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大治 石昌遠 徐長文 聶國東 齊 麗
(東北大學 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遼寧 沈陽 110819)
專業型研究生教育模式探究
于大治 石昌遠 徐長文 聶國東 齊 麗
(東北大學 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遼寧 沈陽 110819)
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與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屬于同一層次的不同類型。其教育目的是培養出既具有扎實理論基礎,又能較好地適應行業或實際職業工作需要的應用型高層次人才。由于我國從小學到研究生長期采用的是標準化的教學模式,相對國外一些發達國家的教育成效來看,對專業型人才的培養重視不足,使得研究生畢業難以滿足社會對專業型人才的需求。應當增加專業型研究生比重,同時大力推廣應用型課程,解決研究生脫離社會的問題。
專業型研究生 教育模式 因材施教
專業學位 (professional degree)是與學術型學位(academic degree)相對而言的,它也是學位類型之一。培養這類學生,目的是讓他們在具有扎實理論基礎的同時,還能更好地適應特定行業或職業實際工作需要,使其成為應用型高層次專門人才。專業學位與學術型學位處于同一層次,培養方式各有側重,在培養目標上有明顯差異。學術型學位是按學科設立,以學術研究為導向,偏重于理論和研究,主要培養大學教師和科研機構的研究人員;而專業學位是以專業的實踐方面為導向,重視的是實踐和應用,著重培養在專業和專門技術上受到正規的、高水平訓練的高層次人才。專業學位教育的突出特點是學術型與職業性的緊密結合,獲得專業學位的人,主要不是從事學術研究,而是從事具有明顯職業背景的工作,如工程師、醫師、教師、律師、會計師等。專業學位與學術型學位在培養目標上各自有明確的定位,因此,在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授予學位的標準和要求等方面均有所不同。
我國自1991年開始實行專業學位教育制度以來,經過十幾年的建設,專業學位教育發展迅速,取得了顯著成績。到2009年,我國已設置了法律碩士,教育碩士、博士,工程碩士,建筑學學士、碩士,臨床醫學碩士、博士,工商管理碩士,農業推廣碩士,獸醫碩士、博士,公共管理碩士,口腔醫學碩士、博士,公共衛生碩士,軍事碩士,會計碩士,體育碩士,藝術碩士,風景園林碩士,漢語國際教育碩士,翻譯碩士,社會工作碩士等19種專業學位,基本形成了以碩士學位為主,博士、碩士、學士三個學位層次并舉的專業學位體系。目前我國參與專業學位教育的院校有431個,占我國博、碩士學位授權單位總數的60%。可以說,我國已經初步建立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專業學位教育制度。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職業分化愈來愈細,職業種類愈來愈多,技術含量愈來愈高,社會在管理、工程、建筑、法律、財經、教育、農業等專業領域對高級專門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強烈,專業學位教育所具有的職業性、復合性、應用性的特征也逐漸地為社會各界所認識。與此同時,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的就業趨勢來看,更大量的是走向社會實際領域。專業學位教育不僅僅要滿足現有在職人員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要吸引優秀生源,面向應屆本科畢業生,實施全日制學習方式,培養實踐部門需要的應用型人才。
從世界研究生教育發展趨勢和我國研究生教育發展的現實出發,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是今后一個時期國家大力扶持和積極引導的發展重點。
教育部決定從2009年起,大部分專業學位碩士開始全日制培養,并發放“雙證”,2012年繼續推行將碩士研究生教育從以培養學術型人才為主向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轉變政策,實現研究生教育結構的歷史性轉型和戰略性調整。
中國的研究生常常被用人單位認為脫離社會實際,學的東西工作中都沒有用處。造成這一問題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于教育本身沒有因材施教。在中國,從小學到研究生,全都采用統一的標準進行,等到了研究生的教學,這種標準化的方式已根深蒂固,立即改變現狀顯得困難重重。
一方面是我國長期沒有進行專業教育和學術教育的區分,另一方面可喜的是近年來國家在教育方面所做的種種努力。不過雖然加大了專業型研究生的招生比例,但就多數高校的情況來看,對該類研究生的培養還沒有形成一個成熟的方式方法,所以并沒有明顯專業型和學術型之分,專業型研究生的培養方式仍然和學術型研究生大同小異,這兩類研究生進入社會仍然面臨適應性的問題。
在人類社會進入工業化時代之后的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早期。為了適應標準化的機器生產,要求產業工人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識,因此歐洲各國開始普及基礎教育。受到時代的局限,當時流行的教育模式與當時流行的生產模式是相符的:統一的教材、統一的知識,統一的考試,就像機器流水線一般。這種教育方式也曾有過它的歷史貢獻,那就是對全民的教育普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中國也一樣,標準化的教育方式成功地把我國的識字率從1949年的約20%增加到了2005年的約95%。
但是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原來培養產業工人的統一教學模式開始與時代脫節了。新興的信息產業、高科技的廣泛應用、進一步的專業分工,統一培養出來的學生因其缺乏創造性,缺乏主動性而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在這樣的條件下,從二戰后開始,發達國家又開始強調因材施教。美國從小學開始就對兒童進行智力測驗,并成立所謂的天才班(giftedclass),給予高智商兒童與普通兒童不同的教育。而從高中開始,美國的教育就對根據學生個人的興趣和能力,對可以進一步深造的學生和不打算繼續深造而打算直接進入社會的學生區別對待,對前者的教育更多的是理論知識,對后者更多的是實用技能。
相較而言我國的教育幾乎完全是以進一步深造為目標的,小學時為了升初中,高中是為了考大學,大學又全是統一課程,少有社會實踐、聯系社會現實的內容。
在研究生教育的階段,美國的研究生分為學術性學位(academic degree)和專業學位(professional degree)。學術性學位按學科設立,其以學術研究為導向,偏重理論和研究,培養大學教師和科研機構的研究人員。而專業學位以專業實踐為導向,重視實踐和應用,培養在專業和專門技術上受到正規的、高水平訓練的高層次人才,授予學位的標準要反映該專業領域的特點和對高層次人才在專門技術工作能力和學術能力上的要求。專業學位教育的突出特點是學術性與職業性緊密結合,獲得專業學位的人,主要不是從事學術研究,而是從事具有明顯的職業背景的工作,如工程師、醫師、教師、律師、會計師等。
在美國,專業型的研究生站研究生總數的60%以上,以哈佛大學為例,哈佛大學2001—2002年度授予學位總數為6791個,其中學術性學位2438個,占36%,專業性學位4353個,占64%。從美國社會來看,很多行業把碩士專業學位看做是進入行業、個人發展提升的重要依據,尤其在工商、教育、工程和護理等領域。
類似的在英國,2003年至2008年期間,英國每年授予的課程型研究生(Postgraduatetaught)(專業學位)學位數占授予研究生學位總數的比重平均為75%左右。
社會對專業型人才的需求量遠遠大于研究型人才。但是在我國,研究生的大頭竟是學術型研究生,約占了研究生總數的90%。這當然難以滿足社會對專業型人才的需求。而這些學術型研究生中的大多數最終也沒有從事科研工作,而是進入了應用型的工作崗位,所學非所用,難怪用人單位會認為我國研究生學的東西不能適應社會。
此外,中國多年以來幾乎沒有對這兩種研究生做出區分,還導致學生和老師的認知出現了偏差。許多老師想要的是學術型的研究生,因此抱怨學生越來越浮躁,不能靜下心來搞學術。而許多學生想要的是專業型的教育,因此抱怨研究生讀完了沒用,還是找不到工作。這也是為什么現在的本科畢業生多愿意讀碩士而不愿意讀博士,因為他們本來就不是打算做研究的,社會經驗對于他們來說顯然更加重要。
許多有識的教授早已認識到了這個問題。以某位導師為例,他在招收研究生的時候就會事先確定每個學生是否打算從事科學研究。如果一個學生打算從事科研,那么導師會讓他更多地參加實驗室的科研項目,參加專題討論小組,也會更愿意將這名學生轉為博士。而如果一名學生不打算從事科學研究,那么導師會讓他更多地參與實驗室的橫向項目。
值得慶幸的是,我國近年來對研究生的培養模式有著不斷思考與相應舉措,并于去年的11月10日發出通知,明確要求具有專業學位授權的招生單位以2009年為基數,按5%—10%的比例減少學術型招生人數,而調減出的部分全部用于增加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
但是真正做到對專業型研究生的重視,不能僅僅停留在擴招上,還應當大力推廣與之相適應的應用型課程。
此外,專業型研究生在我國還面臨著不少問題,社會的陳舊觀念依然存在,社會上不少人把新推出的全日制專業型碩士跟以往的GCT在職碩士教育聯系,造成誤解,還有學校的各種制度沒有完善,造成全日制專業型碩士比全日制學術型碩士低一等的誤解等問題,仍舊需要有關部門、學校及時解決。
[1]黃寶印.我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發展的新時代[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0,(10):1-7.
[2]別敦榮,陶學文.我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質量保障體系的反思與創新[J].高等教育研究,2009,(3):42-48.
[3]李剛,田雪怡.研究生教育國際化發展中的問題及對策[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9,(2):50-52.
[4]劉少雪.研究生教育多元化發展的時代要求與趨勢[J].高等教育研究,2009,(2):61-65.
book=119,ebook=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