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衛華
(寧德職業中專學校,福建 寧德 352100)
2008年9月,我擔任08級幼教班語文教學,在日常教學過程中發現全班52位同學的語文基礎非常薄弱,語文綜合能力偏低,絕大部分同學的作業字跡潦草,不合法度,難以辨認,口頭表達能力低下,綜合歸納能力嚴重欠缺,這直接導致他們對語文學習沒有興趣,也不知道語文要學什么。面對這些情況,我首先從學好語文的重要性和實用性的角度做同學們的思想動員工作,并提出希望,其次從方法上加以理論指導,最后和同學們一道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教學活動。
一、立足文本,把握大綱,注重實效。
《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大綱》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因此,我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首先以文本為主,以課堂教學為中心,以學生學習為出發點,有的放矢地開展教學活動,低起點,高要求,逐步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從而培養他們主動學習祖國語言文學的興趣,進而達到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的教學目的。“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因此,在開始階段只要求學生做到:課前預習、課堂學習、課后復習,每周一篇學習體會這幾個環節。
課前預習:預習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它能培養學生的自學習慣和自學能力,有效提高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課前預習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它能明顯地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激發學生自覺學習的主觀能動性,獲得課堂學習的主動權。從而達到優化課堂整體結構以至優化課堂細節的作用。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說:“學生通過預習,自己閱讀課文,得到理解,當討論的時候,見到自己的理解與討論的結果相吻合,就有了成功的快感;或者看到自己的理解與討論結果不相吻合,就作比量短長的思索;并且預習的時候絕不會沒有困惑,困惑而無法解決,到討論的時候就集中了追求理解的注意力。這種快感、思索與注意力,足以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增進閱讀的效果,有很高的價值。”在學生預習過程中要求學生做到,從內容上:通讀全文,摘錄詞語,注音解釋,摘錄精彩語段;從形式上:有獨立完成和小組協作二種,并以小組協作為主導,小組與小組之間展開比賽,由師生共同評價。
課堂學習:《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大綱》指出:“中等職業學校語文課程要在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使學生進一步提高正確理解與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提高科學文化素養,以適應就業和創業的需要。指導學生學習必需的語文基礎知識,掌握日常生活和職業崗位需要的現代文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學作品欣賞能力和淺易文言文閱讀能力。指導學生掌握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養成自學和運用語文的良好習慣。引導學生重視語言的積累和感悟,接受優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形成良好的個性、健全的人格,促進職業生涯的發展。”在教學過程中,形式上將全班同學就近分成幾個學習小組,內容上主要是引導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自主學習,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并面向全體學生,把握全局,注重引導與調控。如:在學習《錢學森——中國人的驕傲》一文時,先是讓學生相互交流預習時布置的練習,查找異同,接著分組討論學習感想,按小組選代表發言,其他同學補充,并有意識地讓學生想想文本中小標題的作用。在發言時有位學生突然提問:“錢學森一定很有錢。”在全班同學大笑之余,我適時引導同學們理解“成績歸于黨,歸于集體”這句話的深刻含義,進而體會錢學森偉大的愛國情懷與高尚的人格,從而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目的。
課后復習: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通過實驗發現,遺忘在速度上前快后慢,在內容上前多后少。剛剛學過的內容,如果不及時復習,1小時后能記住原來材料的44%左右,2天后能記住28%的內容,此后遺忘的速度逐漸減慢,6天后能記住25%的內容。究竟如何來戰勝遺忘?艾賓浩斯給我們提供了及時復習和過度復習的方法。所謂及時復習,就是在遺忘發生得最快的第一階段就進行復習,給予強化,這樣可以最有效地對抗遺忘。對抗遺忘的另一個有效方法就是過度學習。艾賓浩斯通過研究發現,對一項新學習內容,如果在記住以后再多花前面所用時間的一半左右多學幾遍,也就是用150%的學習時間,記憶效果會大大增強。這個實驗解釋了為什么我們在考試的時候對有些題型總是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如果過度復習,就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課后復習是鞏固基礎知識,提高語文素養的最佳途徑之一,因此,我在課后練習的基礎上,針對課堂上的熱點問題要求學生以文字的形式加以闡述,并以此作為主要的練筆方法。如:在學習《為人類創造良好環境》一文時,學生對學校周邊環境議論紛紛,但又說不出所以然,我就引導他們以小組的形式對周邊環境進行調查,進而形成調查報告,從而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學習心得是開放性的,不求形式,只求有感而發,讓學生自由發揮。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實踐,學生漸漸地有了學習語文的興趣,于是我就引導學生學習書法。
二、學會書法,學會創造,品味成功。
書法是我國民族文化的優良傳統之一,它既是文化交流的工具,具有使用價值,又是一門獨放異彩的藝術,富有欣賞價值。發揚書法這一優良傳統,普及漢字書法知識,這對于弘揚民族文化,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提升青少年的文化修養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如今的教育卻是面向二十一世紀的教育,是依據人的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以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以尊重學生主體和主動精神,注重開發人的智慧潛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個性為根本特征的教育。所以,在語文教學過程中,結合實際對青少年進行書法訓練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書法能給人以美的享受,能陶冶人們高尚的情操。書法藝術的我國的傳統藝術,具有“無色而有圖畫的燦爛,無聲而有音樂的和諧”的特點。所以,書法本身就是很美的,感人的。而講書法,又必然涉及文字的起源、書法的歷史、名碑名帖及歷史上許多著名的書法家的事跡。例如王羲之“喪亂帖”中流露的款款真情及帖中瀟灑的精妙書法;顏魯公堅貞不屈,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和他那雍容壯偉,氣勢磅礴的書風;岳飛“還我山河”的悲壯豪情,等等。他們這些人都是富有民族正氣,品德高尚的人,他們在藝術上的卓越成就與其高尚的情操和品德是分不開的。在學習書法的過程中,結合德育,美育,讓學生懂得,書法藝術要達到最高的境界,就必須要做個高尚的人,有道德的人。另外,古今書法作品內容繁多,包羅萬象,其中的不少作品傳播了美好的道德觀念,贊頌了祖國壯麗的河山。學生在臨寫,欣賞的過程中,耳濡目染,必然會受到良好的熏陶,從而樹立起熱愛藝術,熱愛民族文化,熱愛祖國的高尚品德。這樣,無形中既激發了他們旺盛的求知欲,增進了他們的書法技能,又提高了他們的修養,使他們自覺地學習科學文化知識。
其次,進行書法訓練,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品質也有促進作用。職業中專學生的程度良莠不齊,大部分學生上課能夠自覺地遵守紀律,注意聽講,可是有一小部分同學上課總沒法集中注意力,愛講話,做小動作。這主要是由于青少年的大腦神經中樞為完全成熟,自制力差等生理因素和一些客觀原因造成的,到了職業中專學校,學習任務輕了,老毛病就又犯了。而進行書法訓練,就必須要靜下心來,排除雜念,集中注意力,才能做到對碑帖上的字形、筆畫、結構心領神會,胸有成竹。這樣,經過一段時間的書法訓練,就能使一些學生的生理機能得到很好的鍛煉,從而達到自覺遵守紀律、認真學習的目的。
由于書法意境高遠,想象豐富,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智力。書法是一門鍛煉想象力、發展智力的藝術。唐朝的大書法家張旭公主見與擔夫爭道,便領悟到筆畫間的揖讓關系,看了公孫大娘的舞劍,便領悟到書法的節奏、姿態等規律。宋代的黃庭堅看了船夫蕩槳,便領悟到字形的伸縮規律等。古往今來的許多書法家就是通過對日常生活現象的觀察,聯想,而融會貫通,通過對字形的變化、謀篇、布局等的觀察,從中便能領略到字形的變化規律,進而了解其他知識的基本規律。這樣既可鍛煉他們的觀察、想象能力,又可加深他們對語文這一門基礎工具課的理解和應用。學生在學習書法創作過程中,智慧潛能得到了很好的發揮。他們在一張白紙上——一塊自由的天地里,打開想象的大門,心手相映,無拘無束地品味書法創作所帶來的愉快,在老師和同學們的期望下,不斷地追求成功,品嘗成功,從而使自己的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道德素質、審美素質等都得到很好的鍛煉。
而幼教班學生將來是要面對向幼兒的,試想一個連字都寫不好的老師,怎能教幼兒習字呢?經過輿論上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宣傳后,學生有了練習書法的興趣,于是我就因勢利導,幫助同學們選帖,指導他們臨帖,在班級定期開展技法指導、書法講座、書法比賽等活動,定期批改、點評學生的書法作業,鼓勵先進,幫助后進,共同進步。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學生的書寫水平有了明顯的進步,個別學生的書法習作水準也有了一定的提升。終于,他們看到了努力的成果,品嘗到了成功的喜悅,練字的積極性更高了,興趣更濃了。
三、學會讀書,學會說話,學會演講。
口語交際作為一種社會活動,在傳播信息、交流思想、溝通聯絡、調節行為等方面都具有巨大的作用。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既能提高學生口語交際修養,還能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和綜合能力。《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大綱》指出:“中等職業學校語文課程要在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使學生進一步提高正確理解與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提高科學文化素養,以適應就業和創業的需要。指導學生學習必需的語文基礎知識,掌握日常生活和職業崗位需要的現代文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學作品欣賞能力和淺易文言文閱讀能力。指導學生掌握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養成自學和運用語文的良好習慣。引導學生重視語言的積累和感悟,接受優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形成良好的個性、健全的人格,促進職業生涯的發展。”古人強調“慧于心秀于口,精于思而美于言”,今天的社會更注重人的能力,更強調能夠“想得清楚,說得明白”。
因此,在教學中,我首先要求每一位學生都通讀課文,掌握課文中的詞匯,品析精彩語段,領會文章主旨。詞匯積累多了,表述時就能信手拈來,使話語生動形象,文采橫溢。并將這一要求貫徹教學活動的始終,做到日積月累,細水長流。
其次是注重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與歸納能力,做到語言簡潔明晰,通俗易懂。并根據單元特點,選取不同角度,加以引導。如:在學習語文第二冊時,第二單元(說明的順序和方法)結合說明方法,重點訓練說話的準確明了,條理清晰,第三單元(論點和論據)結合論證方法,重點訓練說話的嚴密性與條理性,并以課文為背景,如《講講實事求是》、《思考的威力》等,開展辯論活動。第五單元(散文的閱讀欣賞)開展散文朗讀、朗誦比賽活動,以《荷塘月色》、《故都的秋》、《給我三天光明》為主。這些活動的開展,不但活躍了課堂氣氛,有效地訓練了學生的說話能力,而且極大地拓展了語文教學的空間,讓學生充分品味到了語文學習的樂趣。
最后,語言要講究文采,注重修辭,同時,還要注意說話的場合與情感,把握語言的抑揚頓挫并通過表情、神態、動作使表達富有感染力。如:在學習語文第四冊時,第二單元(駁論)以《論驕傲》為主題開展辯論活動。第五單元(劇本的閱讀欣賞)指導學生改編、表演《鴻門宴》、《琵琶行》等,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
這樣,經過幾個學期的努力,同學們學習語文的興趣得到了極大的提高,語文成績有了長足進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今后,我會更加努力,不斷探索,積極進取,認真帶好每一屆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