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 娟
(南京特殊教育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南京 210038)
馬克思從人與自然的歷史性的實踐關系出發,將傳統自然觀中的直觀自然區分為自在的自然和人化的自然。這種“人化自然”的思想是人類對自然界認識的重大飛躍。
“自在自然”與“人化自然”相對,亦稱“純自然”或“第一自然”。自在自然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規律以一種既無目的性又合目的性的模式發展著。自在自然的無目的性發展是相對人化自然在人的干預下按照人的目的發展而言的。自在自然的合目的性發展從理論的角度來看:“并不像人們所認為的那樣只是僵死被動的機器,而是一種高度自主能動的存在,在自然演進過程中同樣蘊涵著內在的目的性。 ”[1]
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指出:“不僅五官感覺,而且所有精神感覺,實踐感覺,一句話,人的感覺,感覺的人性,都只是由于它的對象的存在,由于人化的自然界,才產生出來了。”[2]在這里馬克思所說的“人化的自然界”是指作為人的認識和實踐活動的自然界,即被人的認識活動和實踐活動打上了印記的那部分自然界,人們在自在自然的基礎上,通過自身的實踐活動對自然界進行加工、制作、享用和消化,使自然界成為人的精神的和物質的生活和活動的資料的自然界。
馬克思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批判了費爾巴哈把人的本質理解為“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指出:“從前的一切唯物主義,包括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主要缺點是:對對象、現實、感性,只是從客體的或者直觀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們當做人的感性活動,當做實踐去理解,不是從主體方面去理解。”[3]在實踐中,人民群眾一方面必須按照客體的尺度,按照客觀規律辦事,另一方面要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按照自己的價值尺度、需要和能力改造客體,使客體成為對人有用之物。
馬克思關于人的發展就是指每個人在勞動、社會關系和個體素質等諸方面的全面自由而充分的發展,人的發展的內容包含有:人的勞動的發展、人的社會關系的發展和人的自由個性的發展。
人的發展實際上是人的勞動的發展,就是人的勞動能力和勞動形式的發展,勞動是人區別于動物的根本標志,是人的本質特征。馬克思明確指出:“我們把勞動力或勞動能力,理解為人的身體即活動的人體中存在的,每個人生產某種使用價值時所運用的體力和智力的總和。”[4]
人的發展就是人的社會關系的發展,就是人的社會關系的豐富性和人對社會關系的控制程度的發展。個人與其他人建立了普遍的關系,而這種關系主要表現為物質交換關系。而普遍的需求和供給互相產生的壓力,促使毫不相干的人發生聯系。因此,這種普遍的物質交換關系的建立和擴展,在個人和其他人之間建立了更加緊密的和普遍的相互依賴關系。
人的發展實際是人的自由個性的發展,就是人的獨立性和自主性的自由發展。人因體力、智力、能力、意志、情趣、愛好、特長等屬性存在差異,只有不斷發展和完善自身屬性,自覺發揮和運用個人才能,創造性地改造客觀世界,才能在不斷超越現實的過程中創造自己的歷史,追求理想的境界。
馬克思認為:“社會不是由個人構成,而是表示這些個人彼此發生的那些聯系和關系的總和。”[5]社會是一個起源于物質生產過程的具體歷史范疇,人們在生產物品的同時也生產著他們之間的關系,這些“生產關系總合起來就構成為所謂社會關系,構成所謂社會,并且是構成為一個處于一定歷史發展階段上的社會,具有獨有的特征的社會”。[6]馬克思認為社會不是實體性的存在,而是關系性的存在。社會不是抽象和神秘的存在,而在是人類生產和再生產的實踐活動過程中歷史地創造和發展起來的,是他們之間的一切關系和聯系的總和。
馬克思認為社會發展是指以社會為主體的發展,從形態上看,它是指社會整體的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演化和進步;從內涵上看,它是其內在的基本結構及諸具體環境的不斷趨向“合理性”的變化;從本質上看,由于社會歷史主體是具體的、歷史的人,因此,社會發展的實質是人類及其生存方式不斷完善的過程。
社會發展首先突出表現在生產力的發展上,生產力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動力。馬克思從研究社會基本矛盾運動入手,通過對人類社會實踐的考察,確認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是社會基本矛盾的引發者和內在的動因,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人類社會發展形態的更替,是一個從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復雜的演進過程。
自然界是人的母體,人是自然界的產物,兩者的次序是先有自然后有人,人根源于自然界,人本身包括意識都是自然界高度發展的產物。
人類起源于自然、生存于自然、發展于自然,人與自然本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人在改變著自然,自然也在改變著人,正是這種二者的互動和順應的過程,人由原始的與類人猿不分的智能低下狀態的人進化到了今天的智能人,社會則由刀耕火種發展到今天的信息智力化社會,自然界也由純本真的自然狀態發展到今天的人化自然狀態。
人類社會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全部歷史都是為了使‘人成為感性意識的對象和使‘作為人的人’的需要成為‘自然的、感性的’需要所做的準備。歷史本身是自然史的一個現實的部分,是自然界生成為人這一過程的現實部分”[7]。馬克思這句話的意思是自然界對社會的基礎作用就在于自然界是社會產生的前提,社會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正是人與自然的物質變換過程即勞動創造了人和人類社會,全部社會關系都根源于人與自然的關系,最終根源于自然界。
社會的發展必須遵循自然發展的規律,社會為了自身的持續穩定的發展、為了保證對自然資源、自然條件的永續利用,就必須與自然環境的狀況相適應。社會必須在促進自然的平衡與發展的前提下實現發展。
人的發展與社會的發展是辯證統一的關系,人的發展既是社會發展的手段,又是社會發展的目的。社會的主體是人,離開人和人的實踐活動,就沒有社會和社會內容,離開人的發展,就談不上社會的發展。人的發展是評價社會發展的重要價值尺度,社會發展要以是否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其價值判斷標準。
在馬克思看來,人類社會的發展就是人在不斷創造自己對象世界的過程中逐步實現自己全面發展的過程,人的發展和社會的發展是一致的。一方面,社會是人的社會,它既是人自身本質力量對象化活動的結果和現實表現,又是制約人進一步活動的環境條件。另一方面,人作為社會活動的主體,其自身的發展必然推動社會的發展。
生產力是人們獲取生活資料的活動方式,是人們解決人和自然之間的關系,并占有自然、保存和發展自己的唯一途徑。從這個意義上說,發展生產力也就是發展人的本質力量。因此,生產力的發展不僅表現在物質的不斷豐富上,而且表現在人的不斷發展上,生產力的發展是人的全面發展的基礎、前提和必要條件。
人的發展是社會與自然和諧協調的持續演進過程。人類社會是自然界長期進化的產物,它生存于自然環境之中,并且和自然環境一起發展起來。馬克思主義認為自然界、人和社會是統一的,馬克思指出人靠自然界生活,自然界是人為了不致死亡而必須與之處于持續不斷地交互作用過程的人的身體。人的發展、社會的發展依賴于自然的發展,自然的發展制約人的發展、社會的發展,人類社會的存在和發展一刻也離不開自然。
人類的發展史、社會的發展史說到底是自然的發展史。人類的發展史本質上就是自然史的一部分,人類的發展史是受著自然發展史制約的,自然史決定著人類歷史的發展,社會發展是有規律的自然歷史過程。
勞動使自然的發展、人的發展和社會的發展完成了統一。馬克思認為勞動是一人自身的活動來引起、調整和控制任何自然之間的物質交換的過程。勞動是人們為了在對自身生活有用的形式上占有自然物。而為了達到這一目的,社會的勞動方式就必須與所用的自然環境相適應。在勞動的實踐過程中,人的能力得到了發展與提高,社會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而發展,自然也按照人的目的而有規律地發展。
[1] 儲昭華.自由與自然:讓理想回歸大地.江海學刊,1999,5:81.
[2]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126.
[3]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8.
[4]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90.
[5]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220.
[6]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487.
[7]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劉丕坤譯.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