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暉
(廣東藥學院 圖書館,廣東 廣州 510006)
閱讀是人們接受教育、發展智力、獲取新知識新信息的根本途徑。在信息和知識主導經濟發展的今天,閱讀更成了人們精神生活的重要表征。[1]對于大學生來說,閱讀有利于知識的積累和擴展,提高綜合文化素養,塑造其良好的道德風尚,助其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而高校圖書館作為文化傳播的陣地,具有豐富的文獻信息資源,是大學生們學習和讀書的最主要場所,因此更應該注重閱讀文化的建設,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引導大學生多讀書,讀好書。
閱讀教育是大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閱讀教育,才能培養閱讀文化共同價值觀、良好的閱讀行為、閱讀技巧、閱讀心理、閱讀能力等。[2]倘若不能在高校很好地推行閱讀教育為建設閱讀文化鋪路,則閱讀文化的建設就缺少了基礎支撐,難以順利進行。而由于高校和學生兩方面的原因,閱讀教育在高校的開展一直未見起色。對高校校方而言,因為現今的大學排名主要是靠科研和核心期刊論文等來排名,所以對閱讀文化建設這一塊重視的程度不夠,開設的課程、講座都很有限,致力于閱讀文化建設研究的研究人員很少,研究成果也比較少或不夠深入,在傳統經典文化閱讀這一方面的教育開展得不夠,導致大學生對傳統經典文化的閱讀不多也不夠深入,整體的閱讀能力和閱讀水平下降。而對于大學生,由于受到就業競爭的影響,學習方向和目的具有較大的功利性[3],即傾向于選擇外語類、技術類、經濟類等能直接增強自己就業競爭能力的課程進行學習,而對于閱讀教育等作為加強自身修養之用的課程則不冷不熱,不會投入多少精力和時間,因此造成閱讀教育的受冷落乃至沒落。這樣的后果就是作為大學生基本素質之一的信息素養就會因此下降[4],閱讀能力和技巧、效率得不到提高,就不能有效地利用各種信息資源,知識的價值得不到足夠體現,直接的后果就是教育質量的下降。
在這個被多媒體和數字化資源包圍的時代,大學生閱讀的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不再是單純的紙質閱讀,而更多通過廣播、網絡、數字、音像等各種方式獲取信息,這種集圖、形、音于一體的閱讀模式,以其“直觀形象、淺顯易懂、方便快捷、刺激愉悅”的特點迎合了大學生追求新奇、喜好感官刺激的心理而得以迅速普及[5],但這些圖像閱讀過于簡單,直接地占據了讀者的腦海,沒留給讀者足夠的空間去進行思考和想象[6]。另外,由于生活節奏的加快,大學生面臨不小的就業和學習壓力,還有閱讀教育的缺失,造成大學生的閱讀情趣和閱讀品位下降,閱讀理念更出現嚴重的偏離,導致大學生容易對研究式的深層次閱讀產生厭倦感,他們很少閱讀文獻類、技術類的專業書籍,更傾向于武俠、言情、戲說歷史類小說、明星傳記、漫畫等“快餐書籍”來追求浮淺的感官愉悅,以快餐式閱讀的感官享受來代替文化經典的思想洗禮,從而思維、修養和品位變得簡單、貧乏。這種盛行的“淺閱讀”、“快餐文化”不但不利于提高大學生的綜合能力、知識的積累,反而使大學生喪失對于人生、社會價值的自主思考,失去精學習、深研究的進取、探索精神,長久以往其人生觀、價值觀、社會責任感將發生嚴重偏離。總而言之,這些占主導地位的視覺文化對傳統閱讀文化形成了猛烈的撞擊,使傳統的閱讀理念和針對新時代提出的“生態閱讀”、“快樂閱讀”等理念被冷落,學生們的閱讀理念明顯偏向“享樂閱讀”、“淺閱讀”等。閱讀理念是人們進行閱讀的動力和指引,決定了一個人閱讀的質量高低、層次深淺、價值取向等,如果繼續任由學生們的閱讀理念偏離正確方向,任由 “淺閱讀”“快餐閱讀”侵蝕大學生的時間和精力、心智,則何談振興文化、富強國家,就連學生們能否成才都令人擔憂。
隨著我國網絡基礎設施的發展和完善,電子移動設備的迅速普及,以及各類網絡資源的日益豐富,人們可以隨時隨地從網絡上獲取各種各樣的信息,網絡閱讀率大幅度地增長,屏幕閱讀、移動閱讀正在成為主流閱讀習慣[7]。而走在潮流前端的大學生,無可避免地將這一趨勢帶入校園閱讀之中,以超文本、超媒體為特征的網絡閱讀已成為大學生的一種重要學習方式,通過各種數據庫,大學生可以方便、快捷、準確地獲取自己想要的專業知識和信息,而在線學習系統等新的學習方法則賦予了大學生課堂之外新的學習機會和方式,且因其易于獲取更受大學生的認可。受以上因素影響,大學生用于網絡閱讀的時間越來越多,甚至超過了實體閱讀的時間,通過網絡獲取信息和學習資源,已經成為大學生享受閱讀服務的一個重要平臺,并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改變著他們的閱讀心理和閱讀習慣。目前,網絡閱讀作為一種嶄新的數字化閱讀方式,已經非常盛行。但這樣一來,不少問題隨之出現。因為過于沉迷網絡,學生之間的交流難免減少,網絡孤獨癥等無疑會對學生們的日常社交造成影響[8];另外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信息呈現大爆炸,網絡上的信息也因此浩如煙海、良莠不齊,大學生未經相應的閱讀教育,將很難在其中正確挑選出對自己真正有用的信息,從而在瀏覽網頁信息的過程中耗費大量時間精力而收效甚微。
重視校園閱讀環境氛圍建設閱讀文化的建設與學校、院系圖書館緊密相關聯的,它需要一套合理、完善的組織機構和管理機制。因此,須成立專門的組織機構進行統一部署、統一規劃,這就需要得到校領導的支持和重視,把閱讀文化納入到校園精神文明建設之中,納入到圖書館的發展規劃之中去,并成立專門的閱讀文化教育小組負責加強閱讀文化建設,小組成員由校領導和圖書館成員及其他院系老師組成,通過協商制定閱讀文化建設實施方案。如定期地舉辦閱讀文化活動,并把它作為一項制度規定下來。重視校園閱讀環境氛圍建設,環境氛圍對人的影響是巨大的,圖書館是學校的一個窗口,通過它可以反映一個學校的文化內涵和文化環境,高校圖書館必須堅持“倡導閱讀、組織閱讀、服務閱讀”的原則,將組織讀書活動常規化、制度化,要將新書通報、書目推薦、閱讀指導與舉辦讀書活動周或讀書活動月等納入讀者服務的常規內容。[8]總之,大學閱讀文化建設要取得實效非一日之功,需要持之以恒,建立長效機制。
首先,圖書館可以在館員中成立一個導讀小組,專門負責指導學生的閱讀工作,導讀工作對讀者利用文獻往往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尤其對求知欲強的大學生們,他們有必要借助圖書館這一知識寶庫來了解和認識社會使自己的思想逐漸成熟起來。[9]導讀小組成員不但要有學圖書情報學和信息管理學的,還要有學心理學及其他學科的,通過向學生發放調查表了解大學生的心理特征和心理閱讀需求,調查后有針對性地把圖書館現有的好書以圖表的形式掛放在圖書館網頁上,并在一旁注明每本書的點擊率;也可以利用傳統的專家推薦書目具有的權威性和每月圖書銷售排行榜,在圖書館的網頁中建立一個“讀書欄目排行榜”,包括文學的、自然科學、社會學、哲學等一批好書,為大學生提供方便適宜的閱讀引導。另外圖書館還可以根據社會發展中的熱點、焦點等問題,推薦熱點導讀目錄,使讀者在有限時間內,了解書目概要,遴選需要的書籍,這樣既避免了閱讀的盲目性,又培養了讀者的閱讀熱情。其次,為了不使大學生沉迷于網絡,被網絡所控制、所奴役,圖書館的信息管理員在開展信息導航時可采取過濾和加密措施,將文化垃圾和學生不宜接觸的信息及時隔離。最后是對經典文化的閱讀引導,大學生閱讀文化經典,可以陶冶情操,凈化心靈,啟迪智慧,提高道德修養。圖書館可以通過和其他院系老師合作,共同開設經典文化課,舉辦經典文化講座和名著名篇欣賞,并組織學生展開討論,讓他們意識到學習和探討經典文化的價值,以及這些傳統經典文化對他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有何影響。總之,閱讀引導帶來的作用是巨大的,潛力也是無限的。
提高館員素質,對館員進行定期地在職培訓和參加繼續教育,使館員在工作中以讀者為中心,堅持“服務第一,讀者至上”這一服務理念,主動熱情地為讀者提供優質服務,不斷提高服務質量,滿足讀者需求,主動地為讀者推薦好書和新書,取信于讀者,給讀者當好導航員,把讀者服務工作做得更加出色。
不同的讀者對閱讀需求不同,圖書館要根據大學生的閱讀需求,做好服務引導工作。首先,要有一個環境優雅、整潔干凈的閱覽室,好的讀書學習環境,就能吸引讀者坐下讀書;其次,盡可能滿足每位讀者的需要,針對高低年級學生不同的需求,推薦不同的讀物,同時引導他們制訂讀書計劃,在這份讀書計劃中,應包括文、哲、史、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方面的書,這樣不但可以使學生獲得淵博知識,而且還能充實專業知識,從而克服閱讀盲目性和不良傾向,面對剛入學的新生,圖書館要開展新生入館教育和培訓,使這些學生主動、積極地利用豐富的館藏信息資源。
[1] 張懷濤.大學閱讀文化的內涵與地位[J].圖書情報研究,2011,4(2):1-7.
[2] 謝衛國.大學閱讀文化的校園環境建設[J].圖書情報研究,2011,4(2):11-13.
[3] 王真.高校圖書館構建閱讀文化研究[J].河南圖書館學刊,2009,29(5):18-19.
[4] 李莉.高校圖書館培育閱讀文化初探[J].民族論壇,2010,(9):53-54.
[5] 馬麗飛,古江華.高校圖書館閱讀文化的構建[J].經濟研究導刊,2011,(36):314-315.
[6] 周憲.重建閱讀文化[J].學術月刊,2007,39(5):5-9.
[7] 田磊.閱讀文化的變遷與圖書館的文化責任[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1,(9):6-9.
[8] 楊尤嘉.淺析高校圖書館閱讀文化建設[J].圖書館界,2010,(5):78-80.
[9] 曾麗容.大閱讀時代高校圖書館對大學新生引導[J].中國科技創新導刊,2011(28)25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