫作中體驗到的快樂不言而喻。在我舉行的“特寫鏡頭原創文字優秀作品評比”活動中,學生們自信地朗讀自己的人物細節描寫片段,讓其他同學猜姓名:“他呀,蘋果似的潔凈的圓臉上,小得出奇的眼睛微睜微閉,一臉倦容,唉,讓人總也弄不明白地究竟是睡是醒,可一談到吃東西,小眼睛登時雪亮起來,小嘴說起來又啪啪啪的沒個停歇……”還未讀完,學生們就異口同聲說:“張彬鑫!”一個描寫同學找試卷的細節更是惟妙惟肖:“小楊慌慌張張拽出書包,揪住包底朝課桌上一倒,嘩……下了一場書面。雙手在書堆里扒拉著,抓出一本書翻翻,沒有,又拎起一本筆記再翻翻,還是沒有!他急了,加快了手與書的接觸頻率,書不斷地向地面啪啪飛去,卷子如人間蒸發了一般了無蹤影。”
作文中的人物細節描寫,如繪畫作品中的精筆細描,運筆越細膩形象越具體;如影視作品中的特寫鏡頭,鏡頭放得越大形象越突出。巧妙借助特寫鏡頭,對于提高學生人物細節描寫水平確有實效。特別提醒注意的是,教師在借助特寫鏡頭進行細節描寫訓練時,務必要認識到展示特寫鏡頭是為培養和提高學生細節描寫能力與水平服務的,在教學實際中應該以提高寫作水平為主,展示特寫鏡頭為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