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劍紅
(南華大學 船山學院,湖南 衡陽 421001)
21世紀以來,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全國各地方高校的高等教育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高等教育國際化已逐漸成為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必然趨勢。面對經濟全球化、教育國際化的時代潮流,以及日趨激烈的高校競爭,地方高校究竟要靠什么來謀求進一步的發展呢?怎樣才能辦出自己的特色,提升自身的知名度呢?這些都是地方高校管理者們積極探索的熱點問題。在高等教育國際化大趨勢的背景下,南華大學船山學院的領導們敏銳地意識到獨立學院要未來發展就要順應時代潮流,盡早運用國際化的理念辦學,必須加快推動我院高等教育的國際化進程,大力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應用型人才。本文系我院國際化發展戰略規劃的研究成果之一。
高等教育國際化是目前世界上各個國家和地區高等教育發展的一種必然趨勢,它有著非常豐富的內涵。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屬的國際大學聯合會認為 “高等教育國際化就是把跨國界和跨文化的觀點和氛圍與在學校的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等主要功能相結合的過程,這是一個包羅萬象的變化過程,既有學校內部的變化,又有學校外部的變化;既有自下而上的,又有自上而下的;還有學校自身的政策導向變化[1]。”其內容主要包括國際化的教育觀念、國際化的培養目標、國際化的課程、人員的國際交流、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研究等方面。
(一)更新高等教育觀念,提高高校辦學水平。
根據上海交通大學世界一流大學研究中心在Web上發布的“2012年世界大學學術排名”數據結果顯示:美國大學的優勢非常明顯,共有53所大學位列世界百強,其中哈佛大學連續十年位列全球第一。英國則有9所大學進入世界百強,其中劍橋和牛津大學分別排名全球第五和第十。而我國目前尚沒有一所大學能夠躋身世界百強,在我國享有盛譽的清華、北大、上海交大和浙江大學位居世界前200名[2]。這些數據表明目前我國高等教育與國外一些國家相比尚有較大的差距,究其原因與我國根深蒂固的傳統教育理念和一成不變的教育方式密切相關。過去我國的教育一度長期封閉保守,教育理念相對落后,教育方式多以灌輸為主,較偏重知識的傳授,并不重視批判性思維的培養,也不重視對學生創造能力和個性品格的培養,師生課堂互動較少,因此培養出來的學生動手能力較差,缺乏創造性思維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筆者認為,國內高校管理者應經常反思所轄高校的教育觀念是否落伍,教育方式是否能真正培養出高素質的專業人才。
推動高等教育國際化進程不僅可使高校管理者和廣大師生逐漸摒棄傳統落伍的教育觀念,逐步樹立與時俱進的國際化觀念,同時還會帶來先進科技知識和現代化的教學管理模式。我們可對其進行擇優學習和引進,開展網上教育和遠程教育,并且通過高層次、具有成效的國際合作與交流,從而快速提高高校的辦學水平。
(二)促進高校教育教學改革,培養創新型人才。
推動高等教育國際化進程,既可拓展高校師生的國際視野,讓他們及時了解國內外最新的研究動態,還可使我國各地高校與世界一流大學廣泛開展國際學術交流,在不斷的交流與學習中,我國地方高校會逐漸根據國際人才市場需求來改革高校招生方式、專業設置、教學內容和方法,從而加快推動了我國地方高校的教育教學改革的步伐。推動高等教育的國際化有利于我國高校借鑒和吸收西方文化的精髓和創新理念,為孕育師生的創新能力提供有利條件,并在培養創新人才方面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3]。
(三)提升地方高校辦學層次,凸顯辦學特色。
2013年是我國地方高校本科教育工作合格評估年,各高校管理者們都在積極思考如何提煉辦學特色及提升本科教育教學質量的問題。南華大學船山學院領導們經審時度勢和多方調研之后,慎重提出了順應時代潮流的“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創新精神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推動高等教育國際化不僅可提升學院辦學層次,給學生提供接受國外一些先進高等教育知識的機會,而且可以拓寬辦學視野,為將來接受國外留學生學習創造條件;此外,積極有效地加強學校全方位的國際化建設,還可以逐漸形成多元化的校園文化特色。
由于高等教育國際化是一個逐步發展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并能在短時間內通過某種固有的模式和可遵循的規則建立起來的,所以各地方高校必須在已有的基礎上借鑒其他國家和高校已有的成功經驗,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逐步采取措施有層次地有區別地發展,并在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積累經驗并逐步完善,只有不斷地創新和完善才能使高等教育國際化日漸走向成熟[4]。南華大學船山學院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制定了“創新機制,務實改革,注重質量,有條不紊地推動自身國際化進程”的指導方針,提出了“主動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努力開闊學生國際視野,為提高學生實踐、創新創業能力和培養本領過硬的高級應用型人才提供外部空間;在學習世界名校先進辦學經驗的同時,時刻把握“借鑒與創新”的原則,實現對等合作,互利雙贏;大力改革管理運行機制,整合資源、集中優勢,力求通過國際化進程促進學校各項工作的跨越式發展”的指導思想,并且還制定了學院十二五發展規劃“五個國際化”的宏偉目標——教育理念國際化,課程教育國際化、教師隊伍國際化、學院管理國際化和學院文化國際化。
(一)大膽引進國際公開課程。
為了加快推進我院國際化進程,吸收和借鑒世界一流大學的教育理念、教學方式方法、管理模式等,我院開始有計劃地引進一些國外優質的公開課程和教材,力求讓學生通過視頻英語教學、網絡教育等方式,感受西方文化的熏陶,并且逐漸樹立起國際化的觀念。如我院為2012級新生引進了美國麻省理工大學的一門國際公開課程——《透過攝影感受世界》作為公共選修課程,并計劃在逐漸積累經驗的同時逐步擴大引進國外公開課程的數量和范圍,并逐漸實現建立一套完整國際化課程體系的目標。
(二)不斷開闊學生的國際視野。
為了開闊學生的視野,我院在今年已開展了以下活動和項目:1.邀請部分南華大學留學歸國師生給我院學生介紹出國留學的經歷。2.邀請了校國際交流與合作處的老師來我院做留學項目的宣講。3.組織學生與校內留學生們開展了中秋聯歡會、圣誕元旦聯歡會等活動。4.開辟了校內英語角,讓學生課余與校內留學生們和外籍教師進行面對面口語交流,為不出國門的學生提升在跨文化環境下的學習和發展能力。5.邀請了珠海“澳洲環境保護志愿者活動”的組織者來我院進行宣講。
(三)幫助學生拓展海外經歷。
據統計,2011-2012年秋季我院共有二十多位學生參加了中國對外友好合作服務中心(簡稱中外服)的赴美帶薪實踐項目。在這些學生的帶動下,我院率先成立了出國留學交流協會,以幫助更多的學生拓展海外留學經歷,并明確提出今后將進一步加強與中外交流合作的力度,鼓勵更多的學生參加暑假赴美社會實踐項目或國外夏令營活動;并且還將多方開辟與國內外高校的校際交流、短期進修、國際競賽、暑期學校、海外實習實踐等各類項目,拓展在校學生的海外經歷,給學生提供更多提高綜合能力的鍛煉機會。
(四)提升師資和管理隊伍的國際化。
為了拓展我院教師和管理人員的國際視野,使其掌握先進的教學管理觀念,學習一些先進的教學和管理方面的經驗,我院制定了以下措施:1.有計劃地分批選派部分優秀教師、高級管理人員赴國內外研修、訪問。2.積極引進海外優秀人士,努力促使教師來源多元化、國際化,聘請外國教師來我院短期或較長期擔任教學工作。3.大力開展雙語教學,不斷加強師資隊伍和管理隊伍的英語培訓和學習,努力制造為國際化辦學目標創造條件。
(五)積極探索開辟國際合作辦學項目。
目前我院在國際合作辦學項目尚是空白,但我院正在籌備以一兩個教學專業為突破口來開辟國際合作辦學項目。我院正通過校國際交流與合作處、國際學院探索與美國蒙哥馬利奧本大學、澳大利亞達爾文大學開展在三本學院護理專業的國際合作辦學項目的可能性,探討通過“3+1”或“2+2”等項目的合作辦學模式和學分互認方式,讓我院學生在國內和國外分階段接受高等教育的宏偉計劃。
(六)制訂開設英語培訓班計劃。
近年來,我國出國留學的學生人數不斷在增加,報名雅思、托福英語學習的學生也在與日俱增,針對這種情況,我院制訂了積極引進優秀外籍人才,聘請外國專家在南華大學船山學院開設出國英語培訓班的宏偉計劃。
(七)制定國際化保障措施。
為了保障我院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規劃的順利實施,我院還制定了一些國際化的保障措施:1.大力加強學校基礎設施建設,努力營造國際化的校園文化氛圍,逐步提升學校國際形象。2.設立專項經費用于學生海外訪學經歷資助、師資隊伍國際合作交流項目、管理隊伍海外培訓等項目。3.成立開展從事各類國際項目的工作小組,認真研究高等教育國際化的有關文件,制定相關的政策和實施指南,以保證國際項目的健康、持續發展。
總之,高等教育國際化是當前各地高校發展的必然趨勢和選擇。各地高校應盡早盡快地探索推動高等教育國際化進程的有效途徑和措施,采“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取其精華,并認真分析研究在推進本土教育國際化進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和解決方法,要在不斷探索和經驗積累中,促進地方高等教育的辦學水平不斷提升。
[1]張芹.高等教育國際化的內涵、標準與對策[J].繼續教育研究,2005(1):90-93.
[2]2012世界大學學術排名——2012[EB/OL].http://www.shanghairanking.com.
[3]陳昌貴,翁麗霞.高等教育國際化與創新人才培養[J].高等教育研究,2008(6):79-80.
[4]張紅玉.高等教育國際化的趨勢和問題[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