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偉國
(金壇市華羅庚實驗學校,江蘇 金壇 213200)
巴班斯基說過:“如果沒有運用適當的教學方法,就不能完成教學目的和任務。”在課堂教學中,導入是課堂教學的第一個環節,導入環節如果設計和安排得巧妙,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被調動起來,學生、教師之間會形成最佳的關系,整個教學過程會進行得自然、流暢、生動且和諧,最終讓教師教得輕松而愜意,學生學得愉快而扎實。在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學實踐中,積極地運用各種導入藝術,可以有效地改變教學枯燥、單調乏味的現象,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濃厚的學習興趣能使個體產生積極的學習態度,推動他興致勃勃地去進行學習和鉆研。興趣是學生求知的起點,能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驅力,這種內驅力的激發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初中思想品德課由于其特定的課程地位及其理論性較強的課程特點,造成了學生不感興趣,教師教得乏味的尷尬局面。巧妙的課堂導入藝術能在課堂的第一時間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和學習主動性,使學生愉快而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
情感是思想品德課堂中非常重要的非智力因素之一,它是打開學生心扉的鑰匙,是溝通師生心靈的橋梁。思想品德課與其他學科比較,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因此,許多學生對新課具有一定的畏懼心理。恰當的課堂導入藝術能夠增強新課的趣味性,使學生產生愉快的心情、飽滿的精神和活躍的思維。這樣,不僅能降低學生對新知識理解的難度,而且能對教師產生信任感、親近感、敬佩感,從而達到“親其師而信其道”的效果。
課堂的導入,猶如路旁的路標,它能有效地引導學生的思維、經驗及有關的知識積累潛移默化地進入本堂課的教學內容中來。初中思想品德課知識內容比較系統有序,教師通過導入將學生的思維引向一個新的知識情境,啟迪學生去思考、去探求,又能引導學生沿著教師對本節課的預設逐步深入,從而使得整個教學過程井然而有序,使得課堂內容明確而清晰。因此,巧妙的課堂導入能鮮明而有效地體現了教學的意圖。
在思想品德教學過程中,在立足于已學的知識基礎上,巧妙地設計導入,并由此使教學內容進一步展開,使新的知識在這基礎上不斷地推向高潮,產生良好的積極的“連鎖反應”,既有利于教師有效地把握課堂節奏,使教學內容前后呼應,也有利于學生溫故而知新,讓學生將知識融會貫通。
教師積極地運用導入藝術,在導入中讓師生的行為或精神進行雙向互動,可以讓教師在課堂一開始就能初步了解學生認知基礎、生活經驗及性情偏向,從而把握課堂的主動權,及時調控好課堂教學,使教學活動順利地進行下去。因此,課堂的導入不僅僅是教師在一節課開始的鋪墊或引導,而且也可以讓教師及時地掌握反饋信息,更好地調節教學。
文藝作品導入主要包括小品導入、詩歌導入、音樂導入等。如在學習《我國多民族大團結》這一部分內容時,我用多媒體播放音樂《愛我中華》來進行導入。在優美的音樂聲中,學生精神振奮、情緒激揚。這樣的導入,不僅讓學生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而且使得學生在情景陶冶中自然地領悟到維護民族團結的重要意義。文藝作品導入除了有讓課堂形式新穎、形象,能激發學生的興趣,還有其最大優勢就是讓空洞的說教變得具體、生動,讓學生樂于接受。
在教學“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時,我用投影展示了以下材料:“2008年5月12日,汶川發生了8.2級大地震,胡錦濤總書記立即作出重要批示:‘盡快搶救傷員,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安全。’震后兩小時,溫家寶總理飛赴災區,在余震不斷中親臨第一線指揮……這就是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體現。”我又提問:“在我們生活中,還有哪些事例能體現黨始終代表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實例?”學生們踴躍舉手,議論紛紛。由于所用的導入材料貼近生活,使得學生們能夠快速地理解這一概念,因而在討論中都能有感而發,最終使全體學生都能透徹地掌握了教學內容。
在思想品德課堂中,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抓住新近發生的時事新聞,不僅符合了思想品德課要培養學生關心國家大事的要求,同時也能將新鮮有說服力的材料引入課堂,增強說服力,促進學生對相關知識有更充分的理解。如,在學習《堅持“一國兩制”實現祖國統一》時,我就從互聯網上及時摘錄一條關于香港特別行政區舉行特首選舉的一條消息,用多媒體展示給學生,然后引導學生回歸到教學內容。學生們對此非常感興趣,很快就融入到學習情景中去了。
適當地在思想品德課堂中巧用故事,可以讓本來平淡的課堂充滿趣味,讓學生在樂趣中學到知識,增長智慧,提升能力。在學習《維護國家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這一節時,我們就可以通過影視資料或歷史圖片來展示或講述一些愛國英雄的事跡,從而導出中國人民歷來就有維護祖國的主權和獨立的優良傳統。這樣,就可以讓學生在情景的感染中不知不覺地領悟了教學內容,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
斯賓塞說過:“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讓一切教育有樂趣。”教學中,教師可以恰當地設置和制造懸念,精心設計一些能激發學生思考的問題,使學生不自覺地進入到學習氛圍中來,使他們感到驚奇,產生興奮和激情,在興趣中思考問題,學習新知識,從而使他們的智力和能力都得到提升。如在學習《中國古代輝煌的科技文化》一課時,我用Flash動畫將中國古代四大發明及其他方面的一些成就的材料制作后展現給學生,然后提問:上述材料說明了我國古代科技文化具有什么樣的特點?這一導入一些下子就打開了學生的心扉,他們議論紛紛,最后一致認為“我國古代的科技文化成就輝煌,領先于世界其他各國”的結論。
維特洛夫指出:教育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情趣。導入過程具有了情趣,就能讓學生自覺地排除各種外界因素和自我心理因素的干擾,并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能創造出一種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輕松愉快的氛圍,迅速地讓學生進入最佳的學習境界。導入是一節課的開始,教師在設計導入時,要重視在“趣”上多下功夫,盡可能生動、活潑、有趣,具有啟發誘導作用,使學生愛學、想學。
孔子說過:“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實踐證明,疑問、矛盾能使學生的求知欲由潛伏狀態轉入活躍狀態,有利于激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積極性。由此,導入的設計要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水平,結合教學內容的重點,運用設置懸念、揭露矛盾等方法,引導學生生疑、質疑,往往就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教學效果。
一件再華麗的衣服,如果長年累月地穿,也會讓人看膩;某一教學方式再靈,用久了也會不靈。教學中最忌諱的就是方式單一,只有具備多樣的、獨特的方法,才能避免刻板,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你的課堂多姿多彩。因此,導入的設計要緊扣教學目標,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來選擇導入的方式,要形式多樣,不拘一格。
導入環節僅僅是“開胃酒”,是激發學生的興趣,引起注意和思考的,并不是一節課的教學重點,因此,導入不能喧賓奪主。導入的內容不宜繁瑣,要能切中要點;導入的時間不宜太長,一般應在兩三分鐘之內。同時,初中思想品德課本來就是要將深刻的理論通過淺顯的語言讓學生接受,因此,導入的語言不能復雜高深,要簡潔明快,讓學生一聽就懂。