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夢姍 嚴婷婷 樓君超 李佳嶸 沈靈亮
(北京師范大學 教育學部,北京 100875)
近年來,教育學本科生就業率普遍偏低,很多教育學本科生面臨“畢業即失業”的就業窘境。北京師范大學的教育學專業是全國重點學科,在師范學校的教育學專業中名列前茅,該專業的錄取分數線每年都是在師大所有專業里分數線最高的。然而,那么多優秀的學生,學習全國重點的專業,在大四本科畢業時,卻面臨著就業難的問題。很多該專業的學生從大一時就開始擔心自己在畢業時無法找到適合的工作,并且有一部分同學因此而后悔當初選擇這個專業。那么社會對教育學專業本科畢業生的需求究竟如何?教育學專業本科生真的面臨“畢業即失業”的窘境嗎?教育學專業本科畢業生何去何從?
畢業生、教師、招聘單位
本研究主要采用訪談法。研究組通過對畢業生訪談了解當前就業狀況,對教師訪談了解到教師對當前教育學畢業生就業現狀的看法與當前措施,對招聘單位訪談確定當前招聘單位對教育學本科畢業生的招聘現狀。
1.教育學畢業生就業現狀
教育學專業畢業生的去向有考研、出國、就業三個方向,其中選擇直接就業的人數偏少。以北京師范大學08級教育學就業情況為例進行分析:出國與國防生各占25%,考研占50%。由于很多學生認為教育學專業的就業情況不容樂觀,早早地就做好讀研究生和出國的準備,而那些考不上研究生和無法出國的畢業生,才選擇了本科畢業找工作。
2.教育學的社會需求現狀
(1)社會需求類型
教育學的“社會需求”可以分為三類,如圖所示,社會用人單位對于教育學本科生的需求主要分為三個方面,包括經濟型需求,事業型需求和行政型需求。經濟型需求是指公司企業需求、媒體需求等,比如一些公司招的銷售人員等屬于此類。事業型需求是指學校需求、出版社需求等,如學校的學科教師、雜志社的編輯等都屬于此類。行政型需求包括學校教育行政需求、政府需求等,如教育局公職人員等都屬于此類。
(2)社會需求統計分析
我們分析了北京師范大學10月到11月份的校園宣講會情況。統計的總招聘單位數為63個,其中招教育學專業單位總數為9個,明確表明不招教育學專業單位數為8個,招聘學科教師的待定單位為46個。與此同時,在待定的學校中80.95%表示能夠接受有輔修背景的教育學畢業生,16.67%表示完全無法接受。由此可見,首先,教育學專業的畢業生在社會企業中的就業前景是較為樂觀的。雖然專業對口的工作數量較少,但是由于教育學作為文科專業,在招聘時該專業的學生仍有很大的選擇空間,很多工作都對專業沒有非常明確的要求,不會明確規定不招教育學專業的學生。其次,有輔修或雙學位證書的教育學本科畢業生由于具有一定的專業學科背景,在就業時更具競爭力。
與此同時,我們也對招聘崗位數目進行了分析,大多招聘教育學的崗位對招聘人數沒有具體限制,而不招聘的崗位數為500個,待定(指招聘學科教師的崗位)為1978個,待定的崗位數中,13%的崗位數明確表示不接受教育學專業畢業生,余下的87%表示能接受教育學專業畢業生。因此當前社會對于教育學專業的畢業生還是有一定的需求的。
根據研究所得出的教育學本科生就業及需求現狀,我們進行了分析并從學生個人,學校,用人單位三個方面總結出相關原因。
1.教育學畢業生
教育學畢業生自身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三個方面:首先,教育學畢業生對當前就業信息的了解不足,存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很多畢業生在沒有了解社會需求的情況下就盲目悲觀,因此在就業季的時候并沒有積極去找工作;其次,教育學專業畢業生在大學四年中所學的知識都是理論方面的,而且大多是屬于社會學范疇的,具有抽象性,可操作性低,不能完全適應崗位的需要;最后,部分教育學畢業生在四年的大學生涯中沒有走到社會上進行實踐,缺乏社會需要的實踐能力。
2.用人單位
用人單位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兩個方面,首先是當前用人單位對教育學缺乏足夠的了解,在訪談過程中很多招聘單位負責人對于教育學存在諸多誤解,認為教育學就是培養師范教師的專業;其次,隨著高校擴招,碩士畢業生人數越來越多,用人單位提出更高的學歷要求(碩士及以上學位),一些用人單位明確表示不接受本科學歷的畢業生;最后,部分學校對專業對口要求較高,這些學校大多是高中或者重點初中等,為了學校發展的需要,對于學科教師的專業素養有著很高的要求。
3.學校
學校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首先,隨著高校的擴招,教育學專業的畢業生人數有了很大增長,畢業生就業競爭比之前愈加激烈;其次,學校當前的培養模式培養出來的理論研究型教育學畢業生既缺乏學校需要的學科知識能力,也缺乏企業需要的實踐能力。在大學四年中,教育學專業的學生主要學習理論知識,很少學習實用的知識,也很少參加實踐活動;最后,學校對與就業相關的指導工作沒有足夠的重視,往往是學生到了四年級才會通知參加一些重要的宣講會,在之前的三年很少對學生進行就業方面的相關指導。
我們根據以上教育學本科生就業及社會需求的現狀和原因的分析,得出了以下幾個結論:用人單位對教育學本科畢業生的需求主要有三種,包括經濟型、事業型和行政型需求;教育學專業在學科教師這個領域就業前景比較樂觀,有很多學校都接受教育學的本科畢業時到其學校擔任學科教師;用人單位對教育學人才有一些共性的要求,如:具有良好的個人修養,熱愛教育,有較高的學歷(碩士優先);不同需求主體對教育學人才的要求呈現明顯的不一致:學校要求應聘老師的畢業生有良好的學科知識能力,對專業對口的要求較高,而教育相關的企業更加看重應聘者的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
根據以上結論,我們提出了以下建議:
1.本科生應該提高英語應用能力以及計算機操作能力,例如在校期間可以利用地處北京的優勢,提高英語聽說能力。此外也要加強計算機操作方面的能力,對于word、excel、ppt、簡單的視頻制作等要比較熟練;
2.學部本科生在學有余力的前提下,可以選擇輔修或選修別的專業的雙學位,教育學的本科生在學習教育學的基礎上,再輔修一門基礎學科,能夠使自己擁有學科專業背景,在應聘學校教師時更具競爭力;
3.在學習之外,學生還可以積極尋找鍛煉自己的機會,比如去公司實習,在提升自我的同時了解自己未來應聘時應該具備哪些能力;或者參加學校組織的暑期實踐活動等,鍛煉自己的實踐能力等;
4.學生在課堂學習之外,也可以學習其他使用的知識,考取自己需要的證書。比如有的同學考取了心理咨詢師資格證,有的同學考取了會計證等,這些證書都能夠在應聘時為自己增加獲勝的砝碼。
1.教育學院可以適當調整教育學本科生課程結構。在著重培養研究型人才的大背景下,給學生更多自由選擇的機會。比如,在大一大二的時候開設實用的就業指導課程,讓學生盡早了解就業情況,逐步發現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
2.教育學院可以給本科生積極的指導,讓同學們了解輔修以及雙學位的重要性,提醒本科畢業不讀研的同學在大一時選擇適合自己的輔修或雙學位專業,以增加其在就業時的競爭力;
3.教育學院可以給學生提供多樣信息。除了各種講座論壇外,學院的就業先鋒隊可以收集招聘單位宣講會的信息,利用飛信平臺及時傳達給院里所有同學,使同學們在平時能夠多了解社會需求,從而通過有方向性的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
4.學院可以根據學生的需求配備導師。畢業后繼續讀研的學生配備學術研究方向的老師,而畢業后就參加工作的學生則配備與研究方向更具實踐性的導師。通過不同導師的指導,學生能夠在其大學生活學習期間得到更適合的指導,從而更好地發展自己的能力。
綜上所述,我們通過調查研究目前社會對教育學本科畢業生的需求現狀,為畢業生的工作提供了依據,也為緩解教育學專業本科生就業焦慮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要實現畢業后順利就業,學院方面在加強指導的同時,學生個人的努力仍然是至關重要的,因此在大學中學生要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通過各種方式提升自己的能力,從而增加自己在就業時的競爭力。
[1]馮向東.學科、專業建設與人才培養[J].高等教育研究,2002(3).
[2]顧明遠.教育大辭典第三卷[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1991(26).
[3]全國十二所重點師范大學聯合編寫.教育學基礎[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9.
[4]王金燕.教育學專業本科畢業生的就業困境及原因探析[J].當代教育論壇,2009(12).
[5]付光槐,劉秀峰.高師院校教學本科生就業難的原因及對策探析[J].高教研究與實踐,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