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利娟
(遼寧職業學院,遼寧 鐵嶺 112001)
在進入21世紀的今天,日本明確制定了科學技術創造立國和文化立國兩大戰略,從家庭、學校、成人教育、老年教育都予以關注,可見,政府的大力支持、學者的深入研究、民間的熱情參與,在日本掀起了終身學習的熱潮,終身學習也作為一項經常性的日常工作,開始在日本的全國各地——無論是城鄉還是機關或者學校,都被有條不紊地開展起來。那么,現代教育在日本是如何一步步發展起來的呢?
1965年12 月,日本派御茶水女子大學校長波多野完治教授作為委員出席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舉辦的成人教育推進國際委員會議,該會議討論了保羅·朗格朗關于終身教育的報告并決定請他到日本講學。至此,終身教育已引起日本專業學者及大眾的普遍關注。此后有關終身教育的研究成果也逐漸增多,如據不完全統計,1970年以前僅為23篇,但1971年增加到26篇,1972年47篇,1973年53篇,1974年43篇,1975年41篇。這充分說明終身教育作為一種新的教育理念已經逐漸為人們所認同。
日本的經濟產業界也曾對終身教育思想做出積極反應,20世紀60年代后半期,主管教育的政府部門也開始了對終身教育思想的關注,于1971年發表了研究報告,分別為《關于今后學校教育的綜合擴充整備的基本政策》和《關于適應社會結構急劇變化的社會教育的應有狀態》。此后,終身教育理念開始作為教育政策立案的觀點依據被提出,其中中教審報告的提出積極促進了日本教育史上的第三次教育改革,社教審報告則從社會教育的角度主張在社會變動的情況下,從終身教育的高度關注人不同時期的教育問題,這才是振興國家社會教育的主導。
總而言之,這一時期的日本處于引進、吸收別國先進教育思想的階段,尚未有自己獨有的終身教育思想體系,而且終身教育的構想也基本停留于簡單理念層次,尚未進入到“實體化”階段。
自1977年之后,日本的終身教育開始進入重要的探索具體實踐模式和終身教育相關政策形成的關鍵時期。如秋田縣、山形縣、巖手縣等實踐終身教育理論的先進縣,在文部省的支持扶植下,已形成了完善的行政組織和推進機制,并逐步建立起供終身教育發展的協助性設施和信息渠道。從日本不同地區開展終身教育取得的經驗、教訓可以看出,日本正在逐步促成國際終身教育理論本土化。這主要體現在如下幾方面的轉變上。
1.從“終身教育”轉向“終身學習”
日本中教審通過4年的努力調查,于1981年6月完成了《關于終身教育》的報告,很明確地,終身教育被作為國家教育政策目標提上日程,該報告強調“整個社會要廣泛地立足于終身教育的思想,尊重個人為提高自己所作的努力,并給以公正的評價,亦即向所謂的學習社會方向努力?!比毡窘逃叻秶鷥仁状尾捎?“終身學習”這一專業術語進行表述,并對“終身教育”和“終身學習”的關系做了區分,在某種意義上,將其稱為終身學習是較為準確的。由此,為了盡快實現這種終身學習模式,個體都需要培養其自主學習能力,并在多樣的教育機會之中學會選擇,并予以綜合地取舍與豐富,這就是所謂的終身教育思想,即,終身教育的目標是讓每個人成功地度過豐富多彩的一生。
作為日本國家教育政策常用語,“終身教育”到“終身學習”的轉變,其主要意義不在含義的更改,而更加強調改變以往傳統教育制度中的“劃一性”和“強制性”,主張積極實行“重個性、強調自律和自我負責感”的教育原則。雖然在政策中已經將終身教育改為終身學習,但兩個名詞在具體的實踐中經常通用。
2.向終身學習體系過渡
日本臨時教育審議會于1984年9月正式成立,1985年6月—1987年8月臨教審共計提出四份咨詢報告,這些都成為日后日本教育改革的主要依據。建立“終身學習社會”是日本向終身學習體系過渡的必要目標,日本終身教育相關政策強調終身學習社會要讓學習個體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必須在任何時間、任何場所對每個人做出專業資格、學歷、專業技能、知識水平等方面的不同層次的評價。日本提出的“終身學習社會”,實質上是學習社會論的具體化形式。
3.終身教育政策的形成及發展
日本是較早地接受終身教育思想的國家之一,早在1971年,日本就有《社會教育如何適應社會結構急劇變化》的咨詢報告書,其中闡述了終身教育產生及發展的社會時代背景。自1971年以來,共主持召開了五次教育審議會,而每次審議會的內容幾乎都涉及終身教育。1981年中央教育審議會首次提出“終身學習”的思想,確立了向“想學習社會的方向努力”的改革目標。
20世紀90年代,日本繼前兩次教育改革后,掀起了教育史上第三次教育改革浪潮,此次改革除強調學校教育需尊重個性、重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考力、表現力這一特點之外,另一個非常重要的特色就是,提出要一改僅以學校教育為中心這一陳舊的思想,主張將“學歷社會”逐步轉向“終身學習化社會”。這也是日本對當時國際上先進“終身教育”思想的借鑒,倡導人們不要再把教育改革僅限定于學校教育制度之內,積極克服原有“學歷社會”的弊端,提出重組國家教育體系,為逐步建成“終身學習化社會”而努力。至此,日本終身教育發展有了政策理念上的保障,為其今后終身教育理論及實踐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時至今日,日本曾在21世紀初就具有的對終身教育的熱情有增無減,仍然在不斷地吸取上世紀90年代以來終身教育政策的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拓展新的思路。
1.設置專門的終身教育機構
1988年7 月廢止了社會教育局,成立了終身學習局,至此,文部省開始以市鎮村為單位,對終身學習示范市鎮村給予國庫補助,構建推進終身學習的據點設施。在縣一級大多開設終身教育中心、社會教育中心,市鎮村一級則通過對公民館進行改變配置,作為推進終身學習的設施。
2.采取更多靈活開放的教育形態及方法
我們可以從實施主體和學習主體角度分別考察,從而將終身教育的形態分為教育形態和學習形態。從教育形態角度看,日本終身教育的形態主要有:政府和地方公共團體等公共機構實施的形態;民間團體等實施的形態;利用通訊媒體進行函授教育的形態。還可把前兩者稱為設施利用型,后者稱為媒介利用型。
從學習形態角度看,日本社教育的形態可分為:集團學習的形態;個人學習形態;個別學習的形態。集團學習是日本終身教育的傳統形態,其中學級、講座等學習活動是戰后日本終身教育的一大特色,是基本形態。個人學習形態又可分為媒介利用型和設施利用型,個別學習形態是集團學習和個人學習相結合或相互交叉進行的一種特殊形態。三種形態成“螺旋狀”展開。此外,我們可把終身教育的實施方法大體上分成以下幾類:講座、學級、學校等辦法;講演會、講習會、研究會、座談會、展示會等方法;學校“擴張”或學校開放的方法;利用視聽教具的方法;函授教育的方法;利用終身教育設施的方法,等等。
3.為終身教育發展提供便利設施
為了滿足人們適應社會進步而產生的對終身教育的客觀需求,日本十分重視終身教育的設施建設。終身教育的設施,除學校外,有圖書館、博物館(含美術館)、公民館、文化會館、體育設施,以及老人福利中心、農村環境改善中心等。其中日本公民館在長期的發展之中也形成了其主要的兩個原則,即民主和自治。公民館向全體國民的開放便體現了這一基本思想。公民館基本上是免費的或者僅僅對部分活動項目收取極少的成本費,這一點也保證了公民的教育權和學習權。
日本作為率先進入實踐終身教育這一新思想行列的教育大國,在全國范圍內興起了終身學習熱并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我通過對日本終身教育發展狀況的了解、分析,總結出如下可供我國借鑒的經驗。
日本是一個重視依法治教的國家,日本的終身教育和終身學習已經成為整個國家教育法規的重要指導性原則和重要組成部分。早在1987年10月6日,政府就公布了“教育改革推進大綱”,該文件共列出八項重大改革措施,而處于首位的就是“關于終身學習體制的整備”。隨后又于1990年7月頒布了專門為終身教育制定的法律 《關于完善振興終身學習政策措施的推進體制的法律》?!渡膶W習振興推進整備法》制定后,開展和推廣終身教育的各種活動具有了法律依據,這也是終身教育在日本取得有效成果之根本所在。
日本以實現“學習社會”為主要目標,在國民教育體系中確立了終身教育框架體制。為了實現建立“人人都能既自覺又自然地進行學習活動”的終身學習社會,日本十分重視終身教育的宣傳工作。《關于終身教育》和《關于適應今后社會變化的終身學習振興方策》等咨詢報告,都號召日本國民及社會各界重視終身學習,積極參加終身學習活動。
日本政府對終身教育理念的導入、政策的制定,還是實踐活動的推動,始終都給予了極大的重視和支持,并在落實有關教育經費上采取了以下舉措:充實文部省終身學習局所管預算;對終身學習事業采取稅制上的優惠;由日本開發銀行等金融機構及相應設施進行融資;設立用于終身學習事業的國庫補助金。此外,法律賦予政府開展終身學習的責任,相應地就要有一定的組織機構保障具體實施。各地區設有終身學習課,在勞動省內設有職業教育局,形成全國性的終身教育網絡。
終身教育,既是個人的事,又是全社會的事,涉及社會各個階層的每個成員,是個龐大的體系,僅靠國家的力量是難以向前推進的,需要社會各方面的參與和協作。日本國民對終身教育理念的推廣及新教育體制的建立的積極性甚至勝過了政府。
在日本,產業界都有這樣的共識:必須對人們持續的創造性學習活動予以重視及援助,才能壯大自己。1990年國際貿易與企業部也成立“終身學習振興辦公室”,許多大企業紛紛成立公益法人團體,其目的之一就是參與終身學習事業。“野村終身教育中心”就是在20世紀60年代開始創辦的民間教育機構,現已成為世界知名的從事終身學習事業的典范。20世紀80年代后,隨著政府對終身教育認識的深化和重視,由社會團體、宗教基金會發起和管理的、為數眾多的私立實習機構應運而生。政府的重視和產業界積極參與使終身學習的推廣獲得廣泛的社會與經濟支持。
[1]保羅·朗格朗著.周南照,陳樹清譯.終身教育引論.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85.
[2]陳俊英.日本大學促進終身教育發展的措施.外國教育研究,1990,(04).
[3]千野陽一監修.社會教育推進全國協議會編《現代日本の社會教育》.エイデル研究所,1999.174.
[4]袁自煌.日本終身教育的現狀與近期發展前景.江蘇高教出版社,1998,(5).
[5]持田榮一,森隆夫等著.龔同,林贏等譯.終身教育大全.中國婦女出版社,1987.
[6]日本社會教育學會編.成人の學習と生涯學習の組織化.東洋館出版社,200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