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寧寧
(余姚市舜水中學,浙江 余姚 315400)
情感教學指的是通過情感這種特殊的心理感受開展教學的一種教學手段。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情感教學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可以說,情感教學對學生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可以使教師和學生在情感上產生共鳴,從而感染學生,培養他們高尚的情操,而且會在完善學生人格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除此之外,情感教學還可以適當地調節學生的行為。尤其是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情感不僅成為開發學生智力的催化劑,而且成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動力。此外,初中語文教學大力倡導真、善、美,堅決反對丑、惡、假。只要學生有了真實的、健康的情感,就會追求真、善、美,使得學生內心輕松、愉快,進而獲得巨大的前進動力。以下是對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的情感教學的幾點體會。
情感是人們主要的心理活動之一,而在學生心理中本身具有感情潛質,但是,此種潛質只有在受到外界刺激的情況下才能給被激發出來。語文教育工作者應該抓住“情”的教學機會,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開始就被情所觸動,并逐漸將其轉變為聽課熱情,這也是收到良好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之一。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在備課時要徹底弄懂文章的中心思想,準確地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調,抓住關鍵內容。大量實踐表明,教師在課前應做好充足的準備,首先使自己沉浸在文章的情調當中,才可以指導學生感知文章情感,同時更好地把握文學作品中的內容與風格。另外,還應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創設情境,如果教師準備的材料比較充分,那么以情動人的效果便會顯現出來。
現如今,在我國初中語文課本中,大多數文學作品都是文質兼備的,而且,課本中文學作品的形式也是多樣化的。課本中內容豐富多彩,特別是情感方面的因素居多。本文作者根據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探索出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深入挖掘初中語文課本,將教師的情感與課本中的文學作品緊密地融合在一起,和作品中的人物一樣敢愛敢恨,深深被文中的情感所打動,只有這樣,才可以在思想和感情上引起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共鳴。語文教材中所選的作品大多是文質兼美的佳作,其中必然蘊涵著豐富的情感因素,這些情感因素幾乎包含了人類情感所有的各種表現,而且多是反映人類的真、善、美的高尚情感。這些都是教材的結合點,都能激發學生的各種積極情感,可以成為教學的著力點。語文教師首先要做到文本細讀,通過文本細讀,理解詞義,感悟語言,對學生進行情感熏陶,走進文本世界,感知真實生活,通過碰撞、分析,內化為學生自我的情感體驗,以便更好地參與課堂學習,最終產生情感共鳴。
掌握一定的技巧進行富有情感的朗讀,能夠很好地將學生帶入情境,從而使得學生深入理解譯文,受到教育。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發現,假如教師的語言風趣幽默,那么能夠使學生產生一種傾慕之情,從而使學生更加信任教師。所以,在進行初中語文情感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充分運用好情感,以情激情,這樣才能夠真正叩擊學生的心靈。在教學的過程中,充滿感情的語言能夠創造出一種情感氛圍,此種氛圍能夠真正激發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對于學習有一種期待,就像人們經常說的:“只可意會,不可言傳。”讓學生去領會文章當中不可言傳的微妙之處,喚起他們學習語文的熱情。當學生們的熱情被真正激發出來時,那么就會沿著這條軌道,真正走進課文和作者并陶醉于文章的情境之中,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目的。
教學情境設置的核心是顯示教學內容的情感因素,從而達到一種激發學生情感的目的。所以,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結合課本內容,為學生設置的合理情境,創設適合學生學習的氛圍,這樣才能夠促進學生產生一種良好的情感反應,使學生將語言文字與畫面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相互補充,產生情感共鳴,從而很好地理解文章的內涵。
我們經常會說“觸景生情”,這實際上是從景到情的一種想象。在某些情況下,一段文字就有可能蘊含著一幅內容豐富、有聲有色的畫面。在學習這樣的文章時,語文教師要抓住機會,讓學生閉目來細細品味這些文字,在頭腦中形成相同的畫面。例如:在《故鄉》一文中,有很多描寫景物的文字。對景物的描寫就如同攝影師捕捉到的鏡頭一樣,既有遠景又有近景,在情境中感受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同時,我們也可以將音樂和畫面引入到語文教學當中,引導學生心入其境。人的感受其實是一種具有創造性的活動,它能夠使人產生一種美好的情感。音樂是一種能夠很好啟發人聯想和想象的藝術,音樂語言是一種微妙的藝術,且非常強烈,它給人一種美感,并且將聽者帶入到一種特有的意境當中去。在教學過程中,假如能夠使學生通過音樂來感受到教學內容的變化,并引起他們的共鳴,那么將會對教學產生非常好的效果。例如,在《我的母親》一文當中,我們可以首先播放一首閻維文的《母親》,讓學生去體會這首歌曲的內含,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情感。
和其他課程相比,初中語文教學在教學形式與學習形式上都是非常枯燥、乏味的。然而,課堂成為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在初中語文課本中大多數文學作品都包含情景,語文教師要進行相應的引導,啟發學生加以想象,二者結合在一起,才能保證語文教學的順利進行。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適當穿插一些小游戲,來充分營造語文課堂的氛圍,真正讓學生感受到文章中的場景,同時,更有助于促進語文的情感教學。
教師自身一定要有充分的激情,從而激發出學生的情感。例如朱自清的《背影》主要講述的是朱自清與父親的深情,在學習本篇文章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抓住文章中父親過鐵道時的行動描寫,看著畫面聽老師朗讀:“我看見他帶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穿著黑布棉袍,蹣跚走到鐵道邊,慢慢探下身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只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的肥胖……”讀到此處,教師可以對當時的情境進行分析,讓學生感動于這種父子情深。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們分別描述自己的父親是怎么樣關心、疼愛自己的。這樣,學生們感情的閘門就會被完全打開,一幕幕感人情境展現在大家面前。
傳統的語文教學都是采用朗讀的教學方法,而且這也是表達情意的一種手段。深情的朗讀可以使學生的視覺、聽覺和感情等因素全面地投入到文章中,同時朗讀還可以使學生體會到一種無法言語的感覺。例如:我在講授《最后一次講演》時,用慷慨激昂的語言為學生朗讀,因為我將自己想象成是作者。受我的啟發,學生很快就進入了情境中,在朗讀過程中,抓住了文章的感情脈絡,更好地掌握文章中心內容。在教師有感情的朗讀指導下,學生很快就能沉浸在作品的藝術情境中,產生感情共鳴。
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合理地設置問題是激發情感的一個重要手段和方法。教師要根據課本作品中出現的人生世態,讓學生去深思,創設一種良好的學習情境。設置的問題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包含內容可以涉及很多也可以很少,沒有提問的標準,但是,問題要在合適的時候再提出,且問題要盡量新穎。學生不僅要掌握一些必要的基礎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有健康的情感,因為,健康的情感必然會產生健康的人格,也就會創作出更多積極向上的作品。由此看來,情感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現如今,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環節就是情感教學,即將思想融入到情境當中,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總體來說,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情感教學對學生的影響是非常深的,可以使作者和學生產生情感共鳴,從而感染學生,培養他們高尚的情操,而且會在完善學生人格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
[1]張寶權.淺談初中語文情感教學的實施[J].中國校外教育(基教版),2009,(7).
[2]柴甫政.芻議初中語文的情感教學[J].新課程(教師版),2011,(2).
[3]田惠云.淺談初中語文情感教學的意義[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1,(31).
[4]任悅.略論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學[J].新課程學習(基礎教育),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