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藝超 黃潔盈
(廣州醫學院,廣東 廣州 510182)
圖書館文化的概念形成于20世紀80年代初。圖書館的產生和發展源于文化,又為發展文化服務,并在長期的生存和發展過程中形成自己所特有的文化。圖書館文化體現一個圖書館的館風、館貌和管理狀況。良好的圖書館文化,會對館員和讀者產生強大的凝聚力、感召力、規范力和約束力,產生源源不斷的動力源泉;能夠營造出積極、和諧、上進的工作氛圍,對圖書館的發展起著巨大的推動和促進作用。
圖書館是培養人才、服務社會的重要且特殊的資源體,圖書館文化建設得如何,關系到圖書館的社會地位、社會形象,乃至整個圖書館事業的繁榮和發展。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傳統的高校圖書館的管理模式、服務手段及服務內容面臨著新的嚴峻挑戰,正在日益發生著深刻的變革。為了迎接這種挑戰,高校圖書館必須應時而變,在加快數字化、網絡化建設進程的同時,更需要高度重視文化建設與創新,以提高自身生存和發展的內在動力,增強核心競爭力,更好地服務于高校的教學與科研工作,促進高校和諧校園的建設。
和諧校園是一種以和衷共濟、內和外順、協調發展為核心的素質教育模式,是以校園為紐帶的各種教育要素的全面、自由協調。整體優化的育人氛圍,是學校教育各子系統及各要素間的協調運轉,是學校與社會互動、教與學相長、自然與人文相融、學校各項事業協調發展的整體效應。
和諧校園的主要內容是推進辦學思想與辦學實踐的統一,實現人文環境的和諧;推進依法治校與科學管理相統一,實現管理體制和機制的和諧;推進宣傳思想工作與校園文化相統一,實現校園文化的和諧。
大學校園是傳播科學文化知識的園地,擔負著為社會輸送合格高層次人才的任務。應該看到,推進和諧校園建設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也是遵循教育規律的客觀要求。和諧校園作為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給廣大師生提供了積極健康、創新開拓的育才環境,更深刻地影響了他們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高校應該以人為本,以德為先,全面育人。高校建設和諧校園,不僅能為自身改革、發展、穩定奠定牢固的基礎,為學生成長、成才營造良好的環境,而且能為社會和諧作出積極的貢獻。
沒有文化的學校是沒有靈魂的學校,也是沒有品位的學校,而和諧的校園文化體現為一種和諧的文化精神。構建和諧的校園文化,營造和諧的校園氛圍,創建和諧的校園環境,對高校的整體發展起著很重要的推動作用。圖書館是文化的象征,是進行文明教育的重要窗口。高校圖書館可用和諧的文化培育學生,豐富學生的精神內容,引導學生樹立和諧的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使和諧的理念成為學生的重要價值取向,使高校圖書館的和諧文化與和諧校園的構建相互交融、相互促進、共同發展,提高高校的整體辦學水平。
圖書館是廣大師生接受社會文化教育、學習文化知識的課堂。圖書館利用豐富的館藏資源,深入宣傳先進文化,改變讀者的知識結構,提高師生的知識水平,使師生在豐富的信息資源中,學習新知識;在良好的學習環境中,養成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在享受人類優秀文化熏陶的同時,陶冶情操,升華精神,促進師生全面和諧地發展,為構建和諧校園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圖書館是大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基地。素質,是一個人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質、知識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綜合反映。素質教育,是當前高校大學生教育培養工作的重點。高校圖書館,是學生的重要活動場所之一,是他們洞察社會,提高辨別是非、善惡、美丑能力,獲取文化知識、培養創新精神的“第二課堂”。加強高校圖書館文化建設,對于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文化素質、創新精神具有積極的意義。
圖書館是大學校園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學習文化知識、交流思想感情的重要場所,是校園的一個重要公共社區。大學圖書館擔當著大學生文化中心的角色,在和諧校園的構建中作用重大。現代資訊空間里,電視、互聯網等新型信息媒介對圖書館構成了挑戰。相對于新型媒介,圖書館的優勢在于它是一個開放式的公共空間,在傳播信息的時候,能夠將眾人聚集在一起,構成了一個實時實地的集合式閱讀場所,形成一種讀者之間及讀者與書籍、與管理員、與場所之間的“場效應”,一種開放、自由、多元化的獨特的文化氣息。
構建和諧校園,不僅需要高度的物質文明、政治文明作支撐,更需要強大的文化建設和不斷積累的精神文明作為智力支持。圖書館文化豐富深厚,大量中外各家的言論、思想和觀點在這里得到匯聚、展示和延續。高校圖書館可利用這塊文化基地宣傳先進文化,提供健康有益的文化成果,對學生人生觀的塑造,品德的熔鑄,情操的熏陶起重大的作用。
圖書館要提升職工的整體素質,推動圖書館文化的建設,促進校園和諧。圖書館可通過以下方法提高館員素質。第一,開展專題輔導,提升職工的政治素質。圖書館要緊密圍繞圖書館的中心工作,大力加強職工的政治理論學習,通過不同形式的形勢報告會和專題講座,確保職工的思想政治素質獲得不斷提升。第二,開創業務學講,提高職工的業務素質。圖書館要始終重視職工的業務技能培訓,積極為職工提供培訓學習的機會,開展與工作相關的主題講座。通過開展業務學講活動,提高圖書館職工的業務素質,開闊職工的視野,豐富職工的知識,增強職工學習業務、鉆研業務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第三,鼓勵終身學習,提高職工的文化素質。圖書館要積極鼓勵職工,特別是青年職工注重對綜合素質的提升,形成濃厚的學習氣氛,增強職工的學習意識。第四,開展科研活動,提高職工的科研能力。圖書館要多鼓勵員工積極參加科研活動,多發表論文,多申報課題,多形式、多途徑提高圖書館職工的科研能力。
圖書館可通過加強館內建設,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服務于和諧校園。第一,建設開放的圖書館。圖書館的發展離不開開放,以學習中外先進文化,獲取多方豐富的養料,也可以有選擇地吸取未來文化,為高校學生提供良好的精神食糧。第二,充分發揮館內資源的優勢,建立健康有序的閱讀環境。圖書館在采購圖書、期刊的工作中,在促進教學需要的同時,購進較多數量、較高層次的科普讀物,館內的宣傳欄和新書推薦需要及時向學生做好新書介紹,還可有意識地采購介紹科學家發明創造方法的圖書和介紹國內外發明成果創造的期刊,讓學生通過有目的地閱讀優質書刊,受到感染、熏陶,從而達到拓寬知識面,提高自身素質的目的。第三,創建良好的借閱環境。圖書館要重視優美整潔的環境建設,要讓學生明確凈化環境人人有責,自覺養成保持良好學習氛圍的習慣。同時可在館內張貼名人警句,教育他們遵守圖書館的紀律,文明借閱,愛護館內書籍,保持室內環境衛生,提高個人的行為素質。
圖書館對學生信息素質培養所涉及的面較廣,包括圖書館學、情報學與計算機基礎、多媒體知識、文獻檢索知識等。在對學生進行信息素質培養中,應分階段、有步驟地進行。對于剛進校的學生,應介紹本校圖書館概況,開設基礎性講座,如光盤檢索技術、因特網應用技術的培訓,傳授簡要的基礎知識、信息知識。針對高年級學生,可傳授詳盡的計算機情報和文獻檢索知識。除此之外,圖書館可定期舉辦經驗交流會、信息搜集評比會,多方指導學生在提高自身專業水平的同時樹立信息素質理念,自覺接受信息素質教育。
圖書館可通過提高服務質量,促進校園和諧。首先,通過思想政治學習、專業知識培訓等活動,改善和提升職工的精神狀態和思想境界,塑造職工良好的精神面貌,讓職工時刻牢記“讀者第一,服務至上”的辦館理念。其次,圖書館要把工作做深、做細、做實,要發揮圖書館自身優勢,為讀者提供豐富多彩的文化產品,充分發揮服務文化的輻射力、陶冶力、推動力,不斷提升服務的品位。讀者在優質服務中得到感染、愉悅和滿足,圖書館在優質服務中健康持續發展。最后,圖書館要積極開展網絡化信息服務。必須從整體利益出發,全面規劃,進行合理的資源配置,通過網絡的建立,打破地域限制,實現各圖書館信息快捷、及時傳遞。從而有效地實現資源共享,促進圖書館資源的有效利用,增強服務功能,提高圖書館服務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從而促進校園和諧。
總之,圖書館是文化集中傳播的地方,是推動學校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陣地,它以其巨大的教育功能,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發揮著獨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處在校園文化發展的前沿,既與校園文化相適應,同時又處在自身不斷發展變化中,它以創造新時代的文化,推動和諧校園的發展。時代在不斷發展,社會在不斷進步,學生對學校圖書館的文化需要也在不斷變化。只有與時俱進、堅持創新,才能永葆圖書館文化的先進性,在高校和諧校園的建設中作出更大的貢獻。
[1]鄧鳳英.圖書館文化的結構與功能[J].國家圖書館學刊,2007(2):73-75.
[2]滕聿峰.圖書館的先進文化建設初探[J].圖書館雜志,2005(6):21-22.
[3]李光焰.淺談校園文化建設與大學圖書館的改革思路[J].現代情報,2004(5):26-30.
[4]王應寬.高校圖書館在營造校園先進文化方面的作用研究[J].大學圖書情報學刊,2006,24(4):3-6.
[5]唐曄.淺議高校圖書館與校園文化建設[J].中國成人教育,2009(16):42-43.
[6]蔣元芬.略論新時期圖書館文化建設[J].圖書情報知識,2007(117):10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