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靈云
(華北科技學院,北京 101601)
“職業漢語”,從字面上講是在職業活動中的漢語運用。狹義講是指在職業活動中運用漢語交流表達和與人溝通的能力,也可稱之為“職場交際能力”,職業漢語應用是職場中的有目的、針對性強的一種職業行動,也是一個人在職業場所中所完成的有目的的交際和溝通任務。
職業漢語能力的基礎是運用漢語,職場人首先需要掌握漢語的基本知識,包括文字、語法、語調以及使用的基本規則等。在掌握了漢語使用的基本規則之后進行聽、說、讀、寫這四個方面的能力訓練,從而達到“文從字順”的標準。當然,運用職業漢語解決實際問題是由多種因素決定的,其中不但包括漢語使用規則,還包括個人的思辨能力、邏輯判斷能力、思維發散能力等。
在職場中,職業漢語能力強的人往往思維活躍,思路開闊,處理事務得心應手,工作效率和質量都相對較高。發表意見和號召能力也都比較強,同時都有良好的協調、溝通和團結協作的能力。
通常狀況下,人們需要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積累相關經驗才能不斷提高運用職業漢語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實踐證明,往往那些職業漢語能力較強的人獲取新知的能力更強,具有觸類旁通的悟性,更容易成為職場上的寵兒和社會需求的復合型人才。
總之,職業漢語是一個宏觀的概念,從廣義上來講,職業漢語能力可以泛指在職業活動中的任何需要運用漢語為工具實現工作目標的能力,因此,依據其在工作中的實際應用,職業漢語能力可以細化分解為以下幾項,同時,高效的職業漢語能力要具備如下標準:
這是職業漢語的基本能力,也是一項核心能力,它貫穿職場交際的始終,并對交際成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它應該包括如下三項內容:
1)交談討論能力。
主持一個較大規模的主題討論或會議;代表一個單位就實際問題對外進行對話和談判;在交流談論中,能夠把握交談主題、聽懂別人談話內容并作出反應,準確恰當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2)當眾演講能力。
在與人交流的過程中,就簡單主題,當眾做簡短發言。在做簡短發言時,能提前為發言做可行性準備、當眾流利發言、把握說話的內容、方式及恰當借助各種手段增強發言效果。
3)閱讀能力。
能閱讀復雜主題的長篇文字資料,找到需要的資料和信息;為實際問題或研究課題查找和閱讀有關資料;能看懂資料包含的思路和要點;看懂資料本身存在的價值和問題;利用資料表達自己的觀點。
4)書面表達。
在與人交流的過程中,就復雜的主題,撰寫不同類型的文稿。
在進行書面表達時,能夠采用多種書面形式、利用和組織材料、掌握基本寫作技巧和采用適當的寫作風格。
職場是一個動態的活動場所,身處其中的每個從業者都時刻需要與他人協作分工,推進目標的實施。這項能力包括如下三項:
1)調整計劃的能力。
在職場活動中,能夠站在合作組織者的角度,根據各方的需要,適當調整合作目標和計劃。能夠判斷各方的利益關系,把握各個合作方的利益底線。發現問題,判定問題的根源。主導合作進程,與合作各方就合作的目標和計劃,進行有效溝通。
在合作關系出現變化時,充分使用組織賦予的權限,調整合作目標與計劃;調整合作各方的利益及沖突,控制合作過程的諸多可變要素。
2)控制局面的能力。
在職場工作中,能控制不斷發展變化的合作進程。能夠整合并調動各方資源,在互利的前提下,妥善處理內外矛盾,尋求適度讓步,保證合作目標的實現。
判斷合作過程中關鍵人物的影響力,對其加以引導,發揮其積極作用。將性格差異很大、矛盾關系復雜的多方面員工團結在一起。
在同事、伙伴面前,展示樂觀的工作態度;進行有效的情緒激勵,調動他人的積極性,緩解工作壓力。采用積極溝通的方式,促使合作的成功。
3)實現目標的能力。
能夠在合作過程中,及時檢查合作的成效,分享建設性反饋意見,分析計劃任務的完成情況和已經實現的目標。
評估同事、下屬的工作能力,判斷其潛力是否充分發揮,各盡其職。評估合作伙伴的工作狀況,對照目標和任務,及時發現問題和不足。
掌握解決問題的實現條件以及問題可能超出控制范圍的變化,運用可行性策略,促進團隊協同發展。
共同分析研究進一步改善合作的工作方式,包括提高團隊積極性和效率的事務等。
當今社會飛速發展,知識日新月異,每個職場人都要具備終身學習的信念,給自己及時充電儲備,樹立自我學習、自我提高的意識,才能在職場不被淘汰。那么,這項能力也可以進一步分解為如下幾項:
1)明確目標途徑的能力。
在制訂學習目標和計劃過程中,能夠主動尋求他人支持,在一個確定的時間范圍內,明確將要實現的目標及計劃,擬定一個詳細的列表。
在制定學習目標時,明確可能影響計劃實現的因素;確認哪些目標在一定的時間內是可以實現的;制定每一個學習目標實現的時間表、列出可能需要的支持,以及對學習進度和效果檢查的措施;預計可能發生的困難以及相應的應對措施。
2)有效實施學習計劃的能力。
有效按照計劃開展學習活動,以促進目標的實現,通過課程和技能訓練,經過進一步的自學和實踐,以提高工作能力或業績。
在實施計劃過程中,能夠保證并采取有利于實現目標的行動;積極尋求和利用有關方面的反饋以實現目標;為按時完成任務果斷處理面臨的任何困難;選擇并運用與學習內容相適應的學習方法;根據環境條件的變化及時對計劃作出修正。
3)反饋評估效果的能力。
適時檢查所取得的進展并匯總學習成果。在檢查學習進度和成果時,能夠說明已經學到的專業課程、技能、包括核心能力等;指出學習方式和學習成功的經驗;分析影響學習效果的因素,以及對學習的興趣和面臨的困難;明確已經實現了的學習目標;證明新學到的東西能對自身有進一步的提升;能提出自己的觀點并聽取他人的意見,以進一步提高工作能力,包括工作質量、學習方法,為職業發展和未來的繼續學習打下基礎。
當今世界處于信息爆炸的時代,能夠從紛繁雜亂的信息中理出頭緒,尋找對職業發展有用的部分,并巧妙利用各種信息完成工作任務是現代社會給每個職場人提出的基本要求。那么,信息處理能力又可以分解為如下三個方面:
1)獲取信息。
在信息處理過程中根據工作任務的需要,有計劃地通過不同的渠道搜尋并選擇需要的信息。
在獲取信息時,能夠明確完成工作任務所需要的信息;根據所需信息的重要性列出先后順序,比較不同信息來源的優勢和限制條件,制訂工作計劃,分解信息搜索工作任務;選擇適當的技術來搜尋信息;防止計算機受到病毒侵害,確保安全操作和保護環境。
2)開發信息。
在信息處理過程中,根據工作任務的不同需要,去探究開發、產生新的信息。
在開發信息時,能判斷信息內容的準確性及可靠性并進行相應分類及篩選,選擇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形成簡訊、綜述、述評、調查報告類;辨別錯誤信息及其原因;規范地輸入收集到的信息,生成文本、表格,設計框架結構等,對信息進行分類、綜合,建立較大規模的電子表格和數據庫;生成新的信息。
3)展示和活用信息。
在信息處理過程中,根據工作任務的不同需要,展示來自不同渠道的新的信息,并能評估信息利用的效果。
在展示信息時,能夠用口頭的形式發布新聞信息,用電子郵件、電子公告牌、網頁、網上會議等方式組織較大規模、復雜信息的發布與交流;優化和完善相關文本、圖像和數字的形式以強化其效果,集合不同渠道的信息進行新的設計;遵守版權和保密規定。
解決問題是職業漢語的終極目的,是檢驗交際成功的核心指標,也是體現職場人個人能力及綜合素質的重要方面。這項能力可以分解為如下:
1)分析問題,提出對策。
面對問題的時候,能夠明確問題的主要特征及解決途徑,熟悉可利用的資源及現有條件,明確指出問題核心所在,提出解決問題的基本思路或對策。
在確認和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時,能夠預見問題并說明主要特征;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采取不同思路形成兩個以上解決問題的方案并加以比較;確定一個最有效的解決問題的方案。
2)實施計劃,解決問題。
實施具體方案時,能夠在相關人員的配合下,制訂計劃并實施這一計劃,在實施過程中能夠充分利用相關資源。
在制訂計劃和實施解決方法時,能夠獲取和利用所需要的支持條件;組織實施計劃,完成計劃列出的各項任務并逐一解決,根據隨時出現的新情況適時調整方案。
3)驗證方案,改進方案。
調整或改進解決問題的方案時,能適時作出總結和修改。對解決問題的每個步驟和決定作出解釋;回顧反思在各個階段采取的措施的成功與不足;積累未來解決問題的經驗。
職業漢語的能力不是靠一朝一夕的訓練而形成的,它需要的是日積月累的實際操練和經驗總結。對職業漢語的能力進行分解并提出可行性標準是一種助推力,將來在時機成熟的時候,可以適當提出它的層級標準并建立有效的測評體系,對于提高職場交際能力能起到助跑的功效。
[1]陳宇.職業漢語教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2]謝小慶.謝小慶教育測量學論文集.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第1版,2012.8.1.
[3]國家職業漢語能力測試大綱.法律出版社,2004(2).
[4]謝小慶.國家職業漢語能力測試的效度分析.中國考試,2008,3.
[5]謝小慶.國家職業漢語能力測試的效度分析.中國考試,2008,3.
[6]謝小慶.“職業漢語能力測試(ZHC)”開發中的一些思考.www.changshixuezi.com/Article.
[7]ZHC官方網站www.zh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