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洪波
(武漢科技大學 研究生院,湖北 武漢 430081)
新中國成立初期,國家提出要在高校設立政治輔導員,不少高校建立了輔導員制度,主要做政治工作,是學生的“政治領路人”。進入21世紀,黨和國家更加重視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004年黨中央、國務院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明確指出高校輔導員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的主體。學生輔導員輔學生成長,導學生成才,圓學生夢想,對高校人才培養質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強學生輔導員自身素質建設和職業發展規劃尤為重要,總結起來就是要做“七型”輔導員。
一、不斷加強學習,做學習型輔導員。
輔導員工作涉及學生方方面面,如思想教育、就業指導、心理咨詢、獎貸助補、學生黨建、學風建設、校園文化等等。輔導員要處理好各項工作,不但需要具備扎實的業務功底和豐富的知識儲備,而且還要能夠不斷吸收新知識、新信息,掌握學生工作新技能、新方法。當今經濟社會飛速發展,學生的知識量在成倍增長,隨時都會對輔導員的工作提出新要求。因此,輔導員加強學習,不斷學習十分重要。要想學生全面發展,輔導員首先要通過不斷學習使自己全面發展。輔導員要具有廣泛涉獵科學文化知識的能力,熟悉網絡、QQ、手機、飛信、博客、等現代信息交流手段,了解政治、經濟、體育、娛樂等方面最新發展動向和趨勢,只有這樣才能與學生進行平等對話與交流。這對輔導員學習素質和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所以輔導員要像木匠釘釘子一樣,有“擠”的精神和“鉆”的精神,擠時間學習,刻苦鉆研。
二、努力提高自身修養,做魅力型輔導員。
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門藝術,現在輔導員的工作對象都是“90后”,輔導員的魅力在于睿智,一名充滿魅力的輔導員,首先應該具有淵博的知識,做到“學高為范”。另外就要具備人格魅力。在講求個性自由的新時代,輔導員應積極探索,找到適合自己的新的輔導學生的模式與方法,以吸引學生更好地成長,圓滿地度過大學生活。著名的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只有人格,能影響人格的發展和形成。”有什么樣的輔導員就帶出什么樣的學生,此語集中反映了輔導員對學生、對學校、對社會的重要責任。輔導員與學生聯系最多,相處的時間最長,接觸的機會最頻繁,是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第一線的組織者和教育者,扮演著指導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角色。這就要求輔導員有意識的培養自己的個人魅力,努力做一名深受學生喜歡的輔導員。正所謂“親其師方可信其言,信其言方可悟其道也”。輔導員的素質高低,不僅直接關系到學校日常工作的順利開展,而且直接影響到學校社會聲譽,更為重要的是輔導員的個性、人格魅力,對學生的影響非常深遠。當老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在引領學生在向善向美的路上前進的時候,學生自然會佩服你,感激你,認可你。一個優秀的輔導員,通過自己有效的組織管理,可以凝聚班級全體同學的力量,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形成良好的學風、班風,在各種活動或比賽中就能取得驕人的成績。
三、關心學生成長成才,做愛心型輔導員。
輔導員首先要熱愛自己的工作,喜歡自己的學生。輔導員和學生在一起時至少是雙重身份,既是一名老師,又是他們的朋友。
一名成功的輔導員老師,他能尊重學生,對學生有親近感,能走進學生心靈。輔導員要熱愛自己的學生,關心他們的生活,經常找學生談心,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對學生要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培養學生自立能力和自強意識,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做到既有情感中的教育,更有教育中的情感。無論是學生是富裕的還是貧困的,無論是來自城市還是鄉村,無論是調皮的還是聽話的,都需要得到老師的重視和關愛。從一些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的輔導員身上受過愛的滋潤、愛的激勵的學生,反過來又會把得到的這份愛轉化成一種刻苦學習、努力鉆研的強大動力,一種回報社會、報效祖國的強烈責任感。目前,越來越多的心理咨詢、心理輔導工作被引入校園,這些幫助固然是必要和重要的,但是愛心才是根本,只有技術沒有愛心的輔導是難以深入學生內心的。
四、積極深入學生之中,做奉獻型輔導員。
大家都說“學生工作是無底洞”,你有多少時間和精力都可以投入進去,輔導員工作很瑣碎,只要學生在校,輔導員就沒有閑的時候,從早到晚都是忙忙碌碌,而且,有時候付出了卻不一定能得到認可。學生可能會在晚上十一、二點打電話給你,那個時候也許你已經睡了,但是學生一定是遇到了自己無法解決的麻煩才求助于老師的,因而,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及時給予學生幫助是無可厚非的,這也是輔導員常遇到的事。輔導員與學生的關系有別于一般的師生關系,可以說輔導員是學生離家求學路上除父母親以外的生活上的師長。他們不像其他任課老師,他們的職責更多的是關心學生,幫助他們解決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難,所以他們往往更加親近學生,更加了解學生的想法與需要。我們相信任何學生都不愿意因為學業問題而提前離開學校,任何學生都有值得鼓勵和信任的一面,成績不好的反而更需要老師的重視和關注。只有具備了“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無私奉獻精神,滿腔熱血育英才,對學生的教育才能產生震撼心靈的力量,并擁有持續的影響力。
五、以學生為本,做服務型輔導員。
輔導員處于學校與學生聯系的第一線,和學生保持著比較固定的直接聯系。學校的每一項要求、每一次活動安排基本上都是通過輔導員傳達并布置到學生中的,新時期的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應以服務為主,要服務于學生的學習,服務于學生的生活,服務于學生的全面成才。從是否有利于學生的全面成長,解決學生最關心、關系最密切的實際問題出發,急學生之所急,想學生之所想。輔導員工作是一項以人為本的工作,工作中應該樹立服務意識,盡一切力量在學生們的學習、生活、思想各方面予以幫助引導,如幫助貧困生解決勤工助學、申請貸款的問題;組織大型課外活動豐富同學們的業余生活;細心觀察、了解學生們的內心活動,及時預防、解決心理問題;充分發掘、培養學生興趣、特長,增強他們的綜合素質;注意了解傾聽同學們對學校工作不足之處的批評建議,對合理的意見、建議及時向學校反映。在處理比如學生助學貸款、就業等與學生個人利益密切相關的工作時,要做到公平公正。總之,要從全局著想,從點滴處著手,保障同學們順利完成學業。
六、搞好職業規劃,做職業型輔導員。
輔導員工作的特殊性表明,他們應經過嚴格的培養而具備良好的專業知識與專門技能,并對學生的教育具有責任感,能對受教育者的健康成長提供幫助。這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理解“職業型”。一是工作越來越專業化、職業化;二是輔導員工作可以成為事業。首先,輔導員的工作是創造性勞動,需要機智與技巧,而這需要通過長期的實踐才能養成。通過專門的系統的職業訓練和實習,有利于快速、高質量地形成輔導的技能和技巧,例如,普通話、演講、語言交流、心理咨詢、組織活動、職業策劃、信息處理、日常生活等方面的技能和技巧。這種專業化表現在語言方面就是對語言的構思、組織和運用等方面的語言修養,以及對語言的啟發性、科學性、邏輯性、直觀性、情感性、幽默性、教育性、通俗性、靈活性的把握程度等,要講究談話、表揚、批評教育等的口頭語言的技巧,等等。具有教育智慧,是輔導員專業素養達到成熟水平的標志。成為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事務管理、就業指導和校園文化建設等方面的專家型思想政治工作者。其次,輔導員工作可以成為一門事業。輔導員工作是一項光榮而神圣的事業,直接關系到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長遠大計,也直接關系到學校的改革、發展和穩定。輔導員作為教師隊伍和管理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樣要承擔“傳道、授業、解惑”的職責,輔導員傳的是文明之道,授的是立身之業,解的是人生之惑。這項事業本身的意義就足以吸引一大批優秀人才為之奮斗,為之奉獻。
七、不斷開拓進取,做創新型輔導員。
創新是高等學校進步的靈魂,過去的經驗證明,高等教育取得的各項成果都有賴于創新思維的不斷涌現。輔導員最基本的工作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它本身就是一門科學,需要不斷地研究和探索,才能更好地適應新形勢的發展與要求。
創新能力是指輔導員在其從事的思想政治工作中不墨守成規,不拘泥于舊的思維模式和框架,勇于并善于創新,隨時根據社會的發展變化不斷豐富、完善學生工作內容,把創新精神貫穿于學生工作的始終。輔導員工作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其工作對象的多變性與差異性,決定了輔導員工作本身就應是一種創造性勞動。我們正處在一個教育深刻變革的時代,新問題層出不窮,過去單純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顯然已不能適應現實的需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嚴峻和具有挑戰性。這就要求輔導員在繼承與發揚優良傳統的基礎上,不斷增強創新能力,尤其要在工作方式、管理理念、思維模式等方面不斷進行創新。工作方式創新要求輔導員改變過去單純的命令式的學生管理方式,而應當在教育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務育人的理念下,以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目標,采取人性化和個性化的工作方式,把原來的管理學生變為管理學生與學生自我管理相結合的新的工作方式。思維模式創新則要求輔導員具有敏銳的洞察力,通過敏銳的觀察從普通平凡的現象中發現不尋常的東西,運用創造性的思維、活躍的靈感、獨特的視角獲取新的信息。因此,創新能力就成了輔導員職業發展各種能力中最具根本意義的能力,也是輔導員提高學生工作水平的不竭動力。
[1]王濤.關于高校輔導員隊伍職業化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07(1):26.
[2]朱以財.轉型期高校新教師群體心理的調適與整合[J].高教發展與評估,2009(4):98-105.
[3]周先進.高校輔導員職業化建設必須強化五項機制[J].湖南社會科學,2006(3):151-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